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160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风机,其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的涵道、安装于所述涵道内的电机及由所述电机驱动的沿同方向转动的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所述机壳具有进风侧和吹风侧,所述第一风扇靠近所述进风侧设置,所述第二风扇靠近所述吹风侧设置,至少一个风扇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之间设有差速机构,从而使所述第一风扇的转速小于所述第二风扇的转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吹风机通过在至少一个风扇配置差速机构,使得进风侧的风扇速度低于吹风侧的风扇速度,从而形成多级加压,使得风压及风量逐渐增强,提高吹风机的吹风效率,减少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风机
本技术涉及园林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风机。
技术介绍
吹风机属于一种常规的园林工具,其主要用于吹扫落叶、路面灰尘、积水、积雪等杂物。在吹风机的使用过程中,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用户对风力和风量有不同的需求。现有技术中存在各种风力或风量的调节方式,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设置多级风扇叠加实现风力的增大,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增大进风口面积实现风量的提升。其中,采用多级风扇叠加的方式提高风量和增加风压时,由于每个风扇的叶片构型和数量相同,每个风扇的转速相同,会导致风扇所产生的气流受到一定的阻挡,进而产生风损及功率损耗,使得吹风机不能达到最佳的吹风效果,而且工作噪声也比较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吹风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风压与风速、保证增压效果,进而提高吹风效率的吹风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吹风机,其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的涵道、安装于所述涵道内的电机及由所述电机驱动的沿同方向转动的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所述机壳具有进风侧和吹风侧,所述第一风扇靠近所述进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风机,其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的涵道、安装于所述涵道内的电机及由所述电机驱动的沿同方向转动的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所述机壳具有进风侧和吹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靠近所述进风侧设置,所述第二风扇靠近所述吹风侧设置,至少一个风扇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之间设有差速机构,从而使所述第一风扇的转速小于所述第二风扇的转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风机,其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的涵道、安装于所述涵道内的电机及由所述电机驱动的沿同方向转动的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所述机壳具有进风侧和吹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靠近所述进风侧设置,所述第二风扇靠近所述吹风侧设置,至少一个风扇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之间设有差速机构,从而使所述第一风扇的转速小于所述第二风扇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为减速机构,所述第一风扇通过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分设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进风侧之间形成第一区,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之间形成第二区,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吹风侧之间形成第三区,吹风机工作时,所述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的风压逐级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为行星齿轮差速器,其包括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的太阳轮、设于所述太阳轮周向上并与所述太阳轮啮合的若干行星轮、支撑所述行星轮的行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夏子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