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62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2
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涉及交换机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兼容式数据通信接口,取代了传统技术中一台交换机使用一个数据通信接口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兼容式数据通信接口还具有数据通信协议转换的功能,实现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互转和兼容多种交换机测试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大数据处理算法实现了不同交换机、不同测试项目的数据处理,能够根据交换机测试数据的种类,实现不同数据的类型的测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云端计算方法,检测出的多种交换机数据直接传递到云端,取代了传统技术中采用硬件计算机处理的方式,提高了数据安全性能。通过应用云端管理方法,能够实现多种数据的不同管理功能,实现交换机数据的采集、处理、传递和数据共享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换机测试
,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
技术介绍
局域网中的交换机作为核心的网络设备,其质量和性能已经越来越受关注。在对交换机进行测试时,测试项目包括多种类型,比如基本功能测试、二层交换机功能测试、访问控制和Qos功能测试等,常见的类型有管理功能测试、接口测试、接口自协商测试、错误帧处理测试、超长帧处理测试、广播帧处理测试、端口镜像功能测试、标准生成树协议测试、vlan测试、汇聚测试、端口隔离测试、优先级队列测试、转发性能测试、可靠性和安全、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测试、SNMP管理测试等。因此,在对每种功能进行测试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测试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常规技术中,通常一种交换机采用一种通信方式,由于计算机的型号存在多种,在对多种不同型号的交换机进行测试时,存在的多种通信方式会有多种不同的数据测试工装,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面积浪费和资源浪费,因此,就需要一种兼容多种不同通信接口的测试平台。在多台交换机进行测试时,产生的很多数据都通过计算机硬件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计算机硬件管理系统是占据一定空间体积的实体结构,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如果硬件系统出现了故障,则测试数据很难恢复,也很难再次应用,这就给交换机的测试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该平台通过兼容式通信接口和通信接口转换单元,实现了不同类型的交换机的测试,并通过大数据处理算法实现了不同交换机、不同测试项目的数据处理。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云端计算方法,检测出数据直接传递到云端,取代了传统技术中采用硬件计算机处理的方式,提高了数据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其中所述平台包括:设备层,其内设置有不同型号的交换机和交换机检测设备,所述交换机检测设备检测的数据集类型至少包括交换机的物体特性测试数据、功能测试数据、性能测试数据、管理测试数据或者可靠性测试数据,其中所述功能测试数据至少包括吞吐量测试数据、传输时延测试数据、丢包率测试数据或者背靠背测试数据;其中所述交换机检测设备设置有两种以上的兼容式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至少为RS232通信通道接口、RS485通信通道接口、载波通信信道接口、TCP/IP通信信道接口、RS422通信信道接口、以太网通信信道接口、CAN通信信道接口、USB通信信道接口、WIFI通信信道接口、ZigBee通信信道接口、蓝牙通信信道接口或光纤通信信道接口;存储层,其内设置有云端处理器,所述云端处理器的硬件配置为IntelXeonE3-1220v53.0GHz,内核为四核,内存为8GDDR4,硬盘为1*Intel企业级SSD,1*SATA1T,网卡为2*千兆网口;工作机节点的硬件CPU型号为IntelXeonE53.0GHZ,所述工作机节点的内存为8GB,硬盘容量为1TB,所述计算机处理器的型号为Intel(R)Core(TM)i7-3770CPU@3.40GHz,内存为160GB;其中所述云端处理器内还设置有RS232通信通道接口、RS485通信通道接口、载波通信信道接口、TCP/IP通信信道接口、RS422通信信道接口、以太网通信信道接口、CAN通信信道接口、USB通信信道接口、WIFI通信信道接口、ZigBee通信信道接口、蓝牙通信信道接口或光纤通信信道接口;所述云端处理器还包括存储单元,主要用于存储交换机测试过程中的各种的测量数据信息,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个人云存储单元、私有云存储单元、公有云存储单元和混合云存储单元;计算层,其内设置有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与所述云端处理器连接,所述计算单元内至少设置有两个数据挖掘计算模块,用以实现不同类型交换机数据的计算,其中所述数据挖掘计算模块为聚类算法模块、蚁群算法模块、关联算法模块、决策树算法模块、BP神经网络算法模块、KNN算法模块、支持向量机算法模块、VSM法模型或k-近邻素算法模块;应用层,其内至少设置有主站、客户端或者计算机管理系统,用于对交换机的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存储或者远程、在线和实时监控,进而实现交换机测试状态的智能监控;其中:所述设备层的输出端与所述存储层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存储层的输出端与所述计算层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层的输出端与所述应用层的输入端连接。