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慧慧专利>正文

一种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450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包括连接头,连接头的一侧与阀门体的一侧固定连接,阀门体的顶部与垫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垫板上表面的一端与固定螺栓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螺栓的顶部穿过固定板与螺滑动连接,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梯形固定板的顶部,梯形固定板的底部与垫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中部套接于螺纹套管的外表面,螺纹套管的内圈套接于螺纹轴的外表面。该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在阀门使用的过程中阀底部丝杆的转动,通过支撑杆将防渗板向上顶起,达到助力阀门打开的目的,解决了传统阀门由于只有一个开关,生锈导致阀门不易打开,影响阀门使用,破坏阀门自身,浪费启动阀门大量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
技术介绍
在各种输运携带有固体粒子、粉末或液滴的流体的管道中,经常需要使用到阀门,人们通过启闭或调节它,来达到控制管道中流体流动的目的。由于阀门长期处于一个潮湿的环境,内部的螺纹槽非常容易生锈,尤其消防阀门如果生锈打不开阀门,会给消防带来非常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消防人员的使用,由于阀门生锈而暴力开启阀门增加阀门的损怀。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包括连接头,连接头的一侧与阀门体的一侧固定连接,阀门体的顶部与垫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垫板上表面的一端与固定螺栓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螺栓的顶部穿过固定板与螺滑动连接,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梯形固定板的顶部,梯形固定板的底部与垫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中部套接于螺纹套管的外表面,螺纹套管的内圈套接于螺纹轴的外表面,螺纹轴的顶部与旋转罗盘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轴的底部穿过垫板与放水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放水板的一端与阻水板的一侧滑动连接,阻水板的底部与阀门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阀门体的底部与进水连接头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水连接头内壁的顶部与动力柜的顶部固定连接,动力柜内壁的底部与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承重板顶部的一端与下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下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螺纹管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管套接于丝杆一端的外表面,丝杆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于动力柜一侧的轴承,螺纹管外表面的顶部与上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托板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的顶部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防渗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防渗板的顶部与放水板活动连接。作为优选,丝杆贯穿于动力柜的两侧,并且丝杆两端的螺纹相反。作为优选,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均为两个,两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通过螺纹管对称设置于丝杆的两侧。作为优选,固定螺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螺栓通过螺母设置于固定板的两端。作为优选,阻水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阻水板对称设置于阀门体内部放水板的两侧。作为优选,动力柜与进水连接头内部的高度相同,并且动力柜内部的丝杆贯穿进水连接头的两侧。本技术有益效果是:1、在本技术中该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在阀门使用的过程中阀底部丝杆的转动,通过支撑杆将防渗板向上顶起,达到助力阀门打开的目的,解决了传统阀门由于只有一个开关,生锈导致阀门不易打开,影响阀门使用,破坏阀门自身,浪费启动阀门大量时间的问题。2、在本技术中该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有效的防止阀门开关生锈以后阀门无法启动的,保护阀门免受暴力开启带来的损坏,操作简单,使开启阀门的过程中更加便捷,省时省力,减少开启阀门使用的时间,为消防就带带来宝贵的时间,能够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3D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左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连接头、2阀门体、3垫板、4固定螺栓、5螺母、6旋转罗盘、7螺纹套管、8螺纹轴、9固定板、10梯形固定板、11阻水板、12丝杆、13下支撑杆、14承重板、15轴承、16动力柜、17防渗板、18支撑杆、19托板、20螺纹管、21上支撑杆、22放水板、23进水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4,一种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包括连接头1,连接头1的一侧与阀门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阀门体2的顶部与垫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垫板3上表面的一端与固定螺栓4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螺栓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螺栓4通过螺母5设置于固定板9的两端,在固定板9的上表面设置两个固定螺栓4,增加阀门顶部旋转罗盘转动时的稳定性,固定螺栓4的顶部穿过固定板9与螺滑动连接,固定板9固定连接于梯形固定板10的顶部,梯形固定板10的底部与垫板3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9的中部套接于螺纹套管7的外表面,螺纹套管7的内圈套接于螺纹轴8的外表面,螺纹轴8的顶部与旋转罗盘6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轴8的底部穿过垫板3与放水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放水板22的一端与阻水板11的一侧滑动连接,阻水板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阻水板11对称设置于阀门体2内部放水板22的两侧,在阀门体2的内部设置两个阻水板11,便于控制阀门内部水的流速,防止水速过大对阀门带来伤害,阻水板11的底部与阀门体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阀门体2的底部与进水连接头23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