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06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包括电缆接头和密封罩,所述电缆接头包括尾管组件,应力锥、止推环、插拔头;不同电缆一个或多个线芯穿过尾管组件后连接一个应力锥,且各线芯端部导体分别插入到一个插拔头内;所述止推环设置在应力锥和插拔头之间的导体上;所述密封罩的罩口固定在尾管组件上,其内构成电缆接头的密闭腔;所述插拔头端部可拆卸设置在密封罩内腔端面上;所述密封罩外端面上设置有可与密封罩内腔连通的充气阀。该装置尾管采用压封式密封结构,便于拆卸与安装,而且在插拔头端部设置密封罩对应力锥、连接金具等进行密封、机械保护,可通过密封罩端面设置充气阀向密封罩及内部电缆填充氮气进行防潮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缆连接
,具体为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电缆在抢修的过程中需要将两段不同的电缆连接成一个连续的整体,而这些连接点称为电缆接头,使两个电缆接头连接在一起的搭接接头称为中间接头。它主要的作用是使线路通畅、使电缆保持密封,并保证电缆接头处的绝缘等级,使其安全可靠地运行。现有的电缆抢修工作中,电缆原有段和接入端的电缆接头都是现场制作,由于制作时间较长,降低了抢修速度。为了能迅速响应,需对电缆接头预先设置接头,以方便其迅速通过中间接头与原线路电缆连接。现有的配电输送系统中采用的电缆接头多为插拔式接头,但是这种形式的接头在保证电缆端部电场均化和防止电缆附件击穿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对密封性、防水、防潮性能要求高,且需要容易拆卸以便更换电缆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它的尾管采用压封式密封结构,便于拆卸与安装,同时,在插拔头端部设置密封罩对应力锥、连接金具等进行密封、机械保护,在密封罩端面设置充气阀,对密封罩及内部电缆填充氮气进行防潮处理。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包括电缆接头和密封罩,所述电缆接头包括尾管组件,应力锥、止推环、插拔头;不同电缆一个或多个线芯穿过尾管组件后连接一个应力锥,且各线芯端部导体分别插入到一个插拔头内;所述止推环设置在应力锥和插拔头之间的导体上;所述密封罩的罩口固定在尾管组件上,其内构成电缆接头的密闭腔;所述插拔头端部可拆卸设置在密封罩内腔端面上;所述密封罩外端面上设置有可与密封罩内腔连通的充气阀。进一步的,所述尾管组件包括尾管、弹簧、锥托、压紧端盖、压封胶圈;所述尾管内针对电缆线芯数量设置相应的孔道,各线芯从各自孔道穿过尾管,且每个孔道内的线芯均与设置在尾管孔道内的弹簧、锥托以及压封胶圈套装;所述锥托一端与应力锥外缘接触,另一端与弹簧的一端面接触;所述尾管端部内设置有用于密封电缆接头的压封胶圈,所述压封胶圈通过压紧端盖压紧在线芯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孔道内均包括靠应力锥侧设置的柱形的弹簧孔、弹簧孔底部同轴设置的直径小于弹簧孔大于线芯直径的柱形的过渡孔、过渡孔底部同轴设置的锥口朝外的锥形的第一胶圈锥孔以及与第一胶圈锥孔连通的柱形的端盖安装孔;所述压紧端盖的端面开设有与过渡孔大小、位置和数量一致的柱形孔,所述柱形孔端部外缘上均设置筒体,所述筒体端部内圆端设置有第二胶圈锥孔,所述第二胶圈锥孔的锥度与第一胶圈锥孔锥度相等;所述压紧端盖的各筒体外圆与对应设置在尾管的相应的端盖安装孔间隙配合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尾管端部;所述压封胶圈设置在第二胶圈锥孔和第一胶圈锥孔之间;所述弹簧设置在弹簧孔内。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端盖在线芯进入面与固定卡箍连接,所述固定卡箍在装置安装完成后锁紧在线芯上。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罩端面还设置有牵引吊环和压力表。进一步的,所述锥托上还连接有接地线,所述接地线连接电缆上剥离的铜丝屏蔽层,所述尾管上连接接地端子。进一步的,所述插拔头通过从密封罩外部拧紧固定螺钉与插拔头端面的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固定螺钉的螺钉头通过密封盖罩住,所述密封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密封罩的端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电缆接头上连接了密封罩,而且密封罩内可通氮气对接头进行保护,防止受潮。2、本技术对电缆线芯的密封度高,安装简单。3、本技术电缆线芯端部采用压紧端盖压紧压封胶圈的压封式设计,便于拆卸更换内部电缆附件。4、本技术电缆可针对各种不同线芯的电缆设计,各电缆线芯尾管连接采用整体式结构,方便在拆卸密封罩整体后与中间接头的迅速对接。5、本技术个线芯的端部均采用固定卡箍固定线芯,防止线芯移动。6、本技术应力锥采用柱形弹簧和锥托压紧应力锥外缘,确保电缆端部电场分别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压紧端盖和尾管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充气阀局部视图。