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实现测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产生数据;通过设备层内的各种交换机检测设备测试交换机,利用兼容式通信接口实现不同型号交换机的各种参数的测试,并对产生的交换机数据进行清洗和抽样,输出纯净的数据信息,实现交换机数据信息的存储;(S2)数据存储;通过云端处理器内的存储单元实现交换机的物体特性测试数据、功能测试数据、性能测试数据、管理测试数据或者可靠性测试数据的存储,并实现多种测试数据的共享;(S3)数据计算;通过计算单元对接收到的交换机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和分类,然后再利用数据挖掘计算模块对存储的交换机数据信息进行分类、计算,最终输出计算后的交换机数据信息;(S4)数据应用;接收计算层输出的数据信息,并对接收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使用或传递,以使上层中心管理能够实现数据查询、监控、追溯或管理。进一步地,所述兼容式通信接口通过应用组合算法模型实现不同信息的通信。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算法模型的构建方法为:(1)信息参数数据采集;分别获取RS232通信通道接口、RS485通信通道接口、载波通信信道接口、TCP/IP通信信道接口、RS422通信信道接口、以太网通信信道接口、CAN通信信道接口、USB通信信道接口、WIFI通信信道接口、ZigBee通信信道接口、蓝牙通信信道接口或光纤通信信道接口的通信参数数据,由于通信通道接口不同,则收到的信息参数数据信息也不同;(2)汇总读取的参数信息;以便于分析和处理;分别通过决策树算法模型、回归算法模型和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计算通信通道的参数数据信息,其中所述决策树算法模型对各种不同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回归算法模型能够在获取的信息参数数据中,通过构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信息参数数据影响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把回归方程作为算法模型,进而揭示出影响信息参数数据的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所述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按照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学习并存贮大量的输入和输出模式映射关系;(3)信息调制,利用信息均衡器实现多信息传输时的信息均衡,利用通信调制器实现多通道联合通信调制;(4)参数信息分析;将决策树算法模型、回归算法模型和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输出数据汇总起来,构成组合计算算法模型,然后进行决策分析,输出交换机测量数据信息通道参数数据,将所述交换机测量数据信息通道参数数据与不同通信通道接口的通信协议进行匹配,进而选择出合适的数据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算法模型的评价指标为拉格朗日函数。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n设备层,其内设置有不同型号的交换机和交换机检测设备,所述交换机检测设备检测的数据集类型至少包括交换机的物体特性测试数据、功能测试数据、性能测试数据、管理测试数据或者可靠性测试数据,其中所述功能测试数据至少包括吞吐量测试数据、传输时延测试数据、丢包率测试数据或者背靠背测试数据;其中所述交换机检测设备设置有两种以上的兼容式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至少为RS232通信通道接口、RS485通信通道接口、载波通信信道接口、TCP/IP通信信道接口、RS422通信信道接口、以太网通信信道接口、CAN通信信道接口、USB通信信道接口、WIFI通信信道接口、ZigBee通信信道接口、蓝牙通信信道接口或光纤通信信道接口;/n存储层,其内设置有云端处理器,所述云端处理器的硬件配置为Intel Xeon E3-1220v53.0GHz,内核为四核,内存为8GDDR4,硬盘为1*Intel企业级SSD,1*SATA 1T,网卡为2*千兆网口;工作机节点的硬件CPU型号为Intel Xeon E53.0GHZ,所述工作机节点的内存为8GB,硬盘容量为1TB,所述计算机处理器的型号为Intel(R)Core(TM)i7-3770 