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81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其包括贩卖机主体;贩卖机主体设置有出货口以及加热箱还包括在位检测装置以及电控部,电控部包括主控件,在位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板以及接收板,接收板、加热箱分别与主控件电性连接;物体从出货口输出进入加热箱时、穿过或停留在发射板与接收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有确认物体从出货口输出进入加热箱后,主控件才控制加热箱启动加热,可以避免加热箱因空载而损伤或者损坏;物体无需动力输送装置、仅依靠自重即可经过出货口以及加热箱的顶端开口进入加热箱内,有利于降低成本;比较节能并且方便取用加热后的物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品在位检测结构
本技术属于贩卖机
,具体涉及物品在位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用于贩卖食物等物体的贩卖机,当食物等物体从供应装置输出后会进入微波炉等加热箱进行加热。然而,由于各种以外情况,比如食物等物体卡在出货口、未进入微波炉等加热箱,微波炉等加热箱依然会启动进行加热,导致微波炉等加热箱的寿命降低、严重时甚至导致微波炉等加热箱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只有确认物体从出货口输出进入加热箱后,主控件才控制加热箱启动加热,可以避免加热箱因空载而损伤或者损坏。本技术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其包括贩卖机主体;贩卖机主体设置有出货口以及加热箱还包括在位检测装置以及电控部,电控部包括主控件,在位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板以及接收板,接收板、加热箱分别与主控件电性连接;物体从出货口输出进入加热箱时、穿过或停留在发射板与接收板之间。进一步地,出货口位于加热箱的上方,加热箱的顶端开口。物体无需动力输送装置、仅依靠自重即可经过出货口以及加热箱的顶端开口进入加热箱内,有利于降低成本。进一步地,出货口的出口端设置有密封门,贩卖机主体设置有密封门驱动件,密封门驱动件与密封门连接,密封门驱动件与主控件电性连接。可减少物体掉落的高度差、减小物体摔坏的风险。进一步地,贩卖机主体设置有加热上门驱动件以及加热下门驱动件;加热箱的顶端、底端分别设置有加热上门、加热下门;加热上门、加热下门分别与加热上门驱动件、加热下门驱动件连接,加热上门驱动件、加热下门驱动件分别与主控件电性连接。比较节能并且方便取用加热后的物体。进一步地,电控部还包括与主控件电性连接的加热箱门检测模块,接收板通过红外掉货检测模块与主控件电性连接。可防止加热上门、加热下门打开时加热箱启动。进一步地,加热下门固定设置有加热下门检测模块,加热下门检测模块与主控件电性连接。可进一步地增加物体进入加热箱的确认,进一步地避免加热箱因空载而损伤或者损坏。进一步地,加热箱通过加热箱控制模块与主控件电性连。以保证加热箱的加热功率。进一步地,发射板和接收板均设置在出货口、加热下门之间,且发射板、接收板分别位于出货口的两侧。进一步地,加热箱开设有贯穿加热箱的贯穿孔,发射板以及接收板分别正对贯穿孔。进一步地,贯穿孔的直径小于十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只有确认物体从出货口输出进入加热箱后,主控件才控制加热箱启动加热,可以避免加热箱因空载而损伤或者损坏。2)物体无需动力输送装置、仅依靠自重即可经过出货口以及加热箱的顶端开口进入加热箱内,有利于降低成本。3)比较节能并且方便取用加热后的物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物品在位检测结构的使用时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物品在位检测结构的使用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Ⅰ处的放大的示意图。图4是电控部3的框图。图5是发射板21的电路示意图。图6是接收板22的电路示意图。图7是加热箱门检测模块32的电路示意图。图8是主控件31的电路示意图。图9是加热箱控制模块33的电路示意图。图10是红外掉货检测模块222图11是另一实施例的加热箱14的示意图。贩卖机主体1;供应装置12;出货口13;密封门131;导向斗139;加热箱14;加热上门141;加热下门142;贯穿孔149;取货口19;在位检测装置2;发射板21;接收板22;在位信号端221;红外掉货检测模块222;红外电源模块223;电控部3;主控件31;加热箱门检测模块32;加热箱控制模块33;密封门驱动件34;加热上门驱动件35;加热下门驱动件36;加热下门检测模块3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本技术的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其包括贩卖机主体1;贩卖机主体1设置有出货口13以及加热箱14。