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07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冲击电动工具,包括机壳、收容于机壳内的气缸、第一钢球、通过第一钢球卡持于气缸内的转套及套设于气缸的外壁上的滑动组件、定位套;冲击电动工具还包括卡持于转套内部的冲击杆;定位套抵压于第一钢球上,以将转套定位于气缸上;当拆卸转套时,滑动组件驱动定位套右移,以解除转套与气缸之间的锁定,再将转套与气缸进行脱离,此时冲击杆与转套一同脱离气缸,有利于满足同时拆卸转套及冲击杆的维修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电动工具[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混凝土、砖石等结构进行冲击或旋转冲击作业的冲击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冲击电动工具(例如电锤),具有气缸及卡持于气缸内的转套,转套用于接收冲击电动工具的凿头,转套内还容纳有冲击杆,冲击杆用于冲击凿头;凿头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混凝土、砖石的阻力对转套及冲击杆产生反向冲击力,另外加上凿头与转套及冲击杆的日常摩擦损耗,转套与冲击杆往往容易损坏,所以在冲击电动工具的售后维修中,更换转套及冲击杆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维修现象。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第CN100516065C号中揭露了一种手持式工具,它具有:一个气缸、一个可插套到气缸中的可更换的转套及一个使转套锁止在气缸上的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被设置在气缸上,通过轴向滑动该锁止装置,使得转套可被手动释放。但是,拆卸上述转套时,冲击杆仍然被保持在气缸中,对冲击杆的维修仍带来不便利性,此维修方式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易维修的冲击电动工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击电动工具100,包括机壳1、收容于机壳1内的气缸2、第一钢球3、通过第一钢球3卡持于气缸2内的转套4及套设于气缸2的外壁上的滑动组件30、定位套5、弹簧6与抵接元件7;所述弹簧6设置于定位套5与抵接元件7之间,且将定位套5抵压于滑动组件30上;所述冲击电动工具100还包括卡持于转套4内部的冲击杆8;所述转套4外表面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钢球3的狭槽,所述气缸2设有自外壁贯通到内壁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钢球3收容于该狭槽与第一贯通孔内,且所述定位套5抵压于第一钢球3上,以将所述转套4定位于气缸2上;所述定位套5设有收容第一钢球3的凹部5b;当拆卸所述转套4时,所述滑动组件30驱动定位套5右移,且所述定位套5的凹部5b对应第一贯通孔时,向左移动所述转套4,且转套4驱动所述第一钢球3收容于凹部5b内,以将所述转套4与气缸2脱离。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电动工具100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转套4左端的夹持组件20,当拆卸所述转套4时,所述夹持组件20先从转套4脱离。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滑动组件30包括滑动套设于气缸2上的轴承31及垫圈32,所述垫圈32设置于轴承31与定位套5之间,当拆卸所述转套4时,所述轴承31驱动所述定位套5右移。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滑动组件30还包括抵靠于轴承31左端的密封件33,所述密封件33的外圈与内圈分别抵靠机壳1与转套4;当拆卸转套4时,所述密封件33通过轴承31驱动定位套5右移。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电动工具100还包括位于所述滑动组件30左端的第一卡圈,所述第一卡圈卡持于机壳1内。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抵接元件7的左端抵靠弹簧6,右端支撑于气缸2上。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电动工具100还包括卡持于气缸2的内壁的第二卡圈15,所述第二卡圈15卡持于第一贯通孔的一端,所述第二卡圈15凸出于第一贯通孔的内表面,以阻挡所述第一钢球3朝向所述气缸2内部脱离所述第一贯通孔。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狭槽沿所述气缸2轴向延伸,且所述狭槽的轴向两端为弧形导引部。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冲击电动工具100包括第二钢球9,所述冲击杆8通过所述第二钢球9卡持于转套4内部,所述冲击杆8的外表面设有容纳所述第二钢球9的凹槽,所述转套4设有容纳第二钢球9的第二贯通孔,所述气缸2内壁抵压于第二钢球9上,以将所述冲击杆8定位于转套4上。