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90°端子检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76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90°端子检测机构,包括传输机构、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传输机构用于传输待检测的连接器,第一相机,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均为2D相机,第一相机位于传输机构的一侧,第一相机的摄像头拍摄方向与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呈锐角设置;第二相机位于传输机构的正下方,传输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拍摄孔,第二相机的摄像头指向拍摄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2D相机来对连接器的端子进行检测,能够降低检测成本;同时,通过第一相机与传输机构呈角度设置来检测端子平面度,且第二相机位于传输机构底部来检测端子的正位度,基于2D相机响应速度比3D相机快,因此能够提升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90°端子检测机构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检测
,尤其是指一种90°端子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连接器,如图1、图2所示的卧式连接器8,其端子5的一端突伸出连接器8且贴着电路板进行焊接,另一端则是位于壳体内用于外接另一连接器8。这种连接器8的端子5若其中一根出现起翘或者断裂的现象,则会导致在焊接时出现假焊或者无法焊接的现象,因此连接器8在包装前是必须要对端子5进行检测的。对于连接器8的端子5的检测,一般包括检测平面度(端子5是否处于同一平面)和正位度(端子5是否向两侧发生偏移),目前这种检测一般是通过3D相机来进行,这种检测方式不仅成本高,还一般需要4.5秒才能够完成对于一个连接器8的检测,会导致检测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90°端子检测机构,能够降低检测成本,且提升检测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90°端子检测机构,包括传输机构、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所述传输机构用于传输待检测的连接器,所述第一相机和所述第二相机均为2D相机,所述第一相机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相机的摄像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二相机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正下方,所述传输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拍摄孔,所述第二相机的摄像头正对所述拍摄孔。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相机,所述第三相机为2D相机,所述第三相机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相机的摄像头拍摄方向垂直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相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相机并排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相机的外围设置有黑色的第三外壳,所述第三外壳内设置有第三支承架,所述第三相机装设于所述第三支承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机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相机并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相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相机并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机的外围设置有黑色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设置有第一支承架,所述第一相机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承架。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相机的外围设置有黑色的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内设置有第二支承架,所述第二相机装设于所述第二支承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机的摄像头拍摄方向与所述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5-4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2D相机来对连接器的端子进行检测,能够降低检测成本;同时,通过第一相机与传输机构呈角度设置来检测端子平面度,且第二相机位于传输机构底部来检测端子的正位度,基于2D相机响应速度比3D相机快,因此能够提升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为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相机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相机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相机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传输机构,2-第一相机,3-第二相机,4-第三相机,5-端子,8-连接器,21-第一外壳,22-第一支承架,31-第二外壳,32-第二支承架,41-第三外壳,42-第三支承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90°端子检测机构,包括传输机构1、第一相机2和第二相机3,所述传输机构1用于传输待检测的连接器8,所述第一相机2和所述第二相机3均为2D相机,所述第一相机2位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一侧,所述第一相机2的摄像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传输机构1的传输方向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二相机3位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正下方,所述传输机构1的底部设置有拍摄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相机3的摄像头的拍摄方向正对所述拍摄孔。具体的,在工作时,连接器8以图1的角度被放至传输机构1,并经由传输机构1进行传输,当连接器8被传输至相应的位置时,由第一相机2和第二相机3分别对连接器8进行拍照并把照片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判断,判断的依据是:由于第一相机2与传输机构1呈角度设置,该角度用于让第一相机2能够在连接器8所有端子5均平整时能够拍到恰好所有的端子5,因此若有某一根端子5有起翘或者下榻的现象时,则第一相机2拍摄的结果是少了一根端子5的;同理,第二相机3自端子5的下方进行拍摄检测,若某一端子5发生偏移,则可以直观看出该端子5与相邻的两根端子5之间的间距不均匀。相较于3D相机,2D相机的响应速度更快,且结合本技术中对于第一相机2和第二相机3的位置设置,能够实现检测端子5的平面度和正位度的效果。本技术所用到的判断方式,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上述描述利用深度学习的人工神经网络即可实现,该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方式属于现有技术,也不属于本技术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包括第三相机4,所述第三相机4为2D相机,所述第三相机4位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相机4的摄像头拍摄方向垂直于所述传输机构1的传输方向。该第三相机4用于检测端子5的对插端整齐排布,从而保证了进一步保证了连接器8检测的结果准确性。具体的,所述第三相机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相机4并排设置,能够结合两个第三相机4的拍摄结果进行判断,提升了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的,所述第三相机4的外围设置有黑色的第三外壳41,所述第三外壳41内设置有第三支承架42,所述第三相机4装设于所述第三支承架42。该第三外壳41用于固定在传输机构1所安装的机台上,然后通过第三支承架42对第三相机4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第三相机4的安装;而第三外壳41为黑色,则是用于尽可能避免外壳的反光对于拍摄结果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机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相机2并排设置;所述第二相机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相机3并排设置。设置三台第一相机2,是因为呈角度设置时外界的干扰更容易影响到拍摄效果,因此要增加第一相机2的数量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机2的外围设置有黑色的第一外壳21,所述第一外壳21内设置有第一支承架22,所述第一相机2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承架22;所述第二相机3的外围设置有黑色的第二外壳31,所述第二外壳31内设置有第二支承架32,所述第二相机3装设于所述第二支承架32。通过设置第一支承架22和第二支承架32,能够保证第一相机2和第二相机3位置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第一相机2和第二相机3的拍摄效果。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31的颜色均为黑色,其效果与第三外壳41为黑色的效果一致,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机2的摄像头拍摄方向与所述传输机构1的传输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优选为15-45°,该角度是根据连接器8的长度、连接器8内部端子5的数量以及连接器8内端子5的排列而进行设置的,其角度一般在15-45°之间即可满足大部分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90°端子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机构、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所述传输机构用于传输待检测的连接器,所述第一相机和所述第二相机均为2D相机,所述第一相机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相机的摄像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二相机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正下方,所述传输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拍摄孔,所述第二相机的摄像头正对所述拍摄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90°端子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机构、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所述传输机构用于传输待检测的连接器,所述第一相机和所述第二相机均为2D相机,所述第一相机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相机的摄像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二相机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正下方,所述传输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拍摄孔,所述第二相机的摄像头正对所述拍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90°端子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相机,所述第三相机为2D相机,所述第三相机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相机的摄像头拍摄方向垂直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90°端子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相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相机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90°端子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相机的外围设置有黑色的第三外壳,所述第三外壳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承民
申请(专利权)人:维峰电子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