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45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包括有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及设置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内腔的研磨轮,及设置于研磨轮下方的筛网,及与筛网配套使用的二次进料装置;该增碳剂研磨装置可以达到提高研磨效率,减少粉尘污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增碳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冶炼过程中,由于配料或装料不当以及脱碳过量等原因,有时造成钢中碳含量没有达到顶期的要求,这时要向钢液中增碳。常用的增碳剂有增碳生铁、电极粉、石油焦粉、木炭粉和焦炭粉。转炉冶炼中、高碳钢种时,使用含杂质很少的石油焦作为增碳剂。对顶吹转炉炼钢用增碳剂的要求是固定碳要高,灰分、挥发分和硫、磷、氮等杂质含量要低,且干燥、干净、粒度适中。传统的增碳剂研磨装置存在一些不足,增碳剂进入研磨装置后如果没有达到尺寸要求,需要人员将不合格的增碳剂再次放入研磨装置内再次研磨,这样就降低了研磨效率,且尺寸不合格增碳剂取出时会伴随粉尘,污染生产环境,危害人员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以达到提高研磨效率,减少粉尘污染的目的。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包括有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及设置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内腔的研磨轮,及设置于研磨轮下方的筛网,及与筛网配套使用的二次进料装置;所述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右上端设置有入料口,右下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内腔由研磨仓,及位于研磨仓下端的出料仓组成;所述研磨轮位于研磨仓内,所述研磨轮有3个,所述研磨轮包括有设置于入料口下方的第一研磨轮,及设置于第一研磨轮左下方的第二研磨轮,及设置于第一研磨轮右下方的第三研磨轮;所述第一研磨轮,第二研磨轮,第三研磨轮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研磨轮右侧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右侧内表面形成的空间为第一研磨区域;所述第一研磨轮及第三研磨轮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右侧内表面形成的空间为第二研磨区域,所述第一研磨轮、第二研磨轮、第三研磨轮形成的空间为第三研磨区域,所述第一研磨轮左侧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左侧内表面及第二研磨轮形成的空间为第四研磨区域。所述筛网位于第二研磨轮和第三研磨轮下方,所述筛网向左下方倾斜。所述出料仓位于筛网下方,所述出料仓底部向右下倾斜,所述出料仓与出料口相连。所述二次进料装置由与筛网左侧端相连的二次进料口,及与二次进料口下端相连的第一进料管,及与第一进料管上端相连的气泵,及与气泵相连的第二进料管组成,所述第一进料管为“┛”形,所述第二进料管为“┏”形,所述第二进料管的进料口位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内腔。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该增碳剂研磨装置通过设置3个不同直径的研磨轮,对增碳剂充分研磨;通过设置二次进料装置,对于尺寸不合格的增碳剂能够直接进行再次研磨,无需取出后再放入研磨装置,避免了增碳剂取出时带出粉尘污染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研磨区域示意图;图中:11-第一研磨区域,12-第二研磨区域,13-第三研磨区域,14-第四研磨区域,100-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1-入料口,102-出料口,103-研磨仓,104-出料仓,201-第一研磨轮,202-第二研磨轮,203-第三研磨轮,300-筛网,400-二次进料装置,401-二次进料口,402-第一进料管,403-气泵,404-第二进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包括有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及设置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的研磨轮,及设置于研磨轮下方的筛网300,及与筛网300配套使用的二次进料装置400;所述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右上端设置有入料口101,右下侧设置有出料口102,所述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由研磨仓103,及位于研磨仓103下端的出料仓104组成;所述研磨轮位于研磨仓103内,所述研磨轮有3个,所述研磨轮包括有设置于入料口101下方的第一研磨轮201,及设置于第一研磨轮201左下方的第二研磨轮202,及设置于第一研磨轮201右下方的第三研磨轮203;所述第一研磨轮201,第二研磨轮202,第三研磨轮203直径依次减小。