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86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触控反馈模组包括:悬翼板,悬翼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传递结构,传递结构设置于第一表面;压电马达设置在第二表面;触摸板架设于传递结构远离第一表面的一侧;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由于压电马达和传递结构设置在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按压时触摸板不会与压电马达相接触,使得在按压时触摸板向下的变形不会受到阻碍,进而使得压电马达的输出信号较大,且信号均匀性较好,提高触控反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本技术要求于2019年08月28日提交中国受理局、申请号为201910803936.0、申请名称为“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部分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在触控
,触控反馈模组因其能够实现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效果,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触屏手机、车载设备、工业控制设备等触控装置。由于压电材料具有同时提供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功能,将压电材料应用于触控反馈模组中,以获得较好的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效果成为目前触控技术研究的热点,现有的触控反馈模组采用一体式的悬臂结构,悬臂结构内存在间隙,以将压电材料的触控反馈和压力感知的功能通过悬翼板的形变振动表现出来,但是间隙较小时触摸板在按压变形时容易与压电材料相接触,导致悬翼板的形变振动较小,造成压电材料的输出信号较小,进而导致触控反馈效果较差,影响触控反馈模组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压电马达输出信号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提高用户体验。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包括:悬翼板,所述悬翼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传递结构,所述传递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压电马达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触摸板架设于所述传递结构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触摸板通过传递结构架设于悬翼板,悬翼板上设置有压电马达,当外力按压触摸板时,通过传递结构将力传递给悬翼板,悬翼板发生弯曲变形,进而带动压电马达通过正压电效应产生电压输出,以实现压力感知;此时,压电马达接收电压信号,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力的作用,进而带动悬翼板发生弯曲变形,从而通过传递结构将振动传递给触摸板,以实现触控反馈;由于压电马达和传递结构设置在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按压时触摸板不会与压电马达相接触,使得在按压时触摸板向下的变形不会受到阻碍,进而使得压电马达的输出信号较大,且信号均匀性较好,提高触控反馈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还包括支撑板和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区域,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弹性结构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上述触控反馈模组中,通过弹性组件连接悬翼板和支撑板,以使得支撑板支撑悬翼板,而弹性组件的存在使得悬翼板和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悬翼板的振动空间,保证悬翼板具有一定的振动幅度,并且弹性组件能够避免造成触摸板出现明显的下移感,提高用户体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压电马达相对的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悬翼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压电马达。在保证触摸板同样向下振动振幅的情况下,使得触控反馈模组的整体厚度较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压电马达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在保证触摸板同样向下振动振幅的情况下,使得触控反馈模组的整体厚度更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h1,所述压电马达的厚度为h2,所述弹性组件被压缩产生最大形变时的厚度为h3,其中,h1>(h2-h3),以使得压电马达和第一凹槽的槽底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进而使得压电马达随悬翼板向下振动的过程中避免触碰第一凹槽的槽底而产生机械损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翼板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开口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向着所述悬翼板的内部延伸一定深度,所述压电马达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以进一步减小触控反馈模组的整体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悬翼板厚度的三分之二,以保证悬翼板对压电马达的支撑强度,保证触控反馈模组的可靠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压电马达的厚度,以减小悬翼板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进一步减小触控反馈模组的整体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还包括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至少覆盖所述压电马达背离所述悬翼板的表面,以保护压电马达避免在振动过程中直接碰撞支撑板造成机械损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为软质泡棉,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材料,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可形变特性的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翼板上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开口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向着所述悬翼板的内部延伸一定深度,通过锁紧孔将悬翼板固定在主体壳体上,以便于悬翼板的支撑安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马达的驱动信号为直流偏置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悬翼板沿朝向所述触摸板的方向振动,以使得压电马达在接收电压信号后通过逆压电效应产生力的作用,带动悬翼板以及压电马达仅向上振动,以减小悬翼板所需向下振动的空间,以进一步减小触控反馈模组的整体厚度。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在上述触控装置中,由于触控反馈模组中压电马达和传递结构设置在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按压时触摸板不会与压电马达相接触,使得在按压时触摸板向下的变形不会受到阻碍,进而使得压电马达的输出信号较大,且信号均匀性较好,提高触控反馈效果,因此,具有该触控反馈模组的触控装置的用户体验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触控反馈模组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触控反馈模组;110-悬翼板;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第二凹槽;114-锁紧孔;120-传递结构;121-容纳部;130-触摸板;140-压电马达;150-支撑板;151-第一凹槽;160-弹性组件170-保护结构;171-第一保护结构;172-第二保护结构;173-第三保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悬翼板,所述悬翼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n传递结构,所述传递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n压电马达,所述压电马达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n触摸板,所述触摸板架设于所述传递结构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828 CN 20191080393601.一种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翼板,所述悬翼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传递结构,所述传递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压电马达,所述压电马达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
触摸板,所述触摸板架设于所述传递结构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和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区域,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弹性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压电马达相对的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悬翼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压电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压电马达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反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h1,所述压电马达的厚度为h2,所述弹性组件被压缩产生最大形变时的厚度为h3,其中,h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