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81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8
一种光纤连接器,包含主壳体、插设于所述主壳体内的插芯端头、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后端的尾套,及卡扣件。所述主壳体界定出两个滑槽。所述卡扣件包括可拆离地套设于所述主壳体的环壁部、连接所述环壁部的操作部、由所述操作部向前延伸且前端呈钩状的卡榫部、两个彼此上下相间隔且由所述环壁部向前延伸的延伸板部,及设置于位于上方的延伸板部前端的导块部,所述延伸板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向前移动地分别嵌设于所述滑槽内。在所述卡榫部及所述导块部受损时,仅需拆换所述卡扣件即可,不需将整个光纤连接器废弃,可避免资源浪费并降低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MTRJ型的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参阅图1,MTRJ型连接器是为了满足客户对于组件小型化及成本降低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光纤连接器1,其包含主壳体11、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后端的尾套12、一体连接于所述主壳体11顶缘且向前延伸的卡榫13、一体成型地凸设于所述主壳体11前缘且概呈U字形的导块14,及插设于所述主壳体11内且前端显露于外的插芯端头15。所述卡榫13可与RJ-45型的闩锁结构互通,也可插设于防尘盖16中,并可供使用者按压以使所述卡榫13脱钩,操作性佳而能提升便利性。所述导块14的设计可供使用者易于对准,使所述插芯端头15能正确的插设到相对应位置。然而,所述卡榫13及所述导块14是与所述主壳体11一体成型,因此在长期插拔下若所述卡榫13或所述导块14产生耗损,便只能将整个连接器1换掉,造成资源的浪费及整体使用成本的提升,因此尚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换卡扣件的光纤连接器。本技术光纤连接器包含主壳体、插设于所述主壳体内且显露于所述主壳体前端的插芯端头、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后端的尾套,及卡扣件,所述主壳体界定出两个沿上下方向彼此相间隔并向前延伸的滑槽,所述卡扣件包括可拆离地套设于所述主壳体的环壁部、连接所述环壁部的操作部、由所述操作部向前延伸且前端呈钩状的卡榫部、两个彼此上下相间隔且由所述环壁部向前延伸的延伸板部,及设置于位于上方的延伸板部前端,且界定出朝向前方的凹槽的导块部,所述延伸板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向前移动地分别嵌设于所述滑槽内。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主壳体包括两个沿左右彼此相间隔的侧壁部、两个上下相间隔且连接所述侧壁部后端的后连接壁部,及两个上下相间隔且连接所述侧壁部前端的前连接壁部,所述侧壁部及所述后连接壁部相配合界定出所述滑槽。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主壳体的每一个侧壁部界定出朝左右方向开通的卡设孔,所述卡扣件还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彼此相间隔且连接所述环壁部的扣钩部,所述扣钩部分别可拆离地扣钩设于所述侧壁部而位于所述卡设孔内。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主壳体的每一个前连接壁部界定出由前向后凹陷且朝向前方的缺槽,所述缺槽与所述卡扣件的凹槽沿上下方向彼此对齐。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主壳体的每一个侧壁部界定出由前向后凹陷而朝向前方的开槽。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卡扣件的操作部是先由所述环壁部倾斜地向上延伸再弯折向下连接所述卡榫部。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卡扣件采可拆离所述主壳体的设计,因此在所述卡榫部及所述导块部受损时,仅需拆换所述卡扣件即可,不需将整个光纤连接器废弃,可避免资源浪费并降低整体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立体分解图,说明一般的光纤连接器及防尘盖;图2是立体图,说明本技术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图3是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施例中卡扣件由主壳体拆离的态样;图4是前视剖视图,说明本实施例的两个延伸板部嵌设于两个滑槽内;及图5是侧视剖视图,说明本实施例的两个扣钩部扣设于两个卡设孔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包含一个主壳体2、一个插设于所述主壳体2内且显露于所述主壳体2前端的插芯端头3、一个组合于所述主壳体2后端的尾套4,及一个可拆离地套设于所述主壳体2上的卡扣件5。