水连接头23内壁的顶部与动力柜16的顶部固定连接,动力柜16与进水连接头23内部的高度相同,并且动力柜16内部的丝杆12贯穿进水连接头23的两侧,动力柜16设置于进水连头23的内部,节省空间,同时便于助力阀门的开启和关闭,避免阀门顶部主开关锈死,动力柜16内壁的底部与承重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承重板14顶部的一端与下支撑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下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螺纹管20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管20套接于丝杆12一端的外表面,丝杆12贯穿于动力柜16的两侧,并且丝杆12两端的螺纹相反,设置两端螺纹相反的丝杆12,使丝杆12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13能够在丝杆12的表面左右移动,达到助力开关阀门的目的,丝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于动力柜16一侧的轴承15,螺纹管20外表面的顶部与上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13均为两个,两组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13通过螺纹管20对称设置于丝杆12的两侧,通过螺纹管20将两组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13套接丝杆12的表面,增加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同时便于上下移动,上支撑杆21的另一端与托板19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19的顶部与支撑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8的另一端与防渗板17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防渗板17的顶部与放水板22活动连接。在使用时,当阀门顶部的开关生锈不易打开的时候,转动进水连接头23内部的丝杆12,丝杆12在转动的过程中使上支撑杆21和下支撑杆13,通过丝杆12表面的螺纹管20在丝杆12的表面左右移动,从而使支撑杆18带动防渗板17将顶部的放水板22向上顶起,助力生锈的阀门开关,在阀门体2的内部设置阻水板11,使阀门开启以后由于水量过大对阀门体2本身带来伤害,通过在阀门的顶部设置两个固定螺栓4,增加阀门自身的质量,同时增加阀门顶部的旋转罗盘转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包括连接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的一侧与阀门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阀门体(2)的顶部与垫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垫板(3)上表面的一端与固定螺栓(4)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螺栓(4)的顶部穿过固定板(9)与螺滑动连接,固定板(9)固定连接于梯形固定板(10)的顶部,梯形固定板(10)的底部与垫板(3)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9)的中部套接于螺纹套管(7)的外表面,螺纹套管(7)的内圈套接于螺纹轴(8)的外表面,螺纹轴(8)的顶部与旋转罗盘(6)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轴(8)的底部穿过垫板(3)与放水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放水板(22)的一端与阻水板(11)的一侧滑动连接,阻水板(11)的底部与阀门体(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n阀门体(2)的底部与进水连接头(23)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水连接头(23)内壁的顶部与动力柜(16)的顶部固定连接,动力柜(16)内壁的底部与承重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承重板(14)顶部的一端与下支撑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下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螺纹管(20)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管(20)套接于丝杆(12)一端的外表面,丝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于动力柜(16)一侧的轴承(15),螺纹管(20)外表面的顶部与上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支撑杆(21)的另一端与托板(19)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托板(19)的顶部与支撑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8)的另一端与防渗板(17)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防渗板(17)的顶部与放水板(22)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管道用防锈死阀门,包括连接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1)的一侧与阀门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阀门体(2)的顶部与垫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垫板(3)上表面的一端与固定螺栓(4)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螺栓(4)的顶部穿过固定板(9)与螺滑动连接,固定板(9)固定连接于梯形固定板(10)的顶部,梯形固定板(10)的底部与垫板(3)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板(9)的中部套接于螺纹套管(7)的外表面,螺纹套管(7)的内圈套接于螺纹轴(8)的外表面,螺纹轴(8)的顶部与旋转罗盘(6)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轴(8)的底部穿过垫板(3)与放水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放水板(22)的一端与阻水板(11)的一侧滑动连接,阻水板(11)的底部与阀门体(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阀门体(2)的底部与进水连接头(23)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水连接头(23)内壁的顶部与动力柜(16)的顶部固定连接,动力柜(16)内壁的底部与承重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承重板(14)顶部的一端与下支撑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下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螺纹管(20)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管(20)套接于丝杆(12)一端的外表面,丝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于动力柜(16)一侧的轴承(15),螺纹管(20)外表面的顶部与上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鹏孙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孙慧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