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222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包括井干式墙体、木梁、木柱、墙体贯通螺杆、地脚锚栓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所述木梁和木柱通过金属连接件或榫卯连接形成梁柱式木框架,所述木梁或木柱与井干式墙体之间采用企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井干式墙体在相邻层间采用层间墙体锚固螺杆进行连接;所述的墙体贯通螺杆在螺母部位配套有压缩弹簧或弹簧垫圈;所述的墙体贯通螺杆、地脚锚栓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锚固垫板下方的横纹受压木材采用自攻螺钉进行增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工厂内工业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化施工;同时,具有墙体横纹变形及不均匀沉降小、抗震性能优、可重复拆装、耐久性能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可工业化生产、可重复拆装、抗震性能良好、不均匀沉降小的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井干式木结构在我国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欧美一些地区有着大量的应用,其具有外观优美、保温性能好、风格原始粗犷等特点。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传统的井干式存在不均匀沉降大、木材利用率小、适用层数低等不足。木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现代木结构已有应用,其结合了梁柱式木框架的良好竖向承重性能和剪力墙的出色抗侧力性能,能够满足多层甚至高层木结构的需求,木框架和剪力墙在结构中分工明确。然而,对于传统的井干式木结构,目前尚未发现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相关技术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能够实现工厂内工业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化施工;同时,具有墙体横纹变形及不均匀沉降小、抗震性能优、可重复拆装、耐久性能好等优点。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包括井干式墙体、木梁、木柱、墙体贯通螺杆、地脚锚栓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所述木梁和木柱通过金属连接件或榫卯连接形成梁柱式木框架,所述木梁或木柱与井干式墙体之间采用企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木柱与地基采用金属连接件并配螺栓固定;所述井干式墙体包括多个墙体构件拼接而成,墙体构件之间采用企口形式相连,水平缝设有可按压的防水卷材,上下相邻墙体构件之间插入木销,所述木销错位布置;所述井干式墙体采用墙体贯通螺杆连接固定,在墙体贯通螺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钢垫板,墙体贯通螺杆在螺母部位配套有压缩弹簧或弹簧垫圈,从而有效降低木材横纹变形引起的螺杆预紧力的损失,保证墙体的结构整体性,墙体贯通螺杆在两端采用沉头形式锚固于墙体木构件;所述井干式墙体在相邻层间采用层间墙体锚固螺杆进行连接,在层间墙体锚固螺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钢垫板,层间墙体锚固螺杆在螺母部位配套有压缩弹簧或弹簧垫圈,墙体锚固螺杆在两端采用沉头形式为两种:第一张分别锚固于上、下层与木梁相邻的墙体木构件;第二种分别锚固于上、下层墙体沿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位木构件;所述井干式墙体的最底层木构件采用地脚锚栓锚固于地基,在地脚锚栓顶端设置有钢垫板,地脚锚栓在螺母部位配套有压缩弹簧或弹簧垫圈;所述的墙体贯通螺杆、地脚锚栓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的钢垫板下方的横纹受压木材采用自攻螺钉进行增强,进一步降低木材横纹受压变形对墙体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的井干式墙体顶部木构件与其上部木梁采用企口形式连接,所述的墙体顶部木构件与木梁在端部锚固区域紧密接触,而在其余区域在竖向预留5mm-15mm的间隙,以便于提供木梁受弯变形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的井干式墙体沿高度中段,可加设一道木梁。所述的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其一榀结构的主要施工顺序为:安装木柱、安装井干式墙体、安装木梁。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在提高抗震性能的同时,节能环保,模块组合自由,使得空间布置灵活。2、本技术在墙体贯通螺杆、地脚锚栓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螺母下设置一个压缩弹簧或弹簧垫圈,由此可大大消除木材横纹变形带来的螺杆预紧力损失,此项技术同样也适用于传统的井干式木结构。