图6为本技术电缆线芯端部处理视图。图中:1、热缩分支手套;2、线芯;3、固定卡箍;4、压紧端盖;5、尾管;6、压封胶圈;7、弹簧;8、密封罩;9、锥托;10、应力锥;11、止推环;12、插拔头;13、密封盖;14、固定螺钉;15、牵引吊环;16、压力表;17、表带指触;18、导体;19、铜丝屏蔽层;20、充气阀;21、尾管组件;22、接地线;51、弹簧孔;52、过渡孔;53、第一胶圈锥孔;54、端盖安装孔;41、第二胶圈锥孔;42、筒体;81、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实施例本技术以三芯电缆线的接头及其密封罩为实施例进行描述,如图1-图6所示,其具体结构包括电缆连接头和密封罩8,所述电缆连接头包括尾管组件21,应力锥10、止推环11、插拔头12。三芯电缆通过热缩分支手套1将电缆分为三路线芯2,各线芯2上均套设有热缩管,各线芯2末端经过剥离、打磨,接地线22等处理后,各线芯2分别穿过尾管组件21后各连接一个应力锥10,且各线芯2端部导体18分别插入一个插拔头12内,且插拔头12上设置有表带指触17;所述止推环11设置在应力锥10和插拔头12之间的导体18上,用于防止应力锥10向前移动;密封罩8一端固定在尾管组件21上构成密封电缆连接头的密闭腔;插拔头12端部可拆卸设置在密封罩8内腔端面上;密封罩8外端面上设置有可与密封罩8内腔连通的充气阀20,可接向密封罩8内充入氮气,氮气的充入一方面可检验电缆接头的密闭腔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可对电缆接头进行防潮处理,保证电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尾管组件21包括尾管5、弹簧7、锥托9、压紧端盖4、压封胶圈6;尾管5为整体式,尾管5内绕圆周均布有相同三个孔道,三个线芯2从各自分别从相应的三个孔道穿过,且每个孔道内的线芯2均与设置在尾管5孔道内的弹簧7、锥托9以及压封胶圈6进行套装,所述锥托9一端与应力锥10外缘接触,另一端与压紧应力锥10的弹簧7一端接触,锥托9依靠弹簧7的弹性压紧力来压紧应力锥10,确保应力锥10与线芯2紧密接触,保证电缆电场均匀分布;所述尾管5端部内设置有用于密封电缆接头的压封胶圈6,所述压封胶圈6通过压紧端盖4压紧在线芯2表面,实现尾管5端部的密封。尾管5内的三个孔道内均包括靠应力锥10侧设置的柱形的弹簧孔51,弹簧7可在弹簧孔51内活动,还包括弹簧孔51底部同轴设置有直径小于弹簧孔51大于线芯2直径的柱形的过渡孔52,另外还包括过渡孔52底部同轴设置的锥口朝外的锥形的第一胶圈锥孔53以及与第一胶圈锥孔53相连通的柱形的端盖安装孔54;所述压紧端盖4的端面开设有与过渡孔52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接头和密封罩(8),所述电缆接头包括尾管组件(21),应力锥(10)、止推环(11)、插拔头(12);不同电缆一个或多个线芯(2)穿过尾管组件(21)后连接一个应力锥(10),且各线芯(2)端部导体(18)分别插入到一个插拔头(12)内;所述止推环(11)设置在应力锥(10)和插拔头(12)之间的导体(18)上;所述密封罩(8)的罩口固定在尾管组件(21)上,其内构成电缆接头的密闭腔;所述插拔头(12)端部可拆卸设置在密封罩(8)内腔端面上;所述密封罩(8)外端面上设置有可与密封罩(8)内腔连通的充气阀(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接头和密封罩(8),所述电缆接头包括尾管组件(21),应力锥(10)、止推环(11)、插拔头(12);不同电缆一个或多个线芯(2)穿过尾管组件(21)后连接一个应力锥(10),且各线芯(2)端部导体(18)分别插入到一个插拔头(12)内;所述止推环(11)设置在应力锥(10)和插拔头(12)之间的导体(18)上;所述密封罩(8)的罩口固定在尾管组件(21)上,其内构成电缆接头的密闭腔;所述插拔头(12)端部可拆卸设置在密封罩(8)内腔端面上;所述密封罩(8)外端面上设置有可与密封罩(8)内腔连通的充气阀(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组件(21)包括尾管(5)、弹簧(7)、锥托(9)、压紧端盖(4)、压封胶圈(6);所述尾管(5)内针对电缆线芯(2)数量设置相应的孔道,各线芯(2)从各自孔道穿过尾管(5),且每个孔道内的线芯(2)均与设置在尾管(5)孔道内的弹簧(7)、锥托(9)以及压封胶圈(6)套装;所述锥托(9)一端与应力锥(10)外缘接触,另一端与弹簧(7)的一端面接触;所述尾管(5)端部内设置有用于密封电缆接头的压封胶圈(6),所述压封胶圈(6)通过压紧端盖(4)压紧在线芯(2)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抢修用电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内均包括靠应力锥(10)侧设置的柱形的弹簧孔(51)、弹簧孔(51)底部同轴设置的直径小于弹簧孔(51)大于线芯(2)直径的柱形的过渡孔(52)、过渡孔(52)底部同轴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琨刘娜曾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