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9996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无人机;其中,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机翼、红外安装架、电源模块、摄像头、主控电路板和红外测距模块;主控电路板集成有无线通讯模块,主控电路板与电源模块电连接;主控电路板和摄像头以及红外测距模块均电连接;无人机主体由顶面结构、侧面结构和底面结构围成;摄像头安装于侧面结构远离机翼的一端面;红外安装架位于底面结构中心;红外安装架一端连接底面结构,远离底面结构的一端连接红外测距模块;无人机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本方案利用无人机代替检测人员的高空作业,以保障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检测仪器的安全,提高了屋顶防雷检测的检测效率以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到防雷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物的屋顶安装有网格、避雷带和引下线用于防雷,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检测屋顶上的网格、避雷带和引下线安装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金属网格是否生锈。通常是人上到楼顶去检测。有些屋顶上去比较危险或上不去,因此现有技术的屋顶防雷检测的检测效率低以及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防雷检测的无人机,旨在解决提高屋顶防雷检测的检测效率以及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无人机;其中,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机翼、红外安装架、电源模块、摄像头、主控电路板和红外测距模块;主控电路板集成有无线通讯模块,主控电路板与电源模块电连接;主控电路板和摄像头以及红外测距模块均电连接;无人机主体由顶面结构、侧面结构和底面结构围成;摄像头安装于侧面结构远离机翼的一端面;红外安装架位于底面结构中心;红外安装架一端连接底面结构,远离底面结构的一端连接红外测距模块;无人机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优选的,主控电路板还包括标准数据模块和测量结果比对模块;测量结果比对模块接收无人机采集的数据;测量结果比对模块与标准数据模块电连接,其中,标准数据模块用于存储防雷装置的标准数据,测量结果对比模块用于比较测量数据与标准数据,并输出相应结果至无线通讯模块。优选的,无人机还包括微型电机;主控电路板与微型电机电连接;底面结构相对红外安装架的部分设有开槽;微型电机位于无人机主体内部;红外安装架呈“T”字型;红外安装架的两端与微型电机转动连接;红外安装架的中心凸起部穿过开槽,其末端与红外测距模块固定连接;微型电机驱动中心凸起部相对底面结构摆动,以调整红外测距模块相对底面结构的角度。优选的,无人机还包括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和报警模块;顶面结构、底面结构以及侧面结构的前后左右方位均设置有一超声波传感器;主控电路板分别与超声波传感器和报警模块电连接,接收超声波传感器采集的距离信号;主控电路板根据距离信号,控制报警模块工作。优选的,机翼可拆卸地连接于无人机主体。优选的,摄像头为可变焦摄像头。优选的,底面结构安装有湿度传感器。优选的,顶面结构、侧面结构和底面结构均设置有非荧光区和荧光区,其中,非荧光区为各结构靠近摄像头一端的区域,荧光区为各结构远离摄像头一端的区域;荧光区附着有荧光涂层。优选的,红外测距模块可发射第一红外线和第二红外线;第一红外线和第二红外线呈预设夹角设置,其中,预设夹角的角度可调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无人机代替检测人员的高空作业,以保障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检测仪器的安全,提高了屋顶防雷检测的检测效率以及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的无人机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的无人机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的无人机的第一活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的无人机的第二活动示意图。标号说明:1、无人机主体;2、机翼;3、红外安装架;4、电源模块;5、摄像头;6、主控电路板;7、红外测距模块;8、无人机;9、智能终端。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无人机;其中,无人机8包括无人机主体1,机翼2、红外安装架3、电源模块4,摄像头5、主控电路板6和红外测距模块7;主控电路板6集成有无线通讯模块,主控电路板6与电源模块4电连接;主控电路板6和摄像头5和红外测距模块7电连接;无人机主体1由顶面结构、侧面结构和底面结构围成;摄像头5安装于侧面结构远离机翼2的一端面;红外安装架3位于底面结构中心;红外安装架3一端连接底面结构,远离底面结构的一端连接红外测距模块7;无人机8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防雷装置包括被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由金属材料搭建的网格、避雷带和引下线。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智能终端用于控制无人机8的活动。摄像头5和红外测距模块7构成无人机8的测量系统。电源模块4包括锂电池,安装在无人机主体1的内部,红外测距模块7包括红外测距仪。