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131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的一侧设置为迎水面,所述迎水面上设置有多个砌块,所述砌块背离路基本体的面设置为中部向内凹陷的弧面,所述迎水面上且位于每个砌块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砌块上设置有插接至插接槽内的插接杆,通过带动插接杆插接至插接槽内,防止水流在冲击时带动砌块于路基本体上移动,从而提高了多个砌块的抗冲击效果;通过带动砌块上的插接杆插接至插接槽内即可完成对砌块的固定,固定方式方便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铁路和公路的基础,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修筑在良好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下的路基。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授权公告号为CN2042520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由多块砌块在竖直面上按二维矩阵形式堆叠而成,所述砌块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设置有多根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轴向与砌块的下侧面垂直,多根条形凸起之间等间距设置,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块砌块之间通过条形凸起相互啮合;所述砌块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设置有销孔,竖向上相邻两块砌块相对面上的销孔对正设置,互相对正的两个销孔内设置有插销。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通过条形凸起、插销和销孔可将多个砌块拼接至一起,但是当水流的冲击较大时,因多个砌块与沿河公路之间未固定,此时将会带动成为整体的多个砌块同时于沿河公路的侧壁上移动,降低了多个砌块的抗冲击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包括路基本体(1),所述路基本体(1)的一侧设置为迎水面(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11)上设置有多个砌块(12),所述砌块(12)背离路基本体(1)的面设置为中部向内凹陷的弧面,所述迎水面(11)上且位于每个砌块(12)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插接槽(13),所述砌块(12)上设置有插接至插接槽(13)内的插接杆(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包括路基本体(1),所述路基本体(1)的一侧设置为迎水面(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11)上设置有多个砌块(12),所述砌块(12)背离路基本体(1)的面设置为中部向内凹陷的弧面,所述迎水面(11)上且位于每个砌块(12)所在的位置均开设有插接槽(13),所述砌块(12)上设置有插接至插接槽(13)内的插接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14)远离砌块(12)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块(141),所述插接块(141)整体设置为圆锥体状设置,所述插接杆(14)上沿插接杆(14)的周向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倒刺(142),多个所述倒刺(142)沿插接杆(14)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12)上且位于插接杆(14)所在的位置贯穿砌块(12)设置有通孔(15),所述插接杆(14)上与插接杆(14)同轴设置有穿设且滑动连接于通孔(15)内的杆体(151),所述杆体(151)远离插接杆(14)的端部垂直于杆体(151)设置有板体(152),所述板体(152)用于与砌块(12)背离路基本体(1)的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区沿河公路路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51)的直径大于插接杆(14)的直径,所述通孔(15)的直径与杆体(151)的直径相等,所述插接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巫群书白钟毅吴玉莹辜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鸥鹏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