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757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包括融合器本体和空心栓;融合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首端和尾端均为敞开的,其内部设置有空腔,融合器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植骨窗和视窗;空心栓活动连接在融合器本体的空腔中,空心栓采用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其侧壁上开设有植骨孔;植骨孔与植骨窗贯通;脊柱内镜穿过空心栓进入融合器本体的空腔中,视窗用于为脊柱内镜提供观察融合器本体外部的窗口;空心栓内部用于填充植骨填充物,植骨孔与植骨窗用于提供长骨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脊柱内镜的观察下,能够准确地现将融合器植入人体内预定的位置,然后再通过空心栓填充骨骼、组织、细胞、药剂等填充物,更好地实现椎间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人体的脊柱会发生脊柱侧凸,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脊椎前移等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脊柱变形、疼痛、神经损伤以及部分或全部行动能力的丧失。对脊柱病变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康复训练和锻炼等非外科治疗手段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手段比较常见的是脊柱融合术。外科医师在进行脊柱融合术时,通常先将病变位置处的椎间盘切除,然后将融合器插入到椎间盘空间中,以替代被切除的椎间盘。融合器的形状与椎间盘空间的形状相匹配,以便于插入椎间盘空间中。融合器中填充有诸如骨骼、组织、细胞、药剂等填充物,以有助于骨骼从融合器两侧向融合器内生长,最终实现对融合器的固定。然而,本技术专利技术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将现有的融合器插入到椎间盘空间的过程中,先填入填充物后植入融合器会导致填充物松散以及椎间融合不确切。由于融合器内部不可视,因此在融合器植入的过程中往往会触碰到脊柱周围的神经或血管;另外,由于融合器不可撑开,因此会导致融合器很容易退出人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包括融合器本体和空心栓;所述融合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首端和尾端均为敞开的,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植骨窗和视窗;所述空心栓活动连接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空腔中,所述空心栓采用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其侧壁上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与植骨窗贯通;脊柱内镜穿过所述空心栓进入所述融合器本体的空腔中,所述视窗用于为所述脊柱内镜提供观察所述融合器本体外部的窗口;所述空心栓内部用于填充植骨填充物,所述植骨孔与植骨窗用于提供长骨通道。上述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中,所述空腔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设置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首端设置有内镜窗,所述内镜窗与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联通;所述融合器本体长度方向的尾端开设有接入孔,所述接入孔与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联通;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高度方向的中轴线,所述植骨窗对应开设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所述植骨窗与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联通;沿所述融合器本体宽度方向的中轴线,所述视窗对应开设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所述视窗与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联通。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栓的首端穿过所述接入孔后旋接在所述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中。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把持部和撑开部,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把持部的首端与所述撑开部的尾端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在一起;沿所述撑开部的长度方向,自所述撑开部的首端向靠近所述把持部的首端的位置,在所述撑开部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均开设有Y型槽,所述Y型槽构成所述视窗;所述Y型槽将所述撑开部分割成上肢体和下肢体。更进一步地,靠近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首端,在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台阶。更进一步地,四个所述限位台阶远离所述撑开部的内壁的一端构成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空心栓的首端的直径。更进一步地,把持部的内径为3mm~12mm,空心栓的内径为2mm~11mm。更进一步地,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上肢体的首端与所述下肢体的首端均进行圆滑处理,且所述上肢体的首端与所述下肢体的首端均对应设置有凹型缺口,两个所述凹型缺口构成所述内镜窗。更进一步地,所述植骨窗对应开设在所述上肢体的上表面和所述下肢体的下表面上,且所述上肢体的上表面和所述下肢体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倒齿。上述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中,所述空心栓的尾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U型缺口,所述空心栓的尾端通过所述U型缺口与外部的旋转手柄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知,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通过设置融合器本体和空心栓,在融合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空腔,再其侧壁上开设有植骨窗和视窗;空心栓活动连接在融合器本体的空腔中,空心栓采用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其侧壁上开设有植骨孔;植骨孔与植骨窗贯通;脊柱内镜通过视窗能够观察融合器本体外部的情况,从而有效地避开组织血管和神经;在脊柱内镜的观察下,能够准确地现将融合器植入人体内预定的位置,然后再通过空心栓填充骨骼、组织、细胞、药剂等填充物,骨骼和填充物通过植骨孔和植骨窗交互生长,更好地实现椎间融合,从而避免先填充后植入融合器而导致的填充物松散、融合失败的问题。本技术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中的融合器本体上开设的视窗将融合器本体长度方向的首端分割成上肢体和下肢体,空心栓通过旋入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将上肢体与下肢体撑开,能够满足不同椎体间隙的需要;另外,通过在上肢体的上表面和下肢体的下表面上设置倒齿,能够使本技术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在植入人体椎间隙撑开后紧密地卡牢椎体,避免椎间融合器后退而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技术所欲主张的范围。附图说明下面的所附附图是本技术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可撑开椎间融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在空心栓部分旋接在融合器本体内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融合器本体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融合器本体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可撑开椎间融合器中融合器本体的右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融合器本体;11、内镜窗;12、接入孔;13、植骨窗;14、视窗;15、把持部;16、撑开部;161、上肢体;162、下肢体;163、限位台阶;164、倒齿;165、凹型缺口;2、空心栓;21、植骨孔;22、U型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以附图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技术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
技术人员在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精神与范围。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和空心栓;所述融合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首端和尾端均为敞开的,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植骨窗和视窗;/n所述空心栓活动连接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空腔中,所述空心栓采用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其侧壁上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与植骨窗贯通;/n脊柱内镜穿过所述空心栓进入所述融合器本体的空腔中,所述视窗用于为所述脊柱内镜提供观察所述融合器本体外部的窗口;所述空心栓内部还用于填充植骨填充物,所述植骨孔与植骨窗用于提供长骨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和空心栓;所述融合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首端和尾端均为敞开的,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植骨窗和视窗;
所述空心栓活动连接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空腔中,所述空心栓采用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其侧壁上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与植骨窗贯通;
脊柱内镜穿过所述空心栓进入所述融合器本体的空腔中,所述视窗用于为所述脊柱内镜提供观察所述融合器本体外部的窗口;所述空心栓内部还用于填充植骨填充物,所述植骨孔与植骨窗用于提供长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设置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内部;
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首端设置有内镜窗,所述内镜窗与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联通;所述融合器本体长度方向的尾端开设有接入孔,所述接入孔与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联通;
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高度方向的中轴线,所述植骨窗对应开设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所述植骨窗与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联通;
沿所述融合器本体宽度方向的中轴线,所述视窗对应开设在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所述视窗与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联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栓的首端穿过所述接入孔后旋接在所述融合器本体内部的空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把持部和撑开部,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长度方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腾月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玥润骐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