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051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胶带由若干单元导电胶带依次首尾相接组成,单元导电胶带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遮光层、保护层、绝缘层、导电层、散热层、涂布层和胶粘层,导电层中设置有若干导电体,散热层设置有折弯部形成容纳部,容纳部与导电体之间的间隙形成进风通道。采用多个单元导电体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避免了传统的整个导电胶带因损坏需要整体更替的问题,同时散热层上设置的容纳部与导电体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从而能够将导电体产生的热量带走,避免了因导电胶带中导电体产生的热量积聚影响电子元器件相应位置处,最大限度的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胶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胶带,尤其涉及一种导电效果好、散热效果好、拆装更替方便的导电胶带。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相对越来越普及,为了实现高度集中化,这使得电子设备内部集成度明显提高,运行中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排出、易于迅速积累而形成高温,而高温会降低电子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电子设备上排布的用于粘黏电子设备的导电胶带由于存在一定的阻热,从而加变相了加剧了热量的积聚,从而会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电胶带,具有导电效果好、散热效果好、拆装更替方便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电胶带,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导电胶带由若干单元导电胶带依次首尾相接组成,所述单元导电胶带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遮光层、保护层、绝缘层、导电层、散热层、涂布层和胶粘层,所述导电层中设置有若干组并排设置的导电体,所述散热层与相应所述导电体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向所述涂布层方向内凹形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导电体之间的间隙形成进风通道。优选的,所述容纳部中设置有内部填充有冷凝剂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外包裹有绝缘绷带,所述散热管长度方向上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导电体外部。优选的,所述导电体为金属导电极和石墨导电极螺旋缠绕而成,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体上的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设置在第一连接体靠近所述导电体一侧的第一连接体圆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连接体和设置在第二连接体内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设置在第二连接体靠近所述导电体一侧的第一连接体的中空部分的内圆周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体伸入配合在相邻单元导电胶带上的所述第二连接体上,此时所述第二连接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与该相邻单元导电胶带的导电体之间。优选的,所述散热层中设置有支撑所述折弯部的金属支撑网格。优选的,所述涂布层中设置有用于防开裂的网格布。优选的,所述胶粘层为压敏胶或溶剂型压敏胶。优选的,所述单元导电胶带上设置有与相连所述单元导电胶带配合的连接头或连接凹槽。优选的,所述连接头或连接凹槽的连接断面为燕尾槽形。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采用多个单元导电体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避免了传统的整个导电胶带因损坏需要整体更替的问题,同时本申请的导电胶带上设置有散热层,散热层上设置的容纳部与导电体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从而能够将导电体产生的热量带走,避免了因导电胶带中导电体产生的热量积聚影响电子元器件相应位置处,最大限度的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同时导电层中设置有若干并排设置的导电体,从而保证导电胶带的导电性能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一种导电胶带断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导电胶带中导电体与相邻导电体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单元导电胶带、2-遮光层、3-保护层、4-绝缘层、5-导电层、6-散热层、7-涂布层、8-胶粘层、9-导电体、10-折弯部、11-容纳部、13-散热管、14-第一连接体、15-第一连接环、16-第二连接体、17-第二连接环、18-金属支撑网格。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导电胶带由若干单元导电胶带1依次首尾相接组成,单元导电胶带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遮光层2、保护层3、绝缘层4、导电层5、散热层6、涂布层7和胶粘层8,导电层5中设置有若干组并排设置的导电体9,散热层6与相应导电体9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折弯部10,折弯部10向涂布层7方向内凹形成容纳部11,容纳部11与导电体9之间的间隙形成进风通道。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采用多个单元导电体9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避免了传统的整个导电胶带因损坏需要整体更替的问题,同时本申请的导电胶带上设置有散热层6,散热层6上设置的容纳部11与导电体9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从而能够将导电体9产生的热量带走,避免了因导电胶带中导电体9产生的热量积聚影响电子元器件相应位置处,最大限度的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同时导电层5中设置有若干并排设置的导电体9,从而保证导电胶带的导电性能的可靠性。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导电胶带的散热效果,容纳部11中设置有内部填充有冷凝剂的散热管13,散热管13外包裹有绝缘绷带,散热管13长度方向上呈螺旋状设置在导电体9外部。利用散热管13优化散热配置,同时利用绝缘绷带实现绝缘防导电效果。为了实现单元导电胶带1和相连单元导电胶带1连接时的导电体9的连接,导电体9为金属导电极和石墨导电极螺旋缠绕而成,导电体9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体14和设置在第一连接体14上的第一连接环15,第一连接环15设置在第一连接体14靠近导电体9一侧的第一连接体14圆周面上,第二连接端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连接体16和设置在第二连接体16内的第二连接环17,第二连接环17设置在第二连接体16靠近导电体9一侧的第一连接体14的中空部分的内圆周面上,第一连接体14伸入配合在相邻单元导电胶带1上的第二连接体16上,此时第二连接环17位于第一连接环15与该相邻单元导电胶带1的导电体9之间。通过将单元导电胶带1上导电体9端部的第一连接体14嵌入相邻的单元导电胶带1的第二连接体16中,同时第二连接体16上的第二连接环17越过第一连接环15,并利用第一连接体14上的第一连接环15卡住第二连接体16上的第二连接环17,实现一个止退功能,当施加一个相对较大的拉力时,第一连接体14才会从第二连接体16中滑出,实现一个单元导电胶带1的更替问题。为了防止散热层6在承受重力后发生形变,散热层6中设置有支撑折弯部10的金属支撑网格18。为了防止开裂和保证胶粘层8的涂布效果,涂布层7中设置有用于防开裂的网格布,胶粘层8为压敏胶或溶剂型压敏胶。为了便于更替和防止滑脱,单元导电胶带1上设置有与相连单元导电胶带1配合的连接头或连接凹槽,连接头或连接凹槽的连接断面为燕尾槽形。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带由若干单元导电胶带依次首尾相接组成,所述单元导电胶带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遮光层、保护层、绝缘层、导电层、散热层、涂布层和胶粘层,所述导电层中设置有若干组并排设置的导电体,所述散热层与相应所述导电体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向所述涂布层方向内凹形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导电体之间的间隙形成进风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带由若干单元导电胶带依次首尾相接组成,所述单元导电胶带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遮光层、保护层、绝缘层、导电层、散热层、涂布层和胶粘层,所述导电层中设置有若干组并排设置的导电体,所述散热层与相应所述导电体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向所述涂布层方向内凹形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导电体之间的间隙形成进风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中设置有内部填充有冷凝剂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外包裹有绝缘绷带,所述散热管长度方向上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导电体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金属导电极和石墨导电极螺旋缠绕而成,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体上的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设置在第一连接体靠近所述导电体一侧的第一连接体圆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达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