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82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及多个电极点。该触控面板具有一表面。该多个电极点以菱形结构排列而设置于该表面上,每一个电极点分别设置于该菱形结构的四个顶点上,其中,每一个电极点以多条直线导线由其电极点的中心均匀间隔向外扩散延伸而形成一辐射状,且每一个电极点的其中一条直线导线以一连接导线延伸至该触控面板的一侧边。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使电极点连接至控制电路时,节省成本,同时可避免造成侦测错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触控板结构,尤指一种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的技术原理是当手指或其他介质接触到屏幕时,依据不同感应方式,侦测电压、电流、声波或红外线等,以此测出触压点的坐标位置。例如电阻式即为利用上、下电极间的电位差,计算施压点位置检测出触控点所在。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利用排列的透明电极与人体的间的静电结合所产生的电容变化,从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来检测其坐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多点触控的技术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多点触控主要是通过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来实现。投射电容式技术主要是通过双层氧化铟锡材质形成行列交错感测单元矩阵,以侦测得精确的触控位置。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电容感应为主,利用设计多个蚀刻后的氧化铟锡材质电极,增加多组存在不同平面、同时又相互垂直的透明导线,形成类似X、Y轴驱动线。这些导线皆由控制器所控制,依序轮流扫瞄侦测电容值变化至控制器。然而,使用双层氧化铟锡材质结构的触控面板,必需采用跨桥结构才能实现。另外,由于在同一平面采用双层结构,电极点连接至控制器时的电路间距较窄,容易产生短路而造成侦测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使电极点连接至控制电路时,节省成本,同时可避免造成侦测错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及多个电极点。该触控面板具有一表面。该多个电极点以菱形结构排列而设置于该表面上,每一个电极点分别设置于该菱形结构的四个顶点上,其中,每一个电极点以多条直线导线由其电极点的中心均匀间隔向外扩散延伸而形成一辐射状,且每一个电极点的其中一条直线导线以一连接导线延伸至该触控面板的一侧边。较佳地,该多个电极点可由氧化铟锡材质制成。其次,该延伸至第一侧边的连接导线连接至一软性电路板。本专利技术更可包含有一控制电路,其经由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至该多个电极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及图4是本专利技术侦测触控点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1包括:触控面板10、多个电极点11、软性电路板12、控制电路13。该触控面板10具有表面100、第一侧边101、及第二侧边102。该表面100布局该多个电极点11。多个电极点11包含十五个电极点1101~1115。较佳地,该十五个电极点1101~1115由透明的导电材料所制成。该透明的导电材料较佳为氧化铟锡材质。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色在于:每一个电极点1101~1115分别设置于菱形结构21的四个顶点上,其中,每一个电极点1101~1115以多条直线导线22由其电极点1101~1115的中心23均匀间隔向外扩散延伸而形成一辐射状,且每一个电极点1101~1115的其中一条直线导线22以一连接导线801~815延伸至该触控面板1的一侧边101。该多个电极点1101~1115以分别的连接导线801~815延伸至该触控面板1的同一侧边101,以进一步电气连接至一软性电路板12。软性电路板12再连接至控制电路13。由此,控制电路13可经由软性电路板12而侦测该等多个电极点1101~1115的感应值。以下,本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如何侦测触控点位置。首先,触控面板10的表面100接收有至少一个触控点,每一电极点1101~1115根据该至少一触控点的位置及大小而对应产生一感应值。图3及图4是本专利技术侦测触控点位置的示意图。当手指直接碰触在电极点1108正上方时,电极点1108所产生的感应电压会较其周边的电极点1105、1106、1111及1112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大,即当电极点1108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大于第一门槛值且周边的电极点1105、1106、1111及1112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小于该第一门槛值时,控制电路13可以判定手指直接碰触在电极点1108正上方。电极点1108的区域内可再以九宫格的形式区分为A~I九个区域,此时,控制电路13再依据周边的电极点1105、1106、1111及1112所产生的感应电压以判断手指碰触在电极点1108中的A~I区域的哪一区域。当位于电极点1108左上及左下的电极点1105、1106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均大于第二门槛值、且位于电极点1108右上及右下的电极点1111、1112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均小于第二门槛值时,控制电路13可以判定手指直接碰触在电极点1108中的A、B、C区域。之后,控制电路13再判断手指碰触在电极点1108的A、B、C区域中的哪一区域,当电极点1105、1106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差值小于第三门槛值时,可以认为电极点1105、1106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相等,因此控制电路13可以判定手指碰触在电极点1108中的B区域。当电极点1105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减去电极点1106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差值大于该第三门槛值时,控制电路13判定手指碰触在电极点1108中的A区域。当电极点1106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减去电极点1105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差值大于该第三门槛值时,控制电路13判定手指碰触在电极点1108中的C区域。如图4所示,当位于菱形结构21的四个顶点的电极点1102、1105、1106及1108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均未大于该第一门槛值时,控制电路13可以判定手指并未直接碰触在电极点1102、1105、1106及1108任一点的正上方。此时,可于菱形结构21中间未被电极点1102、1105、1106及1108覆盖的区域内以九宫格的形式区分为A’~I’九个区域,控制电路13再依据周边的电极点1102、1105、1106及1108所产生的感应电压以判断触控点位置在电极点1102、1105、1106及1108的间的A’~I’区域的哪一区域。当电极点1102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大于第四门槛值且电极点1105、1106及1108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均小于该第四门槛值时,控制电路13可以判定手指触控位置在A’、B’、C’区域中。之后,控制电路13再判断手指触控位置在A’、B’、C’区域的哪一处。当电极点1105、1106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差值小于第五门槛值时,可以认为电极点1105、1106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相等,因此控制电路13可以判定手指碰触在B’区域。当电极点1105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减去电极点1106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差值大于该第六门槛值时,控制电路13判定手指碰触在A’区域。当电极点1106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减去电极点1105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差值大于该第六门槛值时,控制电路13判定手指碰触在C’区域。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图2相似,主要差别在于增加多个辅助电极点15,每一个辅助电极点1501~1503分别设置于该菱形结构21的中心点上,每一个辅助电极点1501~1503以多条直线导线52由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具有一表面;多个电极点,以菱形结构排列而设置于该表面上,每一个电极点分别设置于该菱形结构的四个顶点上,其中,每一个电极点以多条直线导线由其电极点的中心均匀间隔向外扩散延伸而形成一辐射状,且每一个电极点的其中一条直线导线以一连接导线延伸至该触控面板的一侧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具有一表面;多个电极点,以菱形结构排列而设置于该表面上,每一个电极点分别设置于该菱形结构的四个顶点上,其中,每一个电极点以多条直线导线由其电极点的中心均匀间隔向外扩散延伸而形成一辐射状,且每一个电极点的其中一条直线导线以一连接导线延伸至该触控面板的一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该多个电极点以分别的连接导线延伸至该触控面板的同一侧边,以进一步连接至一软性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该多个电极点由透明的导电材料所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该透明的导电材料为氧化铟锡材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层辐射状电极点布局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该触控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经纬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伍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