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迪专利>正文

燃气灶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42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申请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还涉及包含该燃烧器的燃烧灶。燃气灶用燃烧器包括蜗壳、引射器和盆体,蜗壳内形成具有涡形流道的混气室,所述蜗壳的中部形成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凹陷部,所述蜗壳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涡形流道和所述凹陷部的气孔;引射器的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混气室的进气口且所述引射器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涡形流道相切;盆体的进口端匹配安装于所述凹陷部且所述盆体的进口与所述气孔连通,所述盆体的出口端依次设置有防回火孔板和泡沫金属发热体。引射器的出气方向与混气室的涡形流道相切,从而消除了引射器与混气室之间流道突扩带来的压力损失,并且涡形流道的混气室增大了气体的混合时间,提高了混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灶用燃烧器及燃气灶
本申请涉及灶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还涉及包含有该燃烧器的燃烧灶。
技术介绍
目前,在厨房灶具领域,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结构普遍采用圆形或环形混气室,而引射器通常沿着混气室的径向方向与混气室相连通。这种结构一方面会使引射器喷入的高速混合气的流道截面积突然变大,速度骤降,造成很大的压力损失;另一方面会造成混气室流出混合气的流速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燃烧器的火焰分布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以及包含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以期能够消除了引射器与混气室之间流道突扩带来的压力损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方案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燃气灶用燃烧器,其包括:蜗壳,其内形成具有涡形流道的混气室,所述蜗壳的中部形成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凹陷部,所述蜗壳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涡形流道和所述凹陷部的气孔;引射器,其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混气室的进气口且所述引射器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涡形流道相切;盆体,其进口端匹配安装于所述凹陷部且所述盆体的进口与所述气孔连通,所述盆体的出口端依次设置有防回火孔板和泡沫金属发热体。进一步的,所述气孔为沿所述蜗壳的走向开设的环状条形孔。进一步的,所述引射器的空气进口为旋流进风口,所述旋流进风口包括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绕所述引射器的燃气进口呈圆形阵列排布。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为3~12个。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的走向与所述引射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70度。进一步的,所述涡形流道的流道特征线为300~420度的涡线,所述涡形流道的截面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并且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涡形流道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盆体出口端的內缘形成有凸台,所述防回火孔板置于所述凸台上。进一步的,所述防回火孔板的材质为金属或陶瓷,所述防回火孔板上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相邻所述通孔的间距为所述通孔直径的1.25~4倍。进一步的,所述防回火孔板与所述泡沫金属发热体之间留有间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方案的第二个方面,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燃气灶,其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燃烧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燃烧器中,引射器的出气方向与混气室的涡形流道相切,从而消除了引射器与混气室之间流道突扩带来的压力损失,并且涡形流道的混气室增大了气体的混合时间,提高了混气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竖直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中蜗壳和引射器的水平剖视图,剖切面过引射器的中心轴线;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中蜗壳和引射器的水平剖视图,剖切面靠近混气室的底部;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中蜗壳竖直剖切的45°斜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具有以下含义:1、引射器;2、蜗壳;3、盆体;4、防回火孔板;5、泡沫金属发热体;6、旋流进风口;7、混气室;8、凹陷部;9、气孔;10、导流孔;11、燃气进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中”、“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用燃烧器包括蜗壳2、引射器1、盆体3、防回火孔板4和泡沫金属发热体5,其中蜗壳2内形成具有涡形流道的混气室7,所述蜗壳2的中部形成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凹陷部8,所述蜗壳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涡形流道和所述凹陷部8的气孔9;引射器1的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混气室7的进气口且所述引射器1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涡形流道相切;盆体3的进口端匹配安装于所述凹陷部8且所述盆体3的进口与所述气孔9连通,所述盆体3的出口端依次设置有防回火孔板4和泡沫金属发热体5。上述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的工作原理为:引射器1的燃气进口11用于外接燃气管路,其上可以设有用于安装燃气管的螺纹,燃气进口11将高速的燃气喷射出,引吸周围环境空气,空气经过所述引射器1进口端的进风口进入引射器1,在引射器1中与燃气共同经过收缩、混合和扩压三个过程后进入所述混气室7;空气和燃气沿着所述混气室7的涡形流道一边混合一边经过流道侧面的所述气孔9,最终混合器流入到所述盆体3的进口端,进而从盆体3的另一侧的出口端通过防回火孔板4后到达泡沫金属发热体5,混合气经过外界点燃后在泡沫金属发热体5内稳定燃烧,热量通过高温泡沫金属发热体5产生的热辐射和所述盆体3出口端排出的高温气体对流换热传递到锅具底部的受热面,进而加热锅具内的食物。引射器1的出气方向与混气室7的涡形流道相切,从而消除了引射器1与混气室7之间流道突扩带来的压力损失,并且涡形流道的混气室7增大了气体的混合时间,提高了混气效果。如图6所示,所述气孔9为沿所述蜗壳2的走向开设的环状条形孔,环形条形孔使的混气室7内的流体沿着流道的径向均匀汇入盆体3内,使盆体3内的混合气的速度分布和成分分布相对均匀,进而有助于燃烧过程更加均匀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蜗壳(2),其内形成具有涡形流道的混气室(7),所述蜗壳(2)的中部形成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凹陷部(8),所述蜗壳(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涡形流道和所述凹陷部(8)的气孔(9);/n引射器(1),其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混气室(7)的进气口且所述引射器(1)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涡形流道相切;/n盆体(3),其进口端匹配安装于所述凹陷部(8)且所述盆体(3)的进口与所述气孔(9)连通,所述盆体(3)的出口端依次设置有防回火孔板(4)和泡沫金属发热体(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2),其内形成具有涡形流道的混气室(7),所述蜗壳(2)的中部形成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凹陷部(8),所述蜗壳(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涡形流道和所述凹陷部(8)的气孔(9);
引射器(1),其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混气室(7)的进气口且所述引射器(1)的出气方向与所述涡形流道相切;
盆体(3),其进口端匹配安装于所述凹陷部(8)且所述盆体(3)的进口与所述气孔(9)连通,所述盆体(3)的出口端依次设置有防回火孔板(4)和泡沫金属发热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9)为沿所述蜗壳(2)的走向开设的环状条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1)的空气进口为旋流进风口(6),所述旋流进风口(6)包括若干导流孔(10),所述导流孔(10)绕所述引射器(1)的燃气进口(11)呈圆形阵列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0)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迪
申请(专利权)人:刘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