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63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属于地理信息定位技术领域,包括八角盘、与八角盘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杆以及与八角盘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杆,第二支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圈架和第二圈架,八角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杆和第五支杆,第三支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圈架,第一圈架、第二圈架和第三圈架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缓冲钉,第一圈架、第二圈架和第三圈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护罩的密封保护和缓冲钉的全角度布置,从而达到无人机雨天可以自由安全运行,在撞击物体时能有效保护重要部件免受损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息定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属于地理信息定位

技术介绍
无人机航拍的应用很多,几乎涵盖全部的作业,包括森林防火、地震调查、核辐射探测、边境巡逻、应急救灾、农作物估产、管道巡检、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军事侦察、搭载航拍电子设备进行科研实验、还是侦查、保岛活动等方面的航拍应用需求,这些作业对无人机的设计要求很高,面对多种天气以及不同的地域环境,需要高质量的无人机才能有质量的完成任务。现存的无人机都是高速飞行的,所以一旦操作失误撞击物体,其产生的冲击力往往会直接导致无人机损坏,还有在雨天中容易漏电故障的问题会加快无人机的耗损程度甚至不能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通过防护罩的密封保护和缓冲钉的全角度布置,从而达到无人机雨天可以自由安全运行,在撞击物体时能有效保护重要部件免受损害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包括八角盘、与所述八角盘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杆以及与所述八角盘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圈架和第二圈架,所述八角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杆和第五支杆,所述第三支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圈架,所述第一圈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下方设置有透明塑料壁,所述第一圈架、所述第二圈架和所述第三圈架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缓冲钉,所述第一圈架、所述第二圈架和所述第三圈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和所述第三支杆均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螺丝二螺纹连接所述八角盘。优选的,所述缓冲钉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圈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盘,所述支撑杆的上部活动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护罩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盘。优选的,所述第一圈架、所述第二圈架和所述第三圈架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三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和所述第三支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盘上。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杆上固定连接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顶端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的顶端设置有定位芯片。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罩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均分布的密封套,所述第四支杆和所述第五支杆上均设置有所述密封套。优选的,所述密封套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罩和所述第二防护罩的第四支撑盘。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杆和所述第五支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螺旋叶。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罩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起落架。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此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分内外两层结构,内部主要通过一组圈架和一组支杆固定连接,使框体的整体结构简单、轻质和牢固,框体内部有足够的空间使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所有的部件全都固定在支杆上,外部主要由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构成,内部和外部通过缓冲钉固定连接,缓冲钉能吸收来自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冲击,缓冲钉的弹簧杆当受到来自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冲击力时,弹簧杆上的弹簧能吸收大部分的冲击力,继而弹簧被压缩,弹簧杆的杆体滑进支撑杆内部,随后弹簧释放能量使弹簧和弹簧杆恢复原来的位置,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外部主要由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和密封套构成,使内部与外界的雨水、尘埃等隔绝开,可以有效使内部免受雨水和尘埃的危害,内部设置有的摄像头的下方有透明塑料壁,且透明塑料壁固定在第二防护罩上,透明塑料壁是全部透明的,在摄像头拍摄时不仅提供了防护,而且也不会造成遮挡光线。2、起落架的布置对于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空气阻力和自身重量几乎不会有负面的影响,并且起落架可以使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在浅水区域进行起飞或者降落,四个相邻之间的马达距离相等,马达上的螺旋叶具有一定的耐磨损和韧性,可以防一定的冲击,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设计为椭圆形,不仅缩小了体积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角度的空气阻力,进而使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运行更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为图1中B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主体框架简化结构示意图;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为图5中C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按照本技术的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按照本技术的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为图7中D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第一圈架,11-第二圈架,12-第三圈架,13-第一支杆,14-第二支杆,15-第三支杆,16-第四支杆,17-第五支杆,21-起落架,311-缓冲钉,312-第一支撑盘,313-支撑杆,314-弹簧杆,315-第二支撑盘,316-第三支撑盘,317-螺丝一,318-第四支撑盘,319-八角盘,320-螺丝二,321-定位芯片,322-操作面板,323-锂电池,324-摄像头,325-密封套,41-第一防护罩,42-第二防护罩,43-马达,44-螺旋叶,45-透明塑料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包括八角盘319、与八角盘319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杆14以及与八角盘319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杆15,第二支杆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圈架12和第二圈架11,八角盘3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杆16和第五支杆17,第三支杆1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圈架10,第一圈架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13,第二支杆14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324,摄像头324的下方设置有透明塑料壁45,第一圈架10、第二圈架11和第三圈架12的外侧均设置有六个均匀分布的缓冲钉311,第一圈架10、第二圈架11和第三圈架1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8所示,第一支杆13、第二支杆14和第三支杆15均通过八个均匀分布的螺丝二320螺纹连接八角盘319,八角盘319的作用固定了此内部支架之间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钉311包括支撑杆313,支撑杆313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二圈架1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盘312,支撑杆313的上部活动连接有弹簧杆314,弹簧杆314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防护罩4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八角盘(319)、与所述八角盘(319)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杆(14)以及与所述八角盘(319)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杆(15),所述第二支杆(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圈架(12)和第二圈架(11),所述八角盘(3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杆(16)和第五支杆(17),所述第三支杆(1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圈架(10),所述第一圈架(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13),所述第二支杆(14)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324),所述摄像头(324)的下方设置有透明塑料壁(45),所述第一圈架(10)、所述第二圈架(11)和所述第三圈架(12)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缓冲钉(311),所述第一圈架(10)、所述第二圈架(11)和所述第三圈架(1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八角盘(319)、与所述八角盘(319)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杆(14)以及与所述八角盘(319)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杆(15),所述第二支杆(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圈架(12)和第二圈架(11),所述八角盘(3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杆(16)和第五支杆(17),所述第三支杆(1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圈架(10),所述第一圈架(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13),所述第二支杆(14)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324),所述摄像头(324)的下方设置有透明塑料壁(45),所述第一圈架(10)、所述第二圈架(11)和所述第三圈架(12)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缓冲钉(311),所述第一圈架(10)、所述第二圈架(11)和所述第三圈架(1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13)、所述第二支杆(14)和所述第三支杆(15)均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螺丝二(320)螺纹连接所述八角盘(31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钉(311)包括支撑杆(313),所述支撑杆(313)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圈架(1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盘(312),所述支撑杆(313)的上部活动连接有弹簧杆(314),所述弹簧杆(314)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护罩(4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盘(3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楠马晓蒙王利峰李向阳刘銮同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山海经测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