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73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所选倾斜地层的CMP道集进行连续分段式倾角校正;对倾角校正后的CMP道集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叠加,生成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分别拾取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的浅层反射时间;基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原理,对所述浅层反射时间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平滑时间;利用成像时间与平滑时间的差求取静校正量进行成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CMP道集进行倾角校正,并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道集叠加,拾取反射时间求取校正量,大大提高了倾角地层成像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校正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勘探的深入,中国西部复杂区二维地震采集由常规二维(单线单炮)进入了宽线二维(多线接收、多线激发)阶段。特别是在一些构造较为复杂,如地层有一定倾角的地区,基本上都采用了宽线施工(如2炮2线、3炮3线等)。通过宽线叠加,和基于初至的静校正方法应用后,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反射成像。但是,剖面浅层倾角地层受复杂波场的影响,常规静校正应用后还存在明显的扭曲现象,存在较大的剩余量(大于反射波1/2周期),剩余静校正技术也难以有效解决。在静校正处理过程中,针对倾角地层,在CMP道集上可以成像,生成共炮点道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道叠加道集后,受倾角和多线激发、接收影响,无法获得较好的反射叠加成像,难以拾取反射时间用来求取时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及装置。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对所选倾斜地层的CMP道集进行连续分段式倾角校正;步骤S2、对倾角校正后的CMP道集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叠加,生成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步骤S3、分别拾取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的浅层反射时间;步骤S4、基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原理,对所述浅层反射时间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平滑时间;步骤S5、利用成像时间与平滑时间的差求取静校正量进行成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包括:拾取所选倾斜地层CMP道集中各道的同相轴时间;对各道的同相轴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并拾取各道对应的拟合时间;以预设时间线为基准,求取各道的拟合时间对应的校正时差,以完成倾角校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包括:选择相距最近的接收线和激发线进行两两叠加,所生成的共炮点叠加道集中的每一道由与相应炮点距离最近的接收排列道叠加而成,所生成的共检波点叠加道集中的每一道由与相应检波点距离最近的激发排列道叠加而成。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之前,所述CMP道集已经过常规静校正处理。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倾角校正单元,用于对所选倾斜地层的CMP道集进行连续分段式倾角校正;分选叠加单元,用于对倾角校正后的CMP道集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叠加,生成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拾取单元,用于分别拾取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的浅层反射时间;平滑处理单元,用于基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原理,对所述浅层反射时间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平滑时间;成像单元,用于利用成像时间与平滑时间的差求取静校正量进行成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倾角校正单元包括:拾取模块,用于拾取所选倾斜地层CMP道集中各道的同相轴时间;拟合模块,用于对各道的同相轴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并拾取各道对应的拟合时间;校正模块,用于以预设时间线为基准,求取各道的拟合时间对应的校正时差,以完成倾角校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选叠加单元选择相距最近的接收线和激发线进行两两叠加,所生成的共炮点叠加道集中的每一道由与相应炮点距离最近的接收排列道叠加而成,所生成的共检波点叠加道集中的每一道由与相应检波点距离最近的激发排列道叠加而成。在一实施例中,在对所选倾斜地层的CMP道集进行连续分段式倾角校正之前,所述CMP道集已经过常规静校正处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求所述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本专利技术通过对CMP道集进行倾角校正,并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道集叠加,拾取反射时间求取校正量,大大提高了倾角地层成像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倾角校正流程示意图;图3为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的一CMP道集倾角校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激发线、接收线分选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倾角校正单元1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所选倾斜地层的CMP道集进行连续分段式倾角校正。上述的分段是指针对不同范围的倾角地层,选择不同范围的道进行校正。并且,上述的倾角校正是一个整体的校正道,可以分段进行,各段地层的道与道之间的相对时差特征关系保持基本不变。步骤S2、对倾角校正后的CMP道集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叠加,生成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上述的分选叠加是指选择特定的激发线(即炮线)和接收线进行叠加。特定的炮线或接收线指距离较近的炮线或接收线。步骤S3、分别拾取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的浅层反射时间。步骤S4、基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原理,对所述浅层反射时间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平滑时间。静校正主要影响浅层成像,因此消除静校正影响后的浅层反射时间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步骤S5、利用成像时间与平滑时间的差求取静校正量进行成像。本专利技术通过对CMP道集进行倾角校正,并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道集叠加,拾取反射时间求取校正量,大大提高了倾角地层成像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一实施例中,在利用步骤S1进行倾角校正时,可以按照图2所示步骤进行:步骤S11、拾取所选倾斜地层CMP道集中各道的同相轴时间。步骤S12、对各道的同相轴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并拾取各道对应的拟合时间。步骤S13、以预设时间线为基准,求取各道的拟合时间对应的校正时差,以完成倾角校正。为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步骤S1、对所选倾斜地层的CMP道集进行连续分段式倾角校正;/n步骤S2、对倾角校正后的CMP道集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叠加,生成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n步骤S3、分别拾取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的浅层反射时间;/n步骤S4、基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原理,对所述浅层反射时间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平滑时间;/n步骤S5、利用成像时间与平滑时间的差求取静校正量进行成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对所选倾斜地层的CMP道集进行连续分段式倾角校正;
步骤S2、对倾角校正后的CMP道集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叠加,生成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
步骤S3、分别拾取共炮点叠加道集和共检波点叠加道集的浅层反射时间;
步骤S4、基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原理,对所述浅层反射时间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平滑时间;
步骤S5、利用成像时间与平滑时间的差求取静校正量进行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拾取所选倾斜地层CMP道集中各道的同相轴时间;
对各道的同相轴时间进行线性拟合,并拾取各道对应的拟合时间;
以预设时间线为基准,求取各道的拟合时间对应的校正时差,以完成倾角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选择相距最近的接收线和激发线进行两两叠加,所生成的共炮点叠加道集中的每一道由与相应炮点距离最近的接收排列道叠加而成,所生成的共检波点叠加道集中的每一道由与相应检波点距离最近的激发排列道叠加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所述CMP道集已经过常规静校正处理。


5.一种倾斜地层宽线数据校正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倾角校正单元,用于对所选倾斜地层的CMP道集进行连续分段式倾角校正;
分选叠加单元,用于对倾角校正后的CMP道集按照激发线和接收线进行分选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立栗美华于宝华王婷婷张建英裴金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