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插接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56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向插接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包括气囊和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嵌于所述气囊中;检测装置包括用于零部件的支撑的外壳构件、线路板和设于其上的气压传感器模组、气密三通和与其连接的气体快接直通和气体单向阀,气囊与检测装置的接触面设有气孔,气孔与气密三通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通过将检测装置接插于气囊中,与气囊固定连接,可减少由于强烈振动产生的结构松脱情况的发生,也能对装置进行方便的拆装,并可以对气囊内气体自动进行补充,优化了气囊形拳靶的硬支撑结构,采用此装置不需要复杂的取压气密配套部件,还降低气囊了加工精度要求,减少了气囊与硬固定支撑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向插接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材
,是应用于气囊类拳靶支撑架内的一种多向接插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腔气囊型拳靶的多向接插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
技术介绍
,而并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气囊型拳靶打击手感较好,利用其制作的智能型拳靶使用通过玻意尔定律原理检测气囊腔体内部气压,计算打击力度,在对多气囊型拳靶进行取压时,需要安装多个独立气密部件和取压装置,在击打的同时进行气体压力数据进行采集。而传统拳靶的硬支撑结构与气密取压装置的连接部件,无法解决由于强烈振动产生的结构松脱问题,气囊还需要特别设计软质气管和硬质接插部份,容易松脱损坏,同时采用传统取压方式对气密部件和配套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有着较高要求,当腔体内出现空气流失,气囊腔内空气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在气囊回弹时导致腔体内部负压值过大,影响气体压力检测数值。如何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将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接插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应用于在多腔气囊的主支撑架内,解决多腔气囊的气体压力检测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向插接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包括气囊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嵌于所述气囊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构件、线路板、气压传感器模组、气体快接直通、气体单向阀、气密三通和通讯接口,所述外壳构件用于零部件的支撑,所述气密三通包括三个接口,其中第一个接口与所述气体单向阀相连,第二个接口与所述气体快接直通相连,所述气体快接直通与所述气压传感器模组相连,所述气压传感器模组设于所述线路板上,并且与所述通讯接口相连;所述气囊与所述检测装置的接触面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气密三通的第三个接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开有一凹槽,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所有表面下,位于气囊中设有固定架,所述凹槽表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固定架通过螺丝或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设有两块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凹槽内分隔出一空间,所述检测装置设于该空间内,与隔板固定连接,并且检测装置与所述凹槽底部的支撑架距离10mm。进一步地,所述气孔分布于所述气囊与所述检测装置的接触面上,每个接触面上分布一个气孔。进一步地,所述气孔数量为三个,所述气体快接直通、气体单向阀和气密三通数量分别为三个。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由打击测试用的高回弹的TPU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外壳构件表面包覆有Pu附着层。进一步地,所述气压传感模组包括气压传感器、线路基板、集成电路、供电指示灯。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外壳构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外壳构件位于所述气体单向阀的一侧面设有通气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通过将检测装置接插于气囊中,与气囊固定连接,可减少由于强烈振动产生的结构松脱情况的发生,也能对装置进行方便的拆装,并可以对气囊内气体自动进行补充,优化了气囊形拳靶的硬支撑结构,采用此装置不需要复杂的取压气密配套部件,还降低气囊了加工精度要求,减少了气囊与硬固定支撑的磨损。本专利技术本解决了气囊式拳靶的多腔体内气压检测问题,对无导管环型三分段气囊进行压力检测,并对气囊内气体自动进行补充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1-线路板;2-气压传感器模组;3-气体快接直通;4-气体单向阀;5-通讯接口;6-气密三通;7-外壳构件;8-Pu附着层;19-气孔;22-支撑架;23-支撑架开孔;24-固定架;25-连接孔;26-螺丝;27-螺栓;28-隔板;29-气囊;30-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向接插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的实施例。请参考图1-4,该实施例包括线路板1、气压传感器模组2、气体快接直通3、气体单向阀4、通讯接口5、气密三通6和外壳构件7,其中外壳构件7用于零部件的支撑,气密三通6包括三个接口,其中第一个接口与气体单向阀4相连,第二个接口与气体快接直通3相连。气体快接直通3与气压传感器模组2相连,气压传感器模组2设于线路板1上,并且与通讯接口5相连,本实施例中的通讯接口5选用RJ45接口。本实施例还包括三腔气囊29,气囊29开有一凹槽,凹槽的所有表面下,位于气囊29中设有固定架24,该固定架24为硫化工艺气囊内置固定架,凹槽表面设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表面设有支撑架开孔23,气囊29凹槽的表面设于与支撑架开孔23相匹配的连接孔25,支撑架22和固定架24通过螺丝26或焊接固定。在凹槽的内部设有两块隔板28,两块隔板28分隔出一空间,外壳构件7设于该空间内,与隔板28通过螺纹孔30和螺栓27固定连接,并且外壳构件7与凹槽底部的支撑架22距离10mm,方便放置电源及信号缆。气囊29与外壳构件7的接触面上设有气孔19,气孔19与气密三通6的第三个接口相连。本实施例中的气孔19数量为3个,气囊29与外壳构件7的每个接触面上分布一个气孔19。相应的,气体快接直通3、气体单向阀4和气密三通6数量分别为三个。在一实施例中,气囊29由打击测试用的高回弹的TPU材质制成。在一实施例中,外壳构件7表面包覆有Pu附着层8,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气压传感模组2包括气压传感器、线路基板、集成电路、供电指示灯。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把手与外壳构件7相连,方便整个检测装置从气囊中取出。在一实施例中,外壳构件7位于气体单向阀的一侧面设有通气孔。三腔气囊29中的对应腔受外力挤压时,内部气体通过气孔19排出进入气密三通6,此时气体单向阀4反向截止,通过气体快装直通3将压力传至气压传感模组2,得到压力值通过RJ45接口进行输出。当装置与隔板28完成锁定后,对应孔与对应气囊完成连通,达成气压检测条件。在达成检测条件后,如气囊29中与孔19通透的腔体中有气压损失,气囊回弹中腔体内负压大于气体单向阀阈值4时,空气由气密三通6连接的气体单向阀4进入从而达到补充平衡。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向插接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嵌于所述气囊中;/n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构件、线路板、气压传感器模组、气体快接直通、气体单向阀、气密三通和通讯接口,所述外壳构件用于零部件的支撑,所述气密三通包括三个接口,其中第一个接口与所述气体单向阀相连,第二个接口与所述气体快接直通相连,所述气体快接直通与所述气压传感器模组相连,所述气压传感器模组设于所述线路板上,并且与所述通讯接口相连;/n所述气囊与所述检测装置的接触面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气密三通的第三个接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插接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嵌于所述气囊中;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构件、线路板、气压传感器模组、气体快接直通、气体单向阀、气密三通和通讯接口,所述外壳构件用于零部件的支撑,所述气密三通包括三个接口,其中第一个接口与所述气体单向阀相连,第二个接口与所述气体快接直通相连,所述气体快接直通与所述气压传感器模组相连,所述气压传感器模组设于所述线路板上,并且与所述通讯接口相连;
所述气囊与所述检测装置的接触面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气密三通的第三个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插接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开有一凹槽,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凹槽的所有表面下,位于气囊中设有固定架,所述凹槽表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固定架通过螺丝或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向插接式气体压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两块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凹槽内分隔出一空间,所述检测装置设于该空间内,与隔板固定连接,并且检测装置与所述凹槽底部的支撑架距离1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大玮宋文斌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伟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