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机壳1外侧的左端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支撑拆卸转套4的拆卸工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冲击杆8卡持于所述转套4内部,当拆卸转套4时,冲击电动工具100的滑动组件30驱动定位套5右移,使得定位套5凹部5b与气缸2第一贯通孔对应,第一钢球3获得移动的空间,以解除转套4与气缸2之间的锁定,此时将转套4与气缸2脱离;所述冲击杆8与转套4一同脱离气缸2,有利于满足同时拆卸转套及冲击杆的维修需求,另外本技术中的轴承、密封件及挡圈组成滑动组件30,仅需要向右滑动而无需拆除该滑动组件30即可取出转套及冲击杆,方便工人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冲击电动工具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冲击电动工具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中拆除夹持组件后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3中滑动组件右移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4中转套与气缸脱离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冲击电动工具100,机壳1,气缸2,第一钢球3,转套4,定位套5,凹部5b,弹簧6,抵接元件7,冲击杆8,第二钢球9,电机10,旋转齿轮11,冲击齿轮12,活塞13,冲锤14,第二卡圈15,夹持组件20,滑动组件30,轴承31,垫圈32,密封件3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冲击电动工具100,在本实施例中以电锤举例说明,且定义电锤的输出方向为左端,该电锤包括机壳1及设置于机壳内的电机10、旋转齿轮11、冲击齿轮12、冲击杆8、转套4、夹持组件20、气缸2及滑动连接于气缸2内壁的活塞13与冲锤14。所述活塞13设置于所述气缸2右端;所述转套4卡持于气缸2内壁的左端,当然上述“卡持”是指转套4与气缸2在圆周方向锁定,在轴向上所述转套4可相对于气缸2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所述冲锤14设置于所述活塞13与转套4之间;所述冲击杆8卡持于转套4内壁并沿转套4向右凸伸,同理该冲击杆8与转套4在圆周方向锁定,在轴向上可相对于转套4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所述转套4的左端用于接收凿头,所述夹持组件20连接于转套4左端并将凿头锁定于转套4内;电锤旋转输出时,所述电机10通过旋转齿轮11驱动所述气缸2旋转,所述气缸2带动转套4旋转,使得所述转套4带动凿头旋转输出。电锤冲击输出时,电机10通过冲击齿轮12驱动所述活塞13在气缸2内做往复运动,所述活塞13压缩空气使得冲锤14向左冲击所述冲击杆8,所述冲击杆8受冲击后驱动所述凿头冲击输出。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电锤包括第一钢球3、套设于气缸2的外壁上的滑动组件30、定位套5、弹簧6与抵接元件7。所述转套4通过第一钢球3卡持于所述气缸2内;所述弹簧6设置于所述定位套5与所述抵接元件7之间,且将定位套5抵压于滑动组件30上;所述抵接元件7的右端支撑于所述气缸2上,这里所述的“支撑于所述气缸2”可是直接抵靠于所述气缸2外壁上的台阶,也可以是通过其它部件间接抵靠气缸2。所述转套4外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钢球3的狭槽,所述狭槽沿所述气缸2轴向延伸,且所述狭槽的轴向两端为弧形导引部。所述气缸2设有自外壁贯通到内壁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钢球3收容于该狭槽与第一贯通孔内,且定位套5抵压于第一钢球3上,以将转套4定位于气缸2上;所述冲击电动工具100包括第二钢球9,所述冲击杆8通过所述第二钢球9卡持于转套4内部,所述冲击杆8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电动工具,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气缸、第一钢球、通过第一钢球卡持于气缸内的转套及套设于气缸的外壁上的滑动组件、定位套、弹簧与抵接元件;所述弹簧设置于定位套与抵接元件之间,且将所述定位套抵压于滑动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电动工具还包括卡持于转套内部的冲击杆;所述转套外表面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钢球的狭槽,所述气缸设有自外壁贯通到内壁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钢球收容于该狭槽与第一贯通孔内,且所述定位套抵压于第一钢球上,以将转套定位于气缸上;所述定位套设有收容第一钢球的凹部;当拆卸所述转套时,所述滑动组件驱动定位套右移,当所述定位套的凹部对应所述第一贯通孔时,向左移动所述转套,且转套驱动所述第一钢球收容于凹部内,以将所述转套与气缸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电动工具,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气缸、第一钢球、通过第一钢球卡持于气缸内的转套及套设于气缸的外壁上的滑动组件、定位套、弹簧与抵接元件;所述弹簧设置于定位套与抵接元件之间,且将所述定位套抵压于滑动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电动工具还包括卡持于转套内部的冲击杆;所述转套外表面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钢球的狭槽,所述气缸设有自外壁贯通到内壁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钢球收容于该狭槽与第一贯通孔内,且所述定位套抵压于第一钢球上,以将转套定位于气缸上;所述定位套设有收容第一钢球的凹部;当拆卸所述转套时,所述滑动组件驱动定位套右移,当所述定位套的凹部对应所述第一贯通孔时,向左移动所述转套,且转套驱动所述第一钢球收容于凹部内,以将所述转套与气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电动工具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转套左端的夹持组件,当拆卸所述转套时,所述夹持组件先从转套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气缸上的轴承及垫圈,所述垫圈设置于轴承与定位套之间,当拆卸所述转套时,所述轴承驱动定位套右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抵靠于轴承左端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