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聚类分析监测片剂包衣终点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包衣终点判别方法,具体涉及基于聚类分析监测片剂包衣终点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结合判别模式分析技术,由于可直接对样品进行快速、无损检测,而被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的过程分析技术。该技术已用于缓控释制剂、糖包衣片、滴丸、肠溶片、中药片剂包衣及在线监测等包衣终点判断领域的研究。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在没有任何先验信息条件下,将现有无标记数据进行归类,其中,聚类分析处理的数据集中是不存在类别归属标识。但是,在有监督学习方法中,数据分类方法所使用的数据是已知类别归属的。这是聚类与分类二者的主要区别。目前,聚类分析算法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基于划分的算法、基于层次的算法、基于密度的算法、基于网格的算法和基于模型的算法等。现有技术中,已报道的有公开申请CN108318440A“一种利用近红外指纹光谱技术快速判断片剂包衣终点的方法”,其公开了利用近红外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对包衣终点进行判断;另外文献如夏春燕等发表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聚类分析监测片剂包衣终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采集薄膜包衣标准片和待测片剂,两种片剂薄膜包衣全过程内样品的近红外光谱;/n(2)将步骤(1)获取的近红外光谱确定有效光谱波长范围,再经预处理得到特征峰信息;/n(3)利用步骤(2)获得的特征峰信息,建立近红外光谱系统聚类识别模型;/n(4)运用步骤(3)聚类识别模型对待测片剂薄膜包衣全过程内样品的薄膜包衣进度和薄膜包衣终点情况进行判断。/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基于聚类分析监测片剂包衣终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薄膜包衣标准片和待测片剂,两种片剂薄膜包衣全过程内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2)将步骤(1)获取的近红外光谱确定有效光谱波长范围,再经预处理得到特征峰信息;
(3)利用步骤(2)获得的特征峰信息,建立近红外光谱系统聚类识别模型;
(4)运用步骤(3)聚类识别模型对待测片剂薄膜包衣全过程内样品的薄膜包衣进度和薄膜包衣终点情况进行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监测片剂包衣终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构建系统聚类识别模型,具体步骤为:
将所述特征峰信息导入建模软件进行建模,薄膜包衣标准片每个时间点的平均光谱设为训练集,使用Euclidean距离测量方法,聚类数为5,形成五个聚类簇的识别模型;待测片剂的特征峰信息作为测试集,计算待测片剂到每个标准片平均光谱的距离,将待测片剂归属到与标准片距离最近的簇中。
技术研发人员:聂斌,罗晓健,李欢,饶小勇,陶青,何雁,张尧,余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