CPU@3.40GHz,内存为160GB;其中所述云端处理器内还设置有RS232通信通道接口、RS485通信通道接口、载波通信信道接口、TCP/IP通信信道接口、RS422通信信道接口、以太网通信信道接口、CAN通信信道接口、USB通信信道接口、WIFI通信信道接口、ZigBee通信信道接口、蓝牙通信信道接口或光纤通信信道接口;所述云端处理器还包括存储单元,主要用于存储交换机测试过程中的各种的测量数据信息,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个人云存储单元、私有云存储单元、公有云存储单元和混合云存储单元;/n计算层,其内设置有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与所述云端处理器连接,所述计算单元内至少设置有两个数据挖掘计算模块,用以实现不同类型交换机数据的计算,其中所述数据挖掘计算模块为聚类算法模块、蚁群算法模块、关联算法模块、决策树算法模块、BP神经网络算法模块、KNN算法模块、支持向量机算法模块、VSM法模型或k-近邻素算法模块;/n应用层,其内至少设置有主站、客户端或者计算机管理系统,用于对交换机的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存储或者远程、在线和实时监控,进而实现交换机测试状态的智能监控;其中:/n所述设备层的输出端与所述存储层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存储层的输出端与所述计算层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层的输出端与所述应用层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
设备层,其内设置有不同型号的交换机和交换机检测设备,所述交换机检测设备检测的数据集类型至少包括交换机的物体特性测试数据、功能测试数据、性能测试数据、管理测试数据或者可靠性测试数据,其中所述功能测试数据至少包括吞吐量测试数据、传输时延测试数据、丢包率测试数据或者背靠背测试数据;其中所述交换机检测设备设置有两种以上的兼容式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至少为RS232通信通道接口、RS485通信通道接口、载波通信信道接口、TCP/IP通信信道接口、RS422通信信道接口、以太网通信信道接口、CAN通信信道接口、USB通信信道接口、WIFI通信信道接口、ZigBee通信信道接口、蓝牙通信信道接口或光纤通信信道接口;
存储层,其内设置有云端处理器,所述云端处理器的硬件配置为IntelXeonE3-1220v53.0GHz,内核为四核,内存为8GDDR4,硬盘为1*Intel企业级SSD,1*SATA1T,网卡为2*千兆网口;工作机节点的硬件CPU型号为IntelXeonE53.0GHZ,所述工作机节点的内存为8GB,硬盘容量为1TB,所述计算机处理器的型号为Intel(R)Core(TM)i7-3770CPU@3.40GHz,内存为160GB;其中所述云端处理器内还设置有RS232通信通道接口、RS485通信通道接口、载波通信信道接口、TCP/IP通信信道接口、RS422通信信道接口、以太网通信信道接口、CAN通信信道接口、USB通信信道接口、WIFI通信信道接口、ZigBee通信信道接口、蓝牙通信信道接口或光纤通信信道接口;所述云端处理器还包括存储单元,主要用于存储交换机测试过程中的各种的测量数据信息,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个人云存储单元、私有云存储单元、公有云存储单元和混合云存储单元;
计算层,其内设置有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与所述云端处理器连接,所述计算单元内至少设置有两个数据挖掘计算模块,用以实现不同类型交换机数据的计算,其中所述数据挖掘计算模块为聚类算法模块、蚁群算法模块、关联算法模块、决策树算法模块、BP神经网络算法模块、KNN算法模块、支持向量机算法模块、VSM法模型或k-近邻素算法模块;
应用层,其内至少设置有主站、客户端或者计算机管理系统,用于对交换机的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存储或者远程、在线和实时监控,进而实现交换机测试状态的智能监控;其中:
所述设备层的输出端与所述存储层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存储层的输出端与所述计算层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层的输出端与所述应用层的输入端连接。


2.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平台实现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产生数据;通过设备层内的各种交换机检测设备测试交换机,利用兼容式通信接口实现不同型号交换机的各种参数的测试,并对产生的交换机数据进行清洗和抽样,输出纯净的数据信息,实现交换机数据信息的存储;
(S2)数据存储;通过云端处理器内的存储单元实现交换机的物体特性测试数据、功能测试数据、性能测试数据、管理测试数据或者可靠性测试数据的存储,并实现多种测试数据的共享;
(S3)数据计算;通过计算单元对接收到的交换机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和分类,然后再利用数据挖掘计算模块对存储的交换机数据信息进行分类、计算,最终输出计算后的交换机数据信息;
(S4)数据应用;接收计算层输出的数据信息,并对接收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使用或传递,以使上层中心管理能够实现数据查询、监控、追溯或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容式通信接口通过应用组合算法模型实现不同信息的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容多种交换机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算法模型的构建方法为:
(1)信息参数数据采集;分别获取RS232通信通道接口、RS485通信通道接口、载波通信信道接口、TCP/IP通信信道接口、RS422通信信道接口、以太网通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卓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长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