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181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包括斜坡,固定装设于斜坡的若干条固定条,若干条所述固定条为纵向阵列于斜坡,若干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若干组的分隔带,所述分隔带由上朝下阵列有若干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固定条相连,所述连接条由两组的筋条对称搭接形成,所述两组筋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一管桩部,所述连接条与固定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二管桩部,所述固定条开设有导流槽,所述连接条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斜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边坡、斜坡支护防护强度不足,容易被雨水冲刷导致结构不稳的情况,采用了导流结构将冲刷过程中的雨水进行导流,进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
本技术涉及边坡支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
技术介绍
在边坡支护工程中,土体极为松散,且大部分都属于含水量很大的砂土、塑性较大的粘性土以及含有饱和水的疏松沙性土,一旦不能快速进行锚固土体,很容易导致边坡岩土体的破碎状态与力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边坡的稳定性与整体性,锚杆支护作为岩土工程支护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在边坡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的边坡支护方式,主要为构筑挡土墙,具有施工过程繁琐、造价高、防护能力有限等不足,且不能快速的冷却浆液,达到迅速固定的目的。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293048U,公开了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其结构是在支护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水箱,通过支护板本体上开设的导流沟和导流限位板用于雨水的收集,然后雨水流动到水箱内进行存储,然后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导管和导管上喷头喷出,对绿植种植蜂窝板上种植的绿植进行灌溉,从而该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边坡支护结构还具备雨水收集和自动灌溉的作用,节约了水源。但在岩土工程中,在经过雨水冲刷的地质不适合用于生态养殖,进而需要将雨水排走,因此可针对以上结构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边坡、斜坡支护防护强度不足,容易被雨水冲刷导致结构不稳的情况,采用了导流结构将冲刷过程中的雨水进行导流,进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包括斜坡,固定装设于斜坡的若干条固定条,若干条所述固定条为纵向阵列于斜坡,若干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若干组的分隔带,所述分隔带由上朝下阵列有若干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固定条相连,所述连接条由两组的筋条对称搭接形成,所述两组筋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一管桩部,所述连接条与固定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二管桩部,所述固定条开设有导流槽,所述连接条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斜槽。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条包括第一钢筋条和浇筑于第一钢筋条外部的混凝土定型层。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两组所述筋条为方角形状搭接。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条与连接条连接位置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将斜槽和导流槽连通。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筋条内部封装有第二钢筋条,所述第二钢筋条与所述第一钢筋条连接。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管桩部和第二管桩部均设置钢钉连接于斜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斜坡上装设了若干条的固定条,通过固定条来固定斜坡的稳定性,预防斜坡出现流坡等现象,若干条的固定条采用纵向阵列设置在斜坡,以保证受力均匀性,进而保证斜坡支护的稳定性,若干组固定条之间形成了分隔带,分隔带上阵列了若干的连接条,通过连接条将若干条的固定条进行连接,进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若干的连接条采用由上到下阵列结构,进一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受力的均匀性,使得整体结构在遇到雨水冲刷时也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系数;3、连接条由两组的筋条对称搭接形成,对称搭接后形成一个直角,通过直角部分能够在受到雨水冲刷时将雨水朝两侧导流,进而能够起到雨水导流效果,提升整体结构的安全系数;4、两组筋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一管桩部,连接条与固定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二管桩部,具体是通过第一管桩部和第二管桩部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连接安装过程中结构稳定性更佳,防护效果更好;5、固定条上开设了导流槽,连接条开设斜槽,斜槽与导流槽连通,具体是在雨水冲刷过程中,通过斜槽将雨水导流进入至导流槽,通过导流槽将雨水导流,进而防止雨水在斜坡上堆积,从而保证斜坡防护的安全性。本技术中,解决了现有边坡、斜坡支护防护强度不足,容易被雨水冲刷导致结构不稳的情况,采用了导流结构将冲刷过程中的雨水进行导流,进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斜坡100、固定条110、导流槽111、第一钢筋条112、缺口113、分隔带120、连接条130、筋条131、斜槽132、第一管桩部140、第二管桩部1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包括斜坡100,固定装设于斜坡100的若干条固定条110,若干条所述固定条110为纵向阵列于斜坡100,若干所述固定条110之间形成若干组的分隔带120,所述分隔带120由上朝下阵列有若干连接条130,所述连接条130与固定条110相连,所述连接条130由两组的筋条131对称搭接形成,所述两组筋条131连接位置设置第一管桩部140,所述连接条130与固定条110连接位置设置第二管桩部150,所述固定条110开设有导流槽111,所述连接条130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111连通的斜槽132。固定条110包括第一钢筋条112和浇筑于第一钢筋条112外部的混凝土定型层,采用第一钢筋条112来加强支护结构强度,进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两组筋条131为方角形状搭接,以便对雨水进行导流,进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所述固定条110与连接条130连接位置开设有缺口113,所述缺口113将斜槽132和导流槽111连通,通过缺口113来连通斜槽132和导流槽111,进而方便雨水的导流,加强结构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一管桩部140和第二管桩部150均设置钢钉连接于斜坡100,通过钢钉连接可加强与斜坡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筋条131内部封装有第二钢筋条131,所述第二钢筋条131与所述第一钢筋条112连接,采用第二钢筋条131与第一钢筋条112连接后进行浇铸结构,保证结构的稳固程度,进而能够提升安全性。第一方面,在斜坡100上装设了若干条的固定条110,通过固定条110来固定斜坡100的稳定性,预防斜坡100出现流坡等现象,若干条的固定条110采用纵向阵列设置在斜坡100,以保证受力均匀性,进而保证斜坡100支护的稳定性,若干组固定条110之间形成了分隔带120,分隔带120上阵列了若干的连接条130,通过连接条130将若干条的固定条110进行连接,进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二方面,若干的连接条130采用由上到下阵列结构,进一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受力的均匀性,使得整体结构在遇到雨水冲刷时也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系数;第三方面,连接条130由两组的筋条131对称搭接形成,对称搭接后形成一个直角,通过直角部分能够在受到雨水冲刷时将雨水朝两侧导流,进而能够起到雨水导流效果,提升整体结构的安全系数;第四方面,两组筋条131连接位置设置第一管桩部140,连接条130与固定条110连接位置设置第二管桩部150,具体是通过第一管桩部140和第二管桩部150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连接安装过程中结构稳定性更佳,防护效果更好;第五方面,固定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固定装设于斜坡的若干条固定条,若干条所述固定条为纵向阵列于斜坡,若干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若干组的分隔带,所述分隔带由上朝下阵列有若干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固定条相连,所述连接条由两组的筋条对称搭接形成,所述两组筋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一管桩部,所述连接条与固定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二管桩部,所述固定条开设有导流槽,所述连接条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斜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固定装设于斜坡的若干条固定条,若干条所述固定条为纵向阵列于斜坡,若干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若干组的分隔带,所述分隔带由上朝下阵列有若干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固定条相连,所述连接条由两组的筋条对称搭接形成,所述两组筋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一管桩部,所述连接条与固定条连接位置设置第二管桩部,所述固定条开设有导流槽,所述连接条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斜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导流管桩边坡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包括第一钢筋条和浇筑于第一钢筋条外部的混凝土定型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李齐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粤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