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64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并根据预设采样周期采集目标网络流量;根据目标网络流量,提取原始流量特征;通过原始流量特征,构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特征;根据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特征,确定目标网络流量中是否存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网络流量中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检测的同时,有效区分了正常突发流量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流量,避免了对正常突发流量的误判,提高了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互联网
,尤其涉及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DDoS)攻击自出现以来一直是全球互联网网络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主要以Web服务器和DNS服务器为攻击目标,通过控制的傀儡主机发起突发大流量,造成目标系统计算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目标系统无法为合法用户提供正常服务。现有技术对于DDoS攻击的检测,通常通过目的IP地址熵值的方式进行检测,但这样的检测方式,无法有效区分突发流量是正常突发流量还是DDoS攻击流量,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方法,包括:<br>实时监测网络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并根据预设采样周期采集目标网络流量;/n根据所述目标网络流量,提取原始流量特征;/n通过所述原始流量特征,构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特征;/n根据所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特征,确定所述目标网络流量中是否存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并根据预设采样周期采集目标网络流量;
根据所述目标网络流量,提取原始流量特征;
通过所述原始流量特征,构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特征;
根据所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特征,确定所述目标网络流量中是否存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流量特征包括源IP地址发送到目的IP地址的数据包数量、源IP地址发送到目的IP地址的数据包容量、目的IP地址对应的源IP地址的数量、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的端口的数量、目的IP地址为条件下的源IP地址的条件概率和/或目的IP地址为条件下的目的端口的条件概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特征包括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数据包数量、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数据包容量、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双向数据包数量差值、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双向数据包容量差值、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源IP地址的变化速率、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的端口的变化速率、各目的IP地址为条件下的源IP地址的条件熵和/或各目的IP地址为条件下的目标端口的条件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数据包数量由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C(dipk)表示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数据包数量,dipk表示目的IP地址,k表示目的IP地址的编号,sipj表示源IP地址,j表示源IP地址的编号,N表示目的IP地址对应的源IP地址的数量,pcount(sipj,dipk)表示源IP地址发送到目的IP地址的数据包数量;
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数据包容量由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B(dipk)表示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数据包容量,bcount(sipj,dipk)表示源IP地址发送到目的IP地址的数据包容量;
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双向数据包数量差值由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ΔC(dipk)表示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双向数据包数量差值,pcount(dipk,sipj)表示目的IP地址发送到源IP地址的数据包数量;
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双向数据包容量差值由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ΔB(dipk)表示目的IP地址对应的平均双向数据包容量差值,bcount(dipk,sipj)表示目的IP地址发送到源IP地址的数据包容量;
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源IP地址的变化速率由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R(sip,dipk)表示目的IP地址对应的源IP地址的变化速率,τ表示采样周期;
与各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的端口的变化速率由如下公式获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纪伟梁彧李睿楠陈洪伟赖秋楠胡付博
申请(专利权)人: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河北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