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82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个驱动电极,在所述基板上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隔开;多个感应电极,在所述基板上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彼此隔开,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多个互连线,将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的相邻驱动电极互连,其中,所述多个互连线分别连接相应的驱动线,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分别连接相应的读取线。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降低了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间隔差异,减小两者之间的分布电容差异,提高触控面板的触控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触摸屏的不断发展,触控面板在终端设备领域逐渐被广泛地应用。触控面板按照感应技术不同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音波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又包括自电容式和互电容式。现有触摸屏的触控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条驱动电极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多条感应电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分别与各自的驱动控制电路电连接,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在空间位置上相互交叉,形成互电容(耦合电容),当有人体或触摸笔进行触摸时,会对触控区中两种电极间的电感应(如电容等)产生影响,从而可确定触摸位置。但是现有的触控面板的触控准确性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能够提高触控面板的触控准确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多个驱动电极,在所述基板上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隔开;多个感应电极,在所述基板上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彼此隔开,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多个互连线,将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的相邻驱动电极互连,其中,所述多个互连线分别连接相应的驱动线,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分别连接相应的读取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多个互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将多个驱动电极的相邻驱动电极从触控面板的一侧引出,降低互连线和驱动线布线的复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此种设置方式可有效减小触控面板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电极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驱动电极块;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感应电极块。提供了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多种可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桥接块,用于将相邻的所述驱动电极块串联连接,或者将相邻的所述感应电极块串联连接;其中,所述桥接块位于第一导电层中,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位于第二导电层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绝缘层隔离。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电极块和感应电极块的形状包括菱形、三角形或矩形。此种形状可有利于增加相邻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从而增加单位面积内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互电容,进而提高触摸屏在触控时的感应灵敏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电极块和/或所述感应电极块的外边界呈褶皱状。增加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相对面积,从而增加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量,提高触控面板的抗干扰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电极块和/或所述感应电极块的外边界设置有虚拟导电块。解决亮屏情况下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距离较大引起的视觉异常问题。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组件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个驱动电极、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互连线,其中,多个互连线将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的相邻驱动电极互连,降低了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间隔差异,减小两者之间的分布电容差异,提高触控面板的触控准确性。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分别在图1中AA向和BB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c和图2d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分别在图1中AA向和BB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在图1中驱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金属网格结构的示意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触控面板10-基板;21-驱动电极;22-感应电极;23-互连线;211-驱动电极块;221-感应电极块;212-虚拟导电块;31-第一导电层;32-第二导电层;311-桥接块;321-连接线;40-绝缘层;401-过孔;51-驱动线;52-读取线;60-绑定区;70-金属网格结构;71-金属线;200-显示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触控面板中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几乎布满了触控屏整个触控区域,而触控屏的长宽比的不同,导致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间距差异,从而影响分布电容,进而影响触控准确性。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可有效降低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间隔差异,减小了两者之间的分布电容差异,提高了触控面板的触控准确性,具体如下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触控面板100可以包括基板10以及位于所述基板10上的多个驱动电极21、多个感应电极22以及多个互连线23。多个驱动电极21在所述基板10上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彼此隔开;多个感应电极22在所述基板10上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彼此隔开,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不同;多个互连线23将所述多个驱动电极21的相邻驱动电极21互连,其中,所述多个互连线23分别连接相应的驱动线51,所述多个感应电极22分别连接相应的读取线52。多个互连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n多个驱动电极,在所述基板上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隔开;/n多个感应电极,在所述基板上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彼此隔开,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n多个互连线,将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的相邻驱动电极互连,/n其中,所述多个互连线分别连接相应的驱动线,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分别连接相应的读取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驱动电极,在所述基板上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彼此隔开;
多个感应电极,在所述基板上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彼此隔开,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多个互连线,将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的相邻驱动电极互连,
其中,所述多个互连线分别连接相应的驱动线,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分别连接相应的读取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互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同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驱动电极块;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感应电极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玉乐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