椎体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338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椎体假体,包括翼板、椎体上端、椎体中部和椎体下端,椎体上端直接与骨质面接触,椎体上端直接提取接触完整的骨质面;椎体下端与椎体上端设计理念一样;椎体中部连接在椎体上端和椎体下端之间,椎体中部包括骨小梁结构和实体结构;实体结构直接采用3D打印技术模仿人体原有的皮质骨打印而成;翼板包括上翼板和下翼板,上翼板设置在椎体上端的侧面;下翼板设置在椎体下端的侧面;上翼板中设置有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上翼板与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形成一种挡片结构;下翼板也设置有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下翼板与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同样形成一种挡片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体假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椎体假体。
技术介绍
在人类脊柱疾病的治疗中,由于脊柱肿瘤、结核和严重的骨折常引起椎体破坏,可能导致脊髓神经损害而不得不施行椎体切除术。椎体切除后的脊柱需重建其稳定性,人工椎体置换术的出现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首次报道椎体肿瘤切除并以假体替代以来,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有效的椎体替代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临床应用以及一系列的生物力学测试中显示出传统的人工椎体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术后轴向旋转方面的稳定性不够,与上下椎体早期结合强度低、易导致植入物移位甚至脱出。为保证中心植骨孔的骨量致使人工椎体上下终板的设计面积缩小,支撑力度不足从而使得人工椎体陷入上下椎体的终板内而最终丧失了理想高度。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得不在植入人工椎体主体的同时附加实施前路或后路的钉板或钉棒固定系统以期提高早期及骨融合期的稳定性。在现有技术中,前路或者后路的钉板或钉棒固定系统通常通过横向螺钉与人工椎体主体连接。横向螺钉与人工椎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体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体假体包括翼板、椎体上端、椎体中部和椎体下端,所述的椎体上端直接与骨质面接触,椎体上端直接提取接触完整的骨质面;所述的椎体下端与椎体上端设计理念一样,椎体下端也是直接提取接触完整的骨质面;所述的椎体中部连接在椎体上端和椎体下端之间,所述的椎体中部包括骨小梁结构和实体结构;所述的骨小梁结构采用3D打印技术模仿人体原有的骨小梁结构,骨小梁结构由椎体上端朝向椎体下端延伸;所述的实体结构直接采用3D打印技术模仿人体原有的皮质骨打印而成,实体结构设置在骨小梁结构的外表面上,实体结构与骨小梁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的翼板包括上翼板和下翼板,所述的上翼板设置在椎体上端的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体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体假体包括翼板、椎体上端、椎体中部和椎体下端,所述的椎体上端直接与骨质面接触,椎体上端直接提取接触完整的骨质面;所述的椎体下端与椎体上端设计理念一样,椎体下端也是直接提取接触完整的骨质面;所述的椎体中部连接在椎体上端和椎体下端之间,所述的椎体中部包括骨小梁结构和实体结构;所述的骨小梁结构采用3D打印技术模仿人体原有的骨小梁结构,骨小梁结构由椎体上端朝向椎体下端延伸;所述的实体结构直接采用3D打印技术模仿人体原有的皮质骨打印而成,实体结构设置在骨小梁结构的外表面上,实体结构与骨小梁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的翼板包括上翼板和下翼板,所述的上翼板设置在椎体上端的侧面,并从椎体上端的侧面沿着与骨小梁结构平行的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的下翼板设置在椎体下端的侧面,并从椎体下端的侧面沿着与骨小梁结构平行的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的上翼板中设置有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所述的下翼板也设置有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体结构一部分沿着骨小梁结构的径向延伸,实体结构的另一部分沿着骨小梁结构的周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厚度为6.5mm,上翼板和下翼板沿着厚度的方向在中间位置设置有中间镂空部,该中间镂空部沿着上翼板或下翼板的厚度方向的深度为3.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奎雪史春宝王建超原帅康树靖李喜旺荀世界李宁史文超王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