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46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涉及粉碎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电机,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出料电机右侧的出料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粉碎缸。该建筑垃圾粉碎装置,通过破碎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外侧的三个从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破碎轴带动破碎杆转动,对粉碎缸内部的建筑垃圾进行粉碎,由于破碎杆自上而下长度与间距依次降低,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级充分粉碎,该装置实现了粉碎完全,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粉碎机
,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截至2011年,我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1亿至28亿吨,每年新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亿吨,如采取简单的堆放方式处理,每年新增建筑垃圾的处理都将占1.5亿至2亿平方米用地,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每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然而,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另外,部分施工单位使用粉碎装置对建筑垃圾进行简单粉碎,现有粉碎装置紧紧利用破碎杆对垃圾进行简单粉碎,粉碎效果不完全,同时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工进行二次装填,增加了工作强度,此外,在粉碎以及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粉碎完全、污染程度小等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自动化程度高、粉碎完全、污染程度小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电机,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出料电机右侧的出料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粉碎缸,所述粉碎缸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轮盘,且齿轮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破碎电机,且破碎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破碎电机输出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主动齿轮下方的限位环,所述破碎电机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套接有破碎轴,且破碎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破碎杆,所述齿轮盘的内部卡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中部固定套接有破碎轴,所述粉碎缸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位于齿轮盘的内部,所述从动齿轮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从动齿轮的外沿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三个所述从动齿轮均布于主动齿轮的外侧,且三个从动齿轮底部均固定套接有破碎轴,所述齿轮盘内径与限位环外径之间的距离等于破碎轴的直径值。优选的,所述破碎杆的形状为十字形,且自上而下破碎杆的长度依次减小,所述破碎杆自上而下两两间距依次减小。优选的,所述粉碎缸为倒置圆台状,且粉碎缸下方的内壁与破碎杆的顶端贴合,所述进料口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优选的,所述出料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位于出料管内部的出料杆,所述出料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出料管内部的出料叶片,且出料叶片的直径值与出料管的内径值相同。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加装有加强杆,且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刹车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垃圾粉碎装置,通过破碎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外侧的三个从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破碎轴带动破碎杆转动,对粉碎缸内部的建筑垃圾进行粉碎,由于破碎杆自上而下长度与间距依次降低,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级充分粉碎,该装置实现了粉碎完全,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三个从动齿轮在自传的同时,也围绕主动齿轮进行公转,使破碎杆与建筑垃圾运动更加剧烈,从而使建筑垃圾粉碎效果更加完全。2、该建筑垃圾粉碎装置,粉碎缸形状为倒置圆台,粉碎缸内壁自上而下与破碎杆顶端距离依次减小,上方的破碎杆可以对体积较大的建筑垃圾进行初步粉碎,待建筑垃圾体积变小后落入下方破碎杆中,由于下方的破碎杆间距更小,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二级粉碎,使建筑垃圾达到预期要求,此外,通过出料电机带动出料杆转动,从而带动出料叶片转动,将粉碎缸底部粉碎完全的建筑垃圾通过出料管排出,只需在出料口进行回收即可,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该装置整体为密封结构,降低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绿色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粉碎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粉碎传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出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固定板;3、出料管;4、出料电机;5、出料杆;6、出料叶片;7、支撑腿;8、粉碎缸;9、齿轮盘;10、固定架;11、破碎电机;12、主动齿轮;13、限位环;14、从动齿轮;15、破碎轴;16、破碎杆;17、进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电机4,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出料电机4右侧的出料管3,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7,且支撑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粉碎缸8,粉碎缸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轮盘9,且齿轮盘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固定架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破碎电机11,且破碎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12,破碎电机11输出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主动齿轮12下方的限位环13,破碎电机11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套接有破碎轴15,且破碎轴15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破碎杆16,齿轮盘9的内部卡接有从动齿轮14,且从动齿轮14的中部固定套接有破碎轴15,粉碎缸8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17。其中,主动齿轮12位于齿轮盘9的内部,从动齿轮14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从动齿轮14的外沿与主动齿轮12相啮合,三个从动齿轮14均布于主动齿轮12的外侧,且三个从动齿轮14底部均固定套接有破碎轴15,齿轮盘9内径与限位环13外径之间的距离等于破碎轴15的直径值,通过破碎电机11带动主动齿轮12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12外侧的三个从动齿轮14转动,进而通过破碎轴15带动破碎杆16转动,对粉碎缸8内部的建筑垃圾进行粉碎,该装置实现了粉碎完全,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三个从动齿轮14在自传的同时,也围绕主动齿轮12进行公转,使破碎杆16与建筑垃圾运动更加剧烈,从而使建筑垃圾粉碎效果更加完全。其中,破碎杆16的形状为十字形,且自上而下破碎杆16的长度依次减小,破碎杆16自上而下两两间距依次减小,由于破碎杆16自上而下长度与间距依次降低,粉碎缸8形状为倒置圆台,粉碎缸8内壁自上而下与破碎杆16顶端距离依次减小,上方的破碎杆16可以对体积较大的建筑垃圾进行初步粉碎,待建筑垃圾体积变小后落入下方破碎杆16中,由于下方的破碎杆16间距更小,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二级粉碎,使建筑垃圾达到预期要求。其中,粉碎缸8为倒置圆台状,且粉碎缸8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电机(4),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出料电机(4)右侧的出料管(3),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7),且支撑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粉碎缸(8),所述粉碎缸(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轮盘(9),且齿轮盘(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破碎电机(11),且破碎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12),所述破碎电机(11)输出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主动齿轮(12)下方的限位环(13),所述破碎电机(11)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套接有破碎轴(15),且破碎轴(15)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破碎杆(16),所述齿轮盘(9)的内部卡接有从动齿轮(14),且从动齿轮(14)的中部固定套接有破碎轴(15),所述粉碎缸(8)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电机(4),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出料电机(4)右侧的出料管(3),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7),且支撑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粉碎缸(8),所述粉碎缸(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轮盘(9),且齿轮盘(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破碎电机(11),且破碎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12),所述破碎电机(11)输出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主动齿轮(12)下方的限位环(13),所述破碎电机(11)输出轴的底部固定套接有破碎轴(15),且破碎轴(15)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破碎杆(16),所述齿轮盘(9)的内部卡接有从动齿轮(14),且从动齿轮(14)的中部固定套接有破碎轴(15),所述粉碎缸(8)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12)位于齿轮盘(9)的内部,所述从动齿轮(14)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从动齿轮(14)的外沿与主动齿轮(12)相啮合,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敏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晨依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