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潮间带沉积物的柱状样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720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潮间带沉积物的柱状样采集装置,包括手柄、伸缩杆、采泥管、通样器、可视化窗、刻度线和限位块;手柄与伸缩杆螺纹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对采集装置的拆装和携带;通过设置伸缩杆,实现长度可控调节,根据潮间带和潮下带需要采集样品的水深进行调节,适用范围更广泛;通过在采泥管上设置有可视化窗和刻度线,可以实现对采集的样品深度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需要取样的沉积物位置和深度;通过设置通样器中的横板,方便工作人员脚踏,辅助取出完整的柱状样品;通过设置通样器中的压样片,确保取样过程中样品不会从其与采泥管的缝隙中挤出,并且在取出柱状样品时保护样品顶端不受损伤,得到完整的沉积物柱状样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潮间带沉积物的柱状样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壤采集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潮间带沉积物的柱状样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海洋沉积物柱状样品的采集方法中,多为依靠采泥器的重力,采泥器快速降入海底,使采集管插入沉积物中完成采样。海洋沉积物柱状样品的采集方法,GB17378.3-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中的“5沉积物样品”也做了规定。但是其采样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只能在采样船到达的有一定深度的海域使用,而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较浅的区域(50cm以内)无法使用;由于多依靠采集器的重力,采集器重量很大,因此不适于需要人力的潮间带和潮下带50cm水深以内的沉积物采集;采样过程中需要绞车等辅助设备,这在潮间带和潮下带50cm水深以内沉积物柱状样的采集过程中无法实现。本技术旨在制作一种便于携带且行之有效的沉积物采集设备,填补潮间带和潮下带50cm水深以下沉积物柱状样采集技术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潮间带沉积物的柱状样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技术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潮间带沉积物的柱状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伸缩杆(2)、采泥管(3)和通样器(4);所述手柄(1)设置在所述采集装置的顶部;所述伸缩杆(2)长度可控调节,对称设置在所述手柄(1)的下方,所述手柄(1)与所述伸缩杆(2)螺纹连接;所述采泥管(3)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伸缩杆(2)的下端;所述通样器(4)套接在所述采泥管(3)的内部,包括横板(41)、开设于所述横板(41)两端的通孔(42)、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板(41)下方的支撑杆(43)以及压样片(44);所述支撑杆(43)的高度与所述采泥管(3)的高度相适配;所述通样器(4)与所述伸缩杆(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潮间带沉积物的柱状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伸缩杆(2)、采泥管(3)和通样器(4);所述手柄(1)设置在所述采集装置的顶部;所述伸缩杆(2)长度可控调节,对称设置在所述手柄(1)的下方,所述手柄(1)与所述伸缩杆(2)螺纹连接;所述采泥管(3)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伸缩杆(2)的下端;所述通样器(4)套接在所述采泥管(3)的内部,包括横板(41)、开设于所述横板(41)两端的通孔(42)、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板(41)下方的支撑杆(43)以及压样片(44);所述支撑杆(43)的高度与所述采泥管(3)的高度相适配;所述通样器(4)与所述伸缩杆(2)通过所述通孔(42)相对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潮间带沉积物的柱状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样片(44)为实心圆片状结构,且所述压样片(44)的外径与所述采泥管(3)的内径相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明张士华刘艳芬蒋万钊刘强董洁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