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96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工配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导向架,导向架上活动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推拉杆、提升架、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所述推拉杆与提升架固定连接,提升架的上端与导向架竖向滑动连接,提升架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柱,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均与定位座铰接,且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内均开设有滑行孔,连接柱活动设于不同的滑行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解决了单独将接线盒固定到打孔机上打孔,打孔完毕后再取出放置到生产线上存在的时效慢、产能低,影响接线盒整体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工配件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接线盒为电工领域不可或缺的配件,在接线盒的加工工艺中,需要在开完槽孔后的接线盒侧面上继续开设若干个用于定位和接线的通孔,现有的方式是将接线盒单独固定到打孔机上打孔,打孔完毕后再取出放置到生产线上,这种方式时效慢、产能低,导致接线盒的打孔工站总是处于瓶颈状态,进而影响接线盒的整体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通过将流水线上移动的接线盒夹持固定,便于固设在流水线一侧的打孔机打孔,解决了单独将接线盒固定到打孔机上打孔,打孔完毕后再取出放置到生产线上存在的时效慢、产能低,影响接线盒整体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包括固设于生产线架上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竖向设置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上活动连接有位于生产线上方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推拉杆、提升架、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所述推拉杆与提升架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架的上端与导向架竖向滑动连接,提升架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连接柱,所述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均与定位座铰接,且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内均开设有滑行孔,两个连接柱活动设于不同的滑行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架内竖向开设有滑行槽,滑行槽的两侧对应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提升架的上端穿过条形通孔并通过滑块与滑行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架外侧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与推拉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为截面呈“T”型的圆台结构,所述连接柱穿过滑行孔与提升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均包括有铰接部以及夹持部,所述铰接部与夹持部呈钝角分布,且所述滑行孔设于铰接部内,所述夹持部的下端设有与接线盒适配的卡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接线盒的生产线架上设置夹持装置,当接线盒从流水线上转移到夹持装置下方时,通过下压推拉杆,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将接线盒紧紧夹持,从而便于打孔机对接线盒打孔,当打孔完成后,向上拉动推拉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从接线盒中抽离出来,完成打孔的接线盒随流水线继续转移到下一个工站,相比于单独将接线盒固定在打孔机上打孔,打孔完毕后再取出放置到流水线,本方案的接线盒打孔时效更快,更便于接线盒的流水化作业,更能提升接线盒的整体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在未夹持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在夹持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导向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定位座1、导向架2、夹持组件3、推拉杆301、提升架302、第一夹持臂303、第二夹持臂304、连接柱4、滑行孔5、滑行槽6、条形通孔7、滑块8、提升装置9、卡子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所述专利技术的限定。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包括固定设在生产线架上的定位座1,所述定位座1上竖向固定安装有导向架2,导向架2上活动连接有位于生产线上方的夹持组件3,夹持组件3的目的在于将开完槽孔的接线盒夹持,从而便于设在流水线一侧的打孔机对接线盒打孔,而当打孔完毕后,夹持组件3再将接线盒松开,从而使得接线盒流入到下一个工站处。具体的,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有推拉杆301、提升架302、第一夹持臂303以及第二夹持臂304,所述推拉杆301与提升架302固定连接,提升架302的上端与导向架2滑动连接,提升架302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连接柱4,且将第一夹持臂303的上端与第二夹持臂304的上端同时铰接连接在定位座1的同一位置,并在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内均开设滑行孔5,两个连接柱4分别卡设在不同的滑行孔5内,当用力下压推拉杆301时,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将流水线上的接线盒固定夹持,而当上拉推拉杆301时,则立即松开接线盒,便于接线盒继续向下转移。为了使提升架302与导向架2更稳定的滑动连接,在导向架2内竖向开设有滑行槽6,滑行槽6的两侧对应开设有条形通孔7,并将提升架302设置成倒“丫”型形状,提升架302下端的其中一个分叉通过条形通孔7进入到导向架2的另一端,从而使得提升架302的两边以滑行槽6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此时,提升架302上端的竖向部刚好设在滑行槽6内,将推拉杆301设在该竖向部上,并在滑行槽6的两侧开设凹槽,凹槽内安装滑块8,滑块8与提升架302上端的竖向部亦固定连接,如此设计避免了提升架302从导向架2上脱落的风险,进一步增强了夹持组件3夹持接线盒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为了配合流水线上接线盒的传送速度,在导向架2的外侧配备有提升装置9,提升装置9需达到快速驱动推拉杆301夹持或松开接线盒的要求,实际生产中,通常选择电动推杆、丝杆传动或是气缸推拉机构来实现该要求,本技术流水线上使用居多的气缸推拉机构来满足,通过将推拉杆301与气缸推拉机构内上下往复运动的动头固定连接,即可实现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的快速聚拢和快速张开,而在此连接中,为了使推拉杆301既与提升架302的竖向部连接,又与气缸推拉机构内的动头连接,将推拉杆301设置成两端垂直的弯杆结构。为了使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能够更为有效地夹持接线盒,将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均设置成包括铰接部和夹持部的结构,其中,铰接部与夹持部呈钝角分布,通常的,该钝角范围为120度到150度为优选,所述滑行孔5即设在铰接部内,滑行孔5的两侧与铰接部的两侧保持平行,从而确保连接柱4在滑行孔5内的滑动距离足以保证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的聚拢和张开,所述夹持部的下端还设有与接线盒上槽孔适配的卡子10,从而防止被夹持住的接线盒因打孔机打孔而发生侧移或是打滑的情形。更进一步地,为了使提升架302与第一夹持臂303、第二夹持臂304更好的卡合,将连接柱4设置成截面为“T”型的圆台结构,连接柱4直径较小的一端穿过滑行孔5与提升架302的下端螺旋连接,而连接柱4直径较大的一端则设在滑行孔5外,用于与滑行孔5卡合,防止提升架302从第一夹持臂303或第二夹持臂304中脱落。本技术的解释中,需要说明的是,表示方位的术语名词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具体技术特征的安装位置进行唯一的限定,不排除其他能够实现的安装方式。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生产线架上的定位座(1),所述定位座(1)上竖向设置有导向架(2),所述导向架(2)上活动连接有位于生产线上方的夹持组件(3);/n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推拉杆(301)、提升架(302)、第一夹持臂(303)以及第二夹持臂(304),所述推拉杆(301)与提升架(302)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架(302)的上端与导向架(2)竖向滑动连接,提升架(302)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连接柱(4),所述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均与定位座(1)铰接,且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内均开设有滑行孔(5),两个连接柱(4)活动设于不同的滑行孔(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生产线架上的定位座(1),所述定位座(1)上竖向设置有导向架(2),所述导向架(2)上活动连接有位于生产线上方的夹持组件(3);
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推拉杆(301)、提升架(302)、第一夹持臂(303)以及第二夹持臂(304),所述推拉杆(301)与提升架(302)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架(302)的上端与导向架(2)竖向滑动连接,提升架(302)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连接柱(4),所述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均与定位座(1)铰接,且第一夹持臂(303)与第二夹持臂(304)内均开设有滑行孔(5),两个连接柱(4)活动设于不同的滑行孔(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接线盒生产线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2)内竖向开设有滑行槽(6),滑行槽(6)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翔廖启林曹庭波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捷龙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