优选地,出货口13位于加热箱14的上方,加热箱14的顶端开口,物体无需动力输送装置、仅依靠自重即可经过出货口13以及加热箱14的顶端开口进入加热箱14内,有利于降低成本。当然,从出货口13输出的物体也可以通过皮带输送等方式进入加热箱14。通常,贩卖机主体1还设置有供应装置12,供应装置包括供应框【附图未标出】、螺旋杆【附图未标出】以及与供应动力装置【附图未标出】,供应动力装置固定在供应框上,供应框的旋转输出端与螺旋杆固定连接,螺旋杆位于供应框内。供应动力装置驱动螺旋杆旋转,即可使放置在供应框内的物品从供应框输出、穿过出货口13进入加热箱14内。通常,加热箱14用于加热其内部的物体,加热箱14可以为微波炉,也可以为烤箱等。本技术的物品在位检测结构,还包括在位检测装置2以及电控部3,电控部3包括主控件31,在位检测装置2包括发射板21以及接收板22,接收板22、加热箱14分别与主控件31电性连接。发射板21用于发射红外线,接收板22用于接收红外线。主控件31可以为STM32F103VBT6单片机;也可以为其他电控装置。通常,加热箱14通过加热箱控制模块33与主控件31电性连;以保证加热箱14的加热功率。物体从出货口13输出进入加热箱14时、穿过或停留在发射板21与接收板22之间。通常,发射板21和接收板22均设置在出货口13、加热下门142之间,且发射板21、接收板22分别位于出货口13的两侧。本技术的物品在位检测结构的工作原理为:当物体从出货口13输出进入加热箱14时、穿过或停留在发射板21与接收板22之间时,物体遮挡接收板22所接收的红外线,红外接收截止、电压被拉低,同时LM358N输出同样被拉低;而由于有C2\C3\C6\C7电容储能,所以U2电压下降比U1缓慢【图6所标记的U1、U2】,在此过程中出现瞬时的U2>U1,所以LM393N瞬时输出约0V,其余时间皆为VCC电压【通常为11.8V】,形成短时间的0V脉冲信号;接收板22的输出端【即在位信号端221】将该脉冲信号传输给主控件31,主控件31接收到该脉冲信号后才控制启动加热箱14。由上述可以看出,本技术的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只有确认物体从出货口13输出进入加热箱14后,主控件31才控制加热箱14启动加热,可以避免加热箱14因空载而损伤或者损坏。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11所示,物体进入出货口13输出进入加热箱14后、停留在停留在发射板21与接收板22之间,接收板22也可以的输出端【即在位信号端221】将该脉冲信号传输给主控件31。加热箱14开设有贯穿加热箱14的贯穿孔149,发射板21以及接收板22分别正对贯穿孔149。贯穿孔149的直径小于十毫米。进一步地,出货口13的出口端设置有密封门131,贩卖机主体1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其包括贩卖机主体(1);贩卖机主体(1)设置有出货口(13)以及加热箱(14),其特征是,/n还包括在位检测装置(2)以及电控部(3),电控部(3)包括主控件(31),在位检测装置(2)包括发射板(21)以及接收板(22),接收板(22)、加热箱(14)分别与主控件(31)电性连接;物体从出货口(13)输出进入加热箱(14)时、穿过或停留在发射板(21)与接收板(2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31 CN 20192246564491.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其包括贩卖机主体(1);贩卖机主体(1)设置有出货口(13)以及加热箱(14),其特征是,
还包括在位检测装置(2)以及电控部(3),电控部(3)包括主控件(31),在位检测装置(2)包括发射板(21)以及接收板(22),接收板(22)、加热箱(14)分别与主控件(31)电性连接;物体从出货口(13)输出进入加热箱(14)时、穿过或停留在发射板(21)与接收板(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其特征是,出货口(13)位于加热箱(14)的上方,加热箱(14)的顶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其特征是,出货口(13)的出口端设置有密封门(131),贩卖机主体(1)设置有密封门驱动件(34),密封门驱动件(34)与密封门(131)连接,密封门驱动件(34)与主控件(31)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在位检测结构,其特征是,贩卖机主体(1)设置有加热上门驱动件(35)以及加热下门驱动件(36);加热箱(14)的顶端、底端分别设置有加热上门(141)、加热下门(142);加热上门(141)、加热下门(142)分别与加热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屹峰韩雪峰黄健斌刘坤程顺意黄春
申请(专利权)人:尤洛卡广东精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