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579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包括共源共栅放大结构、行波放大结构和匹配网络;共源共栅放大结构包括若干组结构相同的共源共栅放大单元,每组共源共栅放大单元均与行波放大结构连接;匹配网络包括输入匹配网络和输出匹配网络,输入匹配网络通过行波放大结构及共源共栅放大单元与输出匹配网络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共源共栅结构和行波放大结构相结合的技术,解决了多个放大管级联时功耗较大,且工作带宽有限、高频增益难提高等问题;其中的行波放大结构能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提供较好的增益,同时兼顾噪声系数和输出功率;共源共栅放大结构通过两个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相连,使放大器具有高增益、高输出和高反向隔离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率放大器
,具体涉及一种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方面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军事化作战系统覆盖领域的不断扩大,超宽带通信脊柱(UWB)由于自身的特殊优势在通信领域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超宽带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雷达、均是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尤其是近年来雷达技术飞速发展,许多新体制雷达应运而生,如有源相控阵雷达、电子通信一体化雷达等,均需要功率发达器具有高效率、高功率、超带宽等特点。随着超带宽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超带宽功率放大器逐渐在功率放大器家族中崭露头角,由于超带宽功率放大器具有宽频率范围、高速率传输、高隐秘性、强穿透性等特点,因此成为功率放大器发展的一大趋势。传统的微波单片集成超带宽功率放大器设计方法是将多个晶体管直接级联,但是多个晶体管级联的工作电流是几个晶体管的总和,因此功耗较大;且多个晶体管直接级联的工作带宽有限,高频增益较难提高,增益正斜率的设计难度则更大。另外,目前设计宽带放大器的主要障碍是受到有源器件增益-带宽乘积的制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源共栅放大结构、行波放大结构和匹配网络;/n所述共源共栅放大结构包括若干组结构相同的共源共栅放大单元,每组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单元均与所述行波放大结构连接;所述匹配网络包括输入匹配网络和输出匹配网络,所述输入匹配网络通过行波放大结构及共源共栅放大单元与所述输出匹配网络连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作为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源共栅放大结构、行波放大结构和匹配网络;
所述共源共栅放大结构包括若干组结构相同的共源共栅放大单元,每组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单元均与所述行波放大结构连接;所述匹配网络包括输入匹配网络和输出匹配网络,所述输入匹配网络通过行波放大结构及共源共栅放大单元与所述输出匹配网络连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作为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单片集成超带宽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共源共栅放大单元均包括共源共栅放大网络、栅极到地网络和RC均衡网络;
所述共源共栅放大网络包括共源放大管共栅放大管,所述共源放大管的栅极与RC均衡网络中均衡电阻的一端和均衡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均衡电阻的另一端和均衡电容的另一端作为共源共栅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行波放大结构连接,所述共源放大管的源极接地,所述共源放大管的漏极通过一根微带线与所述共栅放大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共栅放大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栅极到地网络中的第二电阻的一端、去耦电容的一端和行波放大结构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接地电容,所述去耦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共栅放大管的漏极作为共源共栅放大单元的输出端与行波放大结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波放大结构包括行波结构栅线、行波结构漏线、栅极吸收网络、漏极吸收网络和栅极分压网络;
所述行波结构栅线的输入端与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行波结构栅线的分支输出端与每个共源共栅放大单元中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行波结构栅线的输出端与栅极吸收网络连接,所述行波结构漏线的输入端与漏极吸收网络连接,所述行波结构漏极线的分支输入端与每个共源共栅放大单元中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行波结构漏线的输出端与输出匹配网络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波结构栅线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根第一微带线,其中第一根第一微带线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最后一根第一微带线的输出端与栅极吸收网络连接,每两根第一微带线之间作为行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莹滑育楠叶珍廖学介吕继平陈依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