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03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包括超滤原水箱、超滤储水箱以及连接超滤原水箱与超滤储水箱的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上设有依次设有第一开关阀、抽水泵和第一过滤器,第一开关阀和抽水泵位于第一过滤器的上游,第一管路的出水端设有浸没式UV紫外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超滤原水箱后安装简单的第一过滤器和浸没式UV紫外灯持续照射,通过第一过滤器的过滤去除水内的悬浮物和生物粘泥,通过紫外灯的照射杀死微生物,从而使得后续的膜组件的增压泵稳定运行,避免因进水悬浮物过多造成增压泵持续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外置式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项目中,水质均衡调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控制环节。水质调配是将高浓度渗滤液与低浓度渗滤液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生化系统所需的C/N比。一般高浓度渗滤液B/C比高,有机物成分复杂、COD/BOD5浓度极高,均衡调配后的渗滤液经两级硝化/反硝化反应进行生物脱氮,再经外置式超滤膜系统进行泥水分离,超滤膜的产水进入产水箱,活性污泥则回流至生化反应池,避免污泥流失。超滤的产水箱作为中间水罐临时存储超滤膜的产水,并作为后续NF、RO膜的进水水源,然而每年春夏交替的时候,水体气温回升,微生物繁殖较快,且使用时间较长的超滤膜系统运行过程中易形成生物粘膜,形成生物污染。生物粘膜是一种自我支撑复杂的网状结构体,它能够吸附处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并且成为下一代细胞繁殖的营养源。微生物污垢的结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其中生物粘泥成了主要的污染源,因而超滤产水箱中会出现悬浮物、胶体、生物粘泥,超滤水箱为铁材质,内部涂有防腐材料,因超滤产水箱中需添加盐酸,调节pH,保证罐内pH达到RO、NF膜的进水要求,罐子使用时间过长,防腐材料部分脱落,造成罐内铁离子大量存在时,由于铁的水解作用,形成胶体,罐内就会出现大量悬浮物。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去除罐体内的悬浮物、微生物粘泥,这些悬浮物、粘泥将进入RO膜机组的增压泵(柱塞泵)和后续RO膜元件,一方面造成RO膜元件的物理堵塞,压力上涨、产水率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增压泵磨损频繁,增加维修成本,减少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水量。外置式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项目中,当超滤产水箱出现悬浮物、微生物粘泥时,一般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停产清洗超滤产水箱和清洗后续RO、NF膜机组的进管路道,调整后续RO、NF膜保安过滤器内滤袋的孔径,这些方法存在生产成本高,人工清洗水箱效率低、影响生产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包括超滤原水箱、超滤储水箱以及连接超滤原水箱与超滤储水箱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依次设有第一开关阀、抽水泵和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抽水泵位于第一过滤器的上游,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水端设有浸没式UV紫外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路上于抽水泵与浸没式UV紫外灯之间并联一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PH检测仪,所述PH检测仪位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下游。所述超滤原水箱顶部设有至少两个盐酸投加管道。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上均设有压力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第四开关阀和第五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第四开关阀和第五开关阀均为手动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通过在超滤原水箱后安装简单的第一过滤器和浸没式UV紫外灯持续照射,通过第一过滤器的过滤去除水内的悬浮物和生物粘泥,通过紫外灯的照射杀死微生物,从而使得后续膜组件的增压泵(柱塞泵)稳定运行,避免因进水悬浮物过多造成增压泵持续损坏,该去除装置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占地面积小,仅在超滤原水箱的出水管道(第一管路)上安装一套过滤装置和一个紫外灯,就能轻松实现将进入超滤储水箱内水源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去除掉。