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931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包括机架和筒子,所述机架的上方设置有辅助架,所述辅助架上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具有气圈破裂器,所述机架的前端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固定安装有管纱固定器,所述机架的前端位于所述筒子的上方设置有槽筒,所述机架的前端位于所述槽筒的上方具有清纱器,所述机架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机架和底座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设置有管纱固定器和升降装置,可以防止管纱在转动时跳动的更加厉害,且拆装管纱比较方便,可以将纺织线放置在升降装置上,拿取比较方便,且可以防止纺织线滚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纱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
技术介绍
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络筒将容量较少的管纱连接起来,做成容量较大的筒子,筒子可用于整经,并捻,卷纬,染色,无梭织机上的纬纱以及针织用纱等,增加卷装容量是提高后道工序生产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络筒时每只筒子的工作是独立进行的,在某只筒子处理断头时,其它筒子可以不受影响继续工作。但是现有的纺纱络筒的管纱在转动时跳动较大,使得纱线容易断开,还有工人在控制多个机器时,未成品材料和成品材料之间摆放比较乱,且搬取套筒时比较费力,容易磕碰到机器,较为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包括机架和筒子,所述机架的上方设置有辅助架,所述辅助架上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具有气圈破裂器,所述机架的前端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固定安装有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筒子(2),所述机架(1)的上方设置有辅助架(7),所述辅助架(7)上焊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具有气圈破裂器(9),所述机架(1)的前端设置有转动座(10),所述转动座(10)上固定安装有管纱固定器(5),所述机架(1)的前端位于所述筒子(2)的上方设置有槽筒(3),所述机架(1)的前端位于所述槽筒(3)的上方具有清纱器(12),所述机架(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15),所述机架(1)和底座(15)上设置有升降装置(14);所述管纱固定器(5)包括变形槽(501)、第一固定块(502)、内腔(503)、凸出面(504)、第二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筒子(2),所述机架(1)的上方设置有辅助架(7),所述辅助架(7)上焊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上具有气圈破裂器(9),所述机架(1)的前端设置有转动座(10),所述转动座(10)上固定安装有管纱固定器(5),所述机架(1)的前端位于所述筒子(2)的上方设置有槽筒(3),所述机架(1)的前端位于所述槽筒(3)的上方具有清纱器(12),所述机架(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15),所述机架(1)和底座(15)上设置有升降装置(14);所述管纱固定器(5)包括变形槽(501)、第一固定块(502)、内腔(503)、凸出面(504)、第二固定块(505)、顶出杆(506)和挡板(507),所述第一固定块(502)焊接在所述转动座(10)上,所述第一固定块(502)上开设有变形槽(501),所述第一固定块(502)的内部开设有内腔(503),所述第二固定块(505)上具有凸出面(504),所述第二固定块(505)的内部设置有顶出杆(506),且顶出杆(506)贯穿第二固定块(505)的内部,所述顶出杆(506)上设置有挡板(5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换向纺纱络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4)包括转动旋杆(1401)、锥齿轮组(14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夕德王步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珍鹿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