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46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包括装卸臂本体,所述装卸臂本体右侧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右侧设置有凹形板,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凹形板底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传动机构通过凹形板带动挡板进行转动,再由挡板通过密封机构对连接管进行密封,从而具备了便于对连接端进行密封防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双管装卸臂输送管的连接端不具备一定的防护结构,从而在不使用时,灰尘或杂质容易进入输送管的内部造成影响的问题,提高了双管装卸臂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
本技术涉及科学考察设备
,具体为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
技术介绍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根据科学反映对象的领域,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形式科学和交叉科学。而在科学考察船的内部通常会设有双管装卸臂对流体进行装卸,但现有双管装卸臂输送管的连接端不具备一定的防护结构,从而在不使用时,灰尘或杂质容易进入输送管的内部造成影响,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双管装卸臂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具备了便于对连接端进行密封防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双管装卸臂输送管的连接端不具备一定的防护结构,从而在不使用时,灰尘或杂质容易进入输送管的内部造成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包括装卸臂本体,所述装卸臂本体右侧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右侧设置有凹形板,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凹形板底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垫板、橡胶圈和外卡环,所述垫板设置在挡板的左侧,所述橡胶圈固定连接在垫板的左侧,所述垫板的右端贯穿至挡板的外侧,所述外卡环套接在垫板表面的右侧,所述外卡环与垫板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开口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固定箱正面与背面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排水孔。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蜗轮和转杆,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箱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蜗杆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固定箱的内部,所述蜗轮固定连接在转杆表面的后侧,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挡板的左端穿过开口并通过连接套固定连接在转杆的表面。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内部竖向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通过密封圈套接在蜗杆的表面。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圆槽,所述蜗杆的右端延伸至圆槽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由传动机构通过凹形板带动挡板进行转动,再由挡板通过密封机构对连接管进行密封,从而具备了便于对连接端进行密封防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双管装卸臂输送管的连接端不具备一定的防护结构,从而在不使用时,灰尘或杂质容易进入输送管的内部造成影响的问题,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双管装卸臂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卡环,能够对垫板进行位置固定,同时便于使用者对橡胶圈进行拆卸更换。3、本技术通过设置橡胶垫,能够对凹形板进行防护,避免了凹形板容易与开口的内壁出现碰撞的现象,提高了凹形板的稳定性。4、本技术通过设置蜗杆和蜗轮,降低了转杆的转动速度,提高了电机对转杆的传动力度,使转杆在转动时更加稳定。5、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板,能够对电机进行防护,避免了水滴容易对电机造成影响的现象,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6、本技术通过设置圆槽,能够对蜗杆进行支撑,避免了蜗杆在转动时出现晃动的现象,提高了蜗杆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固定箱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图。图中:1、装卸臂本体;2、连接管;3、固定箱;4、凹形板;5、开口;6、挡板;7、密封机构;71、垫板;72、橡胶圈;73、外卡环;8、传动机构;81、电机;82、蜗杆;83、蜗轮;84、转杆;9、橡胶垫;10、排水孔;11、防护板;12、圆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包括装卸臂本体1,装卸臂本体1右侧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有连接管2,连接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3,固定箱3的右侧设置有凹形板4,固定箱3的顶部开设有开口5,凹形板4底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6,挡板6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机构7,固定箱3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8。参考图3,密封机构7包括垫板71、橡胶圈72和外卡环73,垫板71设置在挡板6的左侧,橡胶圈72固定连接在垫板71的左侧,垫板71的右端贯穿至挡板6的外侧,外卡环73套接在垫板71表面的右侧,外卡环73与垫板71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外卡环73,能够对垫板71进行位置固定,同时便于使用者对橡胶圈72进行拆卸更换。参考图2,开口5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9,固定箱3正面与背面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排水孔10。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垫9,能够对凹形板4进行防护,避免了凹形板4容易与开口5的内壁出现碰撞的现象,提高了凹形板4的稳定性。参考图2,传动机构8包括电机81、蜗杆82、蜗轮83和转杆84,电机81固定连接在固定箱3内壁底部的左侧,蜗杆82固定连接在电机81的输出端,转杆84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固定箱3的内部,蜗轮83固定连接在转杆84表面的后侧,蜗杆82与蜗轮83啮合,挡板6的左端穿过开口5并通过连接套固定连接在转杆84的表面。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蜗杆82和蜗轮83,降低了转杆84的转动速度,提高了电机81对转杆84的传动力度,使转杆84在转动时更加稳定。参考图2,固定箱3的内部竖向固定连接有防护板11,防护板11通过密封圈套接在蜗杆82的表面。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防护板11,能够对电机81进行防护,避免了水滴容易对电机81造成影响的现象,提高了电机81的使用寿命。参考图2,固定箱3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圆槽12,蜗杆82的右端延伸至圆槽12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圆槽12,能够对蜗杆82进行支撑,避免了蜗杆82在转动时出现晃动的现象,提高了蜗杆82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启动电机81,电机81带动蜗杆82转动,蜗杆82通过蜗轮83带动转杆84转动,转杆84则会通过凹形板4带动挡板6脱离连接管2并关闭电机81,这时即可对连接管2进行连接,当需要防护时,启动电机81,电机81带动蜗杆82反转,蜗杆82通过蜗轮83和转杆84带动凹形板4和挡板6转动,使挡板6带动橡胶圈72和垫板71对连接管2进行密封,从而达到便于密封防护的效果。综上所述:该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由传动机构8通过凹形板4带动挡板6进行转动,再由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包括装卸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臂本体(1)右侧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3),所述固定箱(3)的右侧设置有凹形板(4),所述固定箱(3)的顶部开设有开口(5),所述凹形板(4)底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6),所述挡板(6)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机构(7),所述固定箱(3)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包括装卸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臂本体(1)右侧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箱(3),所述固定箱(3)的右侧设置有凹形板(4),所述固定箱(3)的顶部开设有开口(5),所述凹形板(4)底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6),所述挡板(6)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机构(7),所述固定箱(3)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7)包括垫板(71)、橡胶圈(72)和外卡环(73),所述垫板(71)设置在挡板(6)的左侧,所述橡胶圈(72)固定连接在垫板(71)的左侧,所述垫板(71)的右端贯穿至挡板(6)的外侧,所述外卡环(73)套接在垫板(71)表面的右侧,所述外卡环(73)与垫板(71)配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学考察船用双管装卸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5)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娟
申请(专利权)人:三亚老船长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