3、本技术通过在墙体中间加一道木梁,在墙体贯通螺杆、地脚锚栓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锚固垫板下方木材中设置增强木螺钉等方式,可进一步降低墙体横纹变形,减少不均匀沉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结构示意图;图2-1和图2-2为本技术井干式墙体构件间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墙体贯通螺杆锚固端示意图;图4-1和图4-2为本技术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立面图;图5为本技术木柱结构示意图;图6-1和图6-2为本技术木柱柱脚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墙体贯通螺杆和地脚锚栓的锚固端立面图;图8-1、图8-2和图8-3为本技术木梁和木柱连接示意图;图9-1和图9-2为本技术木柱企口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墙体安装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木梁安装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墙体中部加设木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8所示,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包括井干式墙体1、木柱21、木梁22或23、墙体贯通螺杆6、地脚锚栓9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11;所述木柱21和木梁22、23组成梁柱式木框架,木柱21和木梁22、23之间采用金属连接件10相连。所述井干式墙体1的构件依次从木柱21两侧由上而下插入,井干式墙体1构件之间采用企口形式相连,水平缝设有可按压的防水卷材。上下相邻墙体构件之间插入木销4,木销4错位布置。所述井干式墙体1采用墙体贯通螺杆6连接固定,在墙体贯通螺杆6两端分别设置一块钢垫板5,两端螺母和垫圈下各设置一个压缩弹簧7。所述井干式墙体1的最底层木构件采用地脚锚栓9锚固于地基3,在地脚锚栓9顶端设置一块钢垫板,螺母和垫圈下设置一个压缩弹簧。所述木柱21与地基采用金属连接件8并配螺栓固定;所述木柱21与木梁22、23之间采用金属连接件10和圆钢销固定。每层井干式墙体的最上面木构件在水平向中间段3/4长度范围内,其上表面开设凹槽的深度相比邻近木梁22、23底面榫头高度大10mm;同时,缝隙中采用具有防水密封功能的弹性填料填充,从而在保证木梁22、23受力后自由挠曲的同时,提高接缝处密闭性、保温性和防水性。所述井干式墙体1的上、下层之间采用层间墙体锚固螺杆11相连,在层间墙体锚固螺杆11两端各设置一块钢垫板,螺母和垫圈下设置一个压缩弹簧。实施例2如图9-11所示,本实施例区别在于:所述木柱21开设矩形槽口24或者燕尾型槽口25,墙体14两侧榫头由上而下插入两侧木柱开好的槽口中,木梁26榫头由上而下插入两侧角柱中,并在两侧都插上3根边长为15mm的方形木销15,从而固定木梁26。实施例3如图12所示,所述实施例2中墙体14中间加上一块木梁27,连接方法与实施例2中木梁26相同,两侧连接好后插入3根边长为15mm的方形木销15。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干式墙体、木梁、木柱、墙体贯通螺杆、地脚锚栓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n所述木梁和木柱通过金属连接件或榫卯连接形成梁柱式木框架,所述木梁或木柱与井干式墙体之间采用企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木柱与地基采用金属连接件并配螺栓固定;/n所述井干式墙体包括多个墙体构件拼接而成,墙体构件之间采用企口形式相连,水平缝设有可按压的防水卷材,上下相邻墙体构件之间插入木销,所述木销错位布置;/n所述井干式墙体采用墙体贯通螺杆连接固定,在墙体贯通螺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钢垫板,墙体贯通螺杆在螺母部位配套有压缩弹簧或弹簧垫圈,墙体贯通螺杆在两端采用沉头形式锚固于墙体木构件;/n所述井干式墙体在相邻层间采用层间墙体锚固螺杆进行连接,在层间墙体锚固螺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钢垫板,层间墙体锚固螺杆在螺母部位配套有压缩弹簧或弹簧垫圈,墙体锚固螺杆在两端采用沉头形式为两种:第一张分别锚固于上、下层与木梁相邻的墙体木构件;第二种分别锚固于上、下层墙体沿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位木构件;/n所述井干式墙体的最底层木构件采用地脚锚栓锚固于地基,在地脚锚栓顶端设置有钢垫板,地脚锚栓在螺母部位配套有压缩弹簧或弹簧垫圈;/n所述的墙体贯通螺杆、地脚锚栓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的钢垫板下方的横纹受压木材采用自攻螺钉进行增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框架-井干式墙体混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干式墙体、木梁、木柱、墙体贯通螺杆、地脚锚栓和层间墙体锚固螺杆;
所述木梁和木柱通过金属连接件或榫卯连接形成梁柱式木框架,所述木梁或木柱与井干式墙体之间采用企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木柱与地基采用金属连接件并配螺栓固定;
所述井干式墙体包括多个墙体构件拼接而成,墙体构件之间采用企口形式相连,水平缝设有可按压的防水卷材,上下相邻墙体构件之间插入木销,所述木销错位布置;
所述井干式墙体采用墙体贯通螺杆连接固定,在墙体贯通螺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钢垫板,墙体贯通螺杆在螺母部位配套有压缩弹簧或弹簧垫圈,墙体贯通螺杆在两端采用沉头形式锚固于墙体木构件;
所述井干式墙体在相邻层间采用层间墙体锚固螺杆进行连接,在层间墙体锚固螺杆两端分别设置有钢垫板,层间墙体锚固螺杆在螺母部位配套有压缩弹簧或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会峰孙小鸾王涛刘伟庆程小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