无人机8检测网格和避雷带安装尺寸时,如图4所示,无人机8先开到A点正上方,通过红外测距仪,测量A点与无人机8的距离,然后在原地调整红外测距仪的角度,测量无人机8到B点的距离,通过几何关系计算AB的距离,将网格和避雷带的尺寸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从而使得检测人员知道网格和避雷带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另外,网格和避雷带由金属材料制成,通过摄像头给网格拍照,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照片发送至智能终端,用户可直观的分析网格和避雷带的生锈情况。通过上述设置,利用无人机8代替检测人员的高空作业,以保障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检测仪器的安全,提高了屋顶防雷检测的检测效率以及安全性。进一步地,主控电路板6还包括标准数据模块和测量结果比对模块;测量结果比对模块接收无人机8采集的数据;测量结果比对模块与标准数据模块电连接,其中,标准数据模块用于存储防雷装置的标准数据,测量结果对比模块用于比较测量数据与标准数据,并输出相应结果至无线通讯模块。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标准数据模块为存储器(如内存),测量结果比对模块为主控电路板6的处理器的比对电路。标准数据模块用于存储建筑物的防雷类别、网格尺寸标准数据、引下线间距标准数据、金属材料标准数据;建筑物防雷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类建筑物网格尺寸不大于5*5或6*4米,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2米;二类建筑物网格尺寸不大于10*10或8*12米,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三类建筑物网格尺寸不大于20*20或16*24米,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米;避雷带采用的圆钢尺寸不小于直径10mm。存储器还按GB50057标准存储网格、避雷带、引下线的其它标准尺寸。测量结果对比模块获取无人机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以及标准数据模块的数据,如,获取测量系统测量的网格尺寸数据,与标准数据模块存储的网格尺寸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将结果输出给无线通信模块,使得运维人员能方便地获取防雷装置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地,无人机8还包括微型电机;主控电路板6与微型电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和无人机;/n其中,所述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机翼、红外安装架、电源模块、摄像头、主控电路板和红外测距模块;/n所述主控电路板集成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n所述主控电路板和所述摄像头以及所述红外测距模块均电连接;/n所述无人机主体由顶面结构、侧面结构和底面结构围成;/n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侧面结构远离所述机翼的一端面;/n所述红外安装架位于所述底面结构中心;/n所述红外安装架一端连接所述底面结构,远离所述底面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红外测距模块;/n所述无人机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和无人机;
其中,所述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机翼、红外安装架、电源模块、摄像头、主控电路板和红外测距模块;
所述主控电路板集成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所述主控电路板和所述摄像头以及所述红外测距模块均电连接;
所述无人机主体由顶面结构、侧面结构和底面结构围成;
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侧面结构远离所述机翼的一端面;
所述红外安装架位于所述底面结构中心;
所述红外安装架一端连接所述底面结构,远离所述底面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红外测距模块;
所述无人机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电路板还包括标准数据模块和测量结果比对模块;
所述测量结果比对模块接收所述无人机采集的数据;
所述测量结果比对模块与所述标准数据模块电连接,其中,所述标准数据模块用于存储防雷装置的标准数据,所述测量结果对比模块用于比较测量数据与标准数据,并输出相应结果至所述无线通讯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的防雷装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微型电机;
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微型电机电连接;
所述底面结构相对所述红外安装架的部分设有开槽;
所述微型电机位于所述无人机主体内部;
所述红外安装架呈“T”字型;
所述红外安装架的两端与所述微型电机转动连接;
所述红外安装架的中心凸起部穿过所述开槽,其末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柯柳志江宋星灼唐斌揣玉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安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