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研磨轮201右侧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右侧内表面形成的空间为第一研磨区域11;所述第一研磨轮201及第三研磨轮203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右侧内表面形成的空间为第二研磨区域12,所述第一研磨轮201、第二研磨轮202、第三研磨轮203形成的空间为第三研磨区域13,所述第一研磨轮201左侧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左侧内表面及第二研磨轮202形成的空间为第四研磨区域14。如图1所示,所述筛网300位于第二研磨轮202和第三研磨轮203下方,所述筛网300向左下方倾斜。所述出料仓104位于筛网300下方,所述出料仓104底部向右下倾斜,所述出料仓104与入料口101相连。所述二次进料装置400由与筛网300左侧端相连的二次进料口401,及与二次进料口401下端相连的第一进料管402,及与第一进料管402上端相连的气泵403,及与气泵403相连的第二进料管404组成,所述第一进料管402为“┛”形,所述第二进料管404为“┏”形,所述第二进料管404的进料口位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需要研磨的增碳剂从入料口101倒入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增碳剂从入料口101进入第一研磨区域11后因第一研磨轮201的转动落入第二研磨区域12,在第一研磨轮201及第三研磨轮203的配合下进行研磨,研磨后的增碳剂随研磨轮的转动落入第三研磨区域13,在第二研磨轮202及第三研磨轮203的配合下进行进一步研磨,研磨后的增碳剂落入研磨轮下方的筛网300,尺寸合格的增碳剂从筛网300落入出料仓104,因重力作用,最终从出料口102出料;尺寸不合格的增碳剂,沿筛网300落入二次进料口401,在气泵403的作用下从进料管再次进入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从第四研磨区域14随第一研磨轮201的转动落入第三研磨区域13,再进行研磨,直至尺寸合格可从筛网300落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及设置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的研磨轮,及设置于研磨轮下方的筛网(300),及与筛网(300)配套使用的二次进料装置(400);所述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右上端设置有入料口(101),右下侧设置有出料口(102),所述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由研磨仓(103),及位于研磨仓(103)下端的出料仓(104)组成;所述研磨轮位于研磨仓(103)内,所述研磨轮有3个,所述研磨轮包括有设置于入料口(101)下方的第一研磨轮(201),及设置于第一研磨轮(201)左下方的第二研磨轮(202),及设置于第一研磨轮(201)右下方的第三研磨轮(203);/n所述筛网(300)位于第二研磨轮(202)和第三研磨轮(203)下方,所述出料仓(104)位于筛网(300)下方,所述出料仓(104)与入料口(101)相连;所述二次进料装置(400)由与筛网(300)左侧端相连的二次进料口(401),及与二次进料口(401)下端相连的第一进料管(402),及与第一进料管(402)上端相连的气泵(403),及与气泵(403)相连的第二进料管(404)组成,所述第二进料管(404)的进料口位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碳剂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及设置于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的研磨轮,及设置于研磨轮下方的筛网(300),及与筛网(300)配套使用的二次进料装置(400);所述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右上端设置有入料口(101),右下侧设置有出料口(102),所述增碳剂研磨装置主体(100)内腔由研磨仓(103),及位于研磨仓(103)下端的出料仓(104)组成;所述研磨轮位于研磨仓(103)内,所述研磨轮有3个,所述研磨轮包括有设置于入料口(101)下方的第一研磨轮(201),及设置于第一研磨轮(201)左下方的第二研磨轮(202),及设置于第一研磨轮(201)右下方的第三研磨轮(203);
所述筛网(300)位于第二研磨轮(202)和第三研磨轮(203)下方,所述出料仓(104)位于筛网(300)下方,所述出料仓(104)与入料口(101)相连;所述二次进料装置(400)由与筛网(300)左侧端相连的二次进料口(401),及与二次进料口(401)下端相连的第一进料管(402),及与第一进料管(402)上端相连的气泵(403),及与气泵(403)相连的第二进料管(404)组成,所述第二进料管(404)的进料口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进
申请(专利权)人:丹晟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