所述主壳体2包括两个沿左右彼此相间隔的侧壁部21、两个上下相间隔且连接所述侧壁部21后端的后连接壁部22(图3中仅显示其中的一个),及两个上下相间隔且连接所述侧壁部21前端的前连接壁部23(图3中仅显示其中的一个)。每一个侧壁部21界定出一个朝左右方向开通的卡设孔211(图3中仅显示其中的一个),及一个由前向后凹陷而朝向前方的开槽212(图3中仅显示其中的一个)。所述侧壁部21及所述后连接壁部22相配合界定出两个沿上下方向彼此相间隔且向前延伸的滑槽24(图3中仅显示其中的一个)。每一个前连接壁部23界定出一个由前向后凹陷且朝向前方的缺槽231。参阅图3、图4,及图5,所述卡扣件5包括一个可拆离地套设于所述主壳体2的环壁部51、一个连接所述环壁部51的操作部52、一个由所述操作部52向前延伸的卡榫部53、两个彼此上下相间隔且由所述环壁部51向前延伸的延伸板部54、一个设置于位于上方的延伸板部54前端且界定出一个朝向前方的凹槽551的导块部55,及两个沿左右方向彼此相间隔且连接所述环壁部51的扣钩部56。所述操作部52是先由所述环壁部51倾斜地向上延伸再弯折向下,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所述操作部52倾斜向上的部分来使所述操作部52整体相对于所述环壁部51向下偏移。所述卡榫部53连接所述操作部52向下延伸的部分,且其前端呈向上挑起的钩状,当所述操作部52受到按压而向下偏移时,所述卡榫部53会同步下移而降低钩状部位的高度。所述延伸板部54如图4所示地分别嵌设于所述滑槽24内,且受所述后连接壁部22的限位,而仅能相对于所述主壳体2向前移动以脱离所述滑槽24。所述导块部55概呈U字形且贴合位于上方的前连接壁部23顶面,所述导块部55的凹槽551与所述前连接壁部23的缺槽231沿上下方向彼此对齐。所述扣钩部56如图5所示地分别钩设于所述侧壁部21,从而分别伸置于所述卡设孔211内。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所述操作部52而使所述操作部52连同所述卡榫部53一起向下偏移,从而使所述光纤连接器由闩锁结构或防尘盖(图未示)上脱离,所述导块部55通过所述凹槽551同样能达成对位的目的。更进一步地,当所述卡榫部53及所述导块部55受损时,使用者可通过间隙将所述扣钩部56向外拉出,使所述扣钩部56由所述主壳体2上脱钩,此时所述扣钩部56不再位于所述卡设孔211中,因此可向前移动所述卡扣件5以将其由所述主壳体2上拆下,并更换新的卡扣件5后,使所述光纤连接器可再次正常使用。此外,当所述卡扣件5拆离所述主壳体2时,所述插芯端头3的部分组件如图3所示地通过所述滑槽24显露于外,因此使用者也可经由所述滑槽24拆离前述组件,此为将各组件包覆在主壳体11内的一般光纤连接器1所无法达成的功效。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卡扣件5采可拆离式设计,让使用者可在所述卡榫部53及所述导块部55受损时,简单且快速地拆换所述卡扣件5,以避免未受损的主壳体2被丢弃而造成资源浪费,接续利用所述主壳体2也能降低整体成本,而所述滑槽24除了加强限位效果外,还能作为快速更换内部组件的窗口,故确实能达成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包含主壳体、插设于所述主壳体内且显露于所述主壳体前端的插芯端头、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后端的尾套,及卡扣件,所述主壳体界定出两个沿上下方向彼此相间隔并向前延伸的滑槽,所述卡扣件包括可拆离地套设于所述主壳体的环壁部、连接所述环壁部的操作部、由所述操作部向前延伸且前端呈钩状的卡榫部、两个彼此上下相间隔且由所述环壁部向前延伸的延伸板部,及设置于位于上方的延伸板部前端,且界定出朝向前方的凹槽的导块部,所述延伸板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向前移动地分别嵌设于所述滑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包含主壳体、插设于所述主壳体内且显露于所述主壳体前端的插芯端头、设置于所述主壳体后端的尾套,及卡扣件,所述主壳体界定出两个沿上下方向彼此相间隔并向前延伸的滑槽,所述卡扣件包括可拆离地套设于所述主壳体的环壁部、连接所述环壁部的操作部、由所述操作部向前延伸且前端呈钩状的卡榫部、两个彼此上下相间隔且由所述环壁部向前延伸的延伸板部,及设置于位于上方的延伸板部前端,且界定出朝向前方的凹槽的导块部,所述延伸板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向前移动地分别嵌设于所述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两个沿左右彼此相间隔的侧壁部、两个上下相间隔且连接所述侧壁部后端的后连接壁部,及两个上下相间隔且连接所述侧壁部前端的前连接壁部,所述侧壁部及所述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贤信陈丽云许淑惠
申请(专利权)人:建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