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567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包括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电感L1、整流器D24、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变压器T15和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所述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分别连接电感L1的输入端,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24的输入端,整流器D24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5的绕线端3和4,变压器T15的绕线端23连接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2,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解决了交流输入电源110VAC–240VAC转换为+24V,+/‑15V,5V提供并保证产品内部低压电路的正常工作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是一种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是通过选用通用的开关电源模块或者电路板,连接到产品内部进行供电。缺点与不足如下:1、通用模块成本高,体积大,占用空间大,无法散热;2、目前市场上很难选到一个开关电源模块可以同时供+24V,+/-15V和5V的输出需要,且各电压电源功率满足产品需要,如果选择一个以上的电源模块,所占空间进一步增大,对产品设计的体积将带来更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包括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电感L1、整流器D24、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变压器T15和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所述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分别连接电感L1的输入端,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24的输入端,整流器D24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5的绕线端3和4,变压器T15的绕线端23连接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2,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4连接光耦OP3,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3通过二极管D39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2,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6通过二极管D40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2,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4、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5和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8均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7,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0连接电阻R128和电阻R133,电阻R12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3的另一端和电阻R118,电阻R118的另一端连接MOS管TR7的栅极,MOS管TR7的漏极连接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和变压器T15的绕线端2,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1通过电感L5输出5V直流电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型号为LM2673S_ADJ。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型号为UC284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光耦OP3的型号为PC817P。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0还连接开关二极管D12,开关二极管D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8和电阻R1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39为整流二极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40为整流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解决了交流输入电源110VAC–240VAC转换为+24V,+/-15V,5V提供并保证产品内部低压电路的正常工作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包括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电感L1、整流器D24、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变压器T15和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分别连接电感L1的输入端,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24的输入端,整流器D24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5的绕线端3和4,变压器T15的绕线端23连接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2,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4连接光耦OP3,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3通过二极管D39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2,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6通过二极管D40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2,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4、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5和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8均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7,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0连接电阻R128和电阻R133,电阻R12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3的另一端和电阻R118,电阻R118的另一端连接MOS管TR7的栅极,MOS管TR7的漏极连接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和变压器T15的绕线端2,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1通过电感L5输出5V直流电压。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110~220VAC交流电源输入从左上角的AUX1F,与AUX2输入。经过电感L1,整流器D24和电容C71整流平滑后,隔离了负电源输入,提供直流工作电压。启动电路由R81和C35,C69构成,C35、C69经R81充电,C35的电压达到16V时,UC2844有输出,使MOS开关TR7导通,能量储存在变压器T15中,此时,由于二次侧各路整流二极管反向偏置,故能量不能传到T15的二次侧,T15的一次侧电流通过并联的电阻R111,R112,R304检测并与UC2844内部提供的1V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当达到这一电平时,TR7关断,所有变压器的绕组极性反向,输出整流二极管正向偏置,存贮在T15中的能量传输到输出电容器中。启动结束后,反馈线圈的+15V电压整流后经取样电阻R73、R74、R76分压,导通光耦OP3回送到误差放大器的反向端和UC2844内部的基准电压作比较来调整驱动脉冲宽度,从而改变输出电压以实现对输出的控制。这样,能量周而复始地存贮释放,给各路输出端提供电压。经过变压器T15,输出端电压为+24V,+/-15V电源输出。输出的+24V电压经过LM2673S_ADJ型可调降压芯片IC5及其相关外围电路,转换为输出+5V直流输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型号为LM2673S_ADJ。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型号为UC2844。光耦OP3的型号为PC817P。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0还连接开关二极管D12,开关二极管D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8和电阻R128。二极管D39为整流二极管。二极管D40为整流二极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包括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电感L1、整流器D24、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变压器T15和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分别连接电感L1的输入端,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24的输入端,整流器D24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5的绕线端3和4,变压器T15的绕线端23连接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2,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4连接光耦OP3,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3通过二极管D39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2,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6通过二极管D40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2,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4、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5和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8均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7,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0连接电阻R128和电阻R133,电阻R12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3的另一端和电阻R118,电阻R118的另一端连接MOS管TR7的栅极,MOS管TR7的漏极连接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和变压器T15的绕线端2,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1通过电感L5输出5V直流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直流调速器内部的开关电源,包括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电感L1、整流器D24、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变压器T15和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1F、单相交流电源输入AUX2分别连接电感L1的输入端,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24的输入端,整流器D24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5的绕线端3和4,变压器T15的绕线端23连接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2,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4连接光耦OP3,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3通过二极管D39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2,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6通过二极管D40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2,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4、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5和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8均连接可调降压芯片芯片IC5的引脚7,开关电源调节芯片IC8的引脚10连接电阻R128和电阻R133,电阻R12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3的另一端和电阻R118,电阻R118的另一端连接MOS管TR7的栅极,MOS管TR7的漏极连接变压器T15的绕线端1和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砀山泰莱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