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在第一管路上于抽水泵与浸没式UV紫外灯之间并联一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作为备用过滤器,当第一过滤器需要更换滤袋是,启动第二过滤器,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处理过程不间断,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超滤原水箱;2、第一开关阀;3、抽水泵;4、第二开关阀;5、第四开关阀;6、第一过滤器;7、第二过滤器;8、第五开关阀;9、第三开关阀;10、PH检测仪;11、浸没式UV紫外灯;12、超滤储水箱;13、盐酸投加管道;14、第一管路;15、第二管路;16、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包括超滤原水箱1、超滤储水箱12以及连接超滤原水箱1与超滤储水箱12的第一管路14,第一管路14上设有依次设有第一开关阀2、抽水泵3和第一过滤器6,第一开关阀2和抽水泵3位于第一过滤器6的上游,第一管路14的出水端设有浸没式UV紫外灯11。超滤原水箱1内的水源经抽水管3的泵送,经过第一过滤器6过滤掉悬浮物,又经浸没式UV紫外灯11杀死水中的微生物,最后处理后的水源流入超滤储水箱12。抽水管3具体为循环泵。通过在超滤原水箱1后安装简单的第一过滤器6和浸没式UV紫外灯11持续照射,通过第一过滤器6的过滤去除水内的悬浮物和生物粘泥,通过紫外灯的照射杀死微生物,从而使得后续膜组件的增压泵(柱塞泵)稳定运行,避免因进水悬浮物过多造成增压泵持续损坏。该去除装置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占地面积小,仅在超滤原水箱1的出水管道(第一管路14)上安装一套过滤装置和一个紫外灯,就能轻松实现将进入超滤储水箱12内水源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去除掉。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4上于抽水泵3与浸没式UV紫外灯11之间并联一第二管路15,第二管路15上设有第二过滤器7。第二过滤器7作为备用过滤器,当第一过滤器6需要更换滤袋是,启动第二过滤器7,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处理过程不间断,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4上设有PH检测仪10,PH检测仪10位于第一过滤器6和第二过滤器7的下游。超滤原水箱1顶部设有两个盐酸投加管道13。盐酸投加管道13材料为PE,从盐酸储罐,通过隔膜加酸泵,在线投加至超滤原水箱1。两个盐酸投加管道13为一备一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6和第二过滤器7上均设有压力表16。通过压力表16检测过滤器是否被堵,是否需要更换滤袋。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6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第二开关阀4和第三开关阀9。第二过滤器7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第四开关阀5和第五开关阀8。第一开关阀2、第二开关阀4、第三开关阀9、第四开关阀5和第五开关阀8均为手动蝶阀。第一过滤器6和第二过滤器7两端设置阀门,当更换任一个过滤器时,可单独控制。工作原理:MBR超滤膜的出水进入超滤原水箱1,将手动蝶阀2、4、9处于打开状态,手动阀门5、8呈关闭状态,启动抽水泵3,超滤原水箱1的水源通过循环泵24h运转经第一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滤原水箱(1)、超滤储水箱(12)以及连接超滤原水箱(1)与超滤储水箱(12)的第一管路(14),所述第一管路(14)上设有依次设有第一开关阀(2)、抽水泵(3)和第一过滤器(6),所述第一开关阀(2)和抽水泵(3)位于第一过滤器(6)的上游,所述第一管路(14)的出水端设有浸没式UV紫外灯(11),所述第一管路(14)上于抽水泵(3)与浸没式UV紫外灯(11)之间并联一第二管路(15),所述第二管路(15)上设有第二过滤器(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滤原水箱(1)、超滤储水箱(12)以及连接超滤原水箱(1)与超滤储水箱(12)的第一管路(14),所述第一管路(14)上设有依次设有第一开关阀(2)、抽水泵(3)和第一过滤器(6),所述第一开关阀(2)和抽水泵(3)位于第一过滤器(6)的上游,所述第一管路(14)的出水端设有浸没式UV紫外灯(11),所述第一管路(14)上于抽水泵(3)与浸没式UV紫外灯(11)之间并联一第二管路(15),所述第二管路(15)上设有第二过滤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4)上设有PH检测仪(10),所述PH检测仪(10)位于第一过滤器(6)和第二过滤器(7)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悬浮物、微生物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周俊蔡斌简世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