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的并联式冷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3311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的并联式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联管,第二联管,支管,总管,换热器及液态金属泵,所述第一联管设于涡轮外机匣的外围,所述第二联管设于涡轮内机匣的内围,若干支管分别穿设于高压涡轮导向叶片中,若干所述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管连通,且若干所述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联管连通,所述总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管及所述第二联管连通,所述换热器及所述液态金属泵均设于航空发动机的外涵道中,且所述换热器及所述液态金属泵均设于所述总管上。本公开通过闭式冷却,无需发动机引气,可提高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的并联式冷却循环系统
本公开涉及航空发动机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的并联式冷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部件在工作时承受极高的热负荷,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冷却是制约航空发动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申请人前期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具有液态金属主动冷却的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及导向器”,公开号为:CN108825311A的专利技术专利,创新性的提出将液态金属冷却技术用于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的冷却。目前,国内外未见同样技术方案。上述专利技术申请的方案将传统航空发动机导向叶片扩展成包含吸热部、中间部和放热部的一体化叶片结构,在单个叶片上即可实现热量的传输。但是,实际航空发动机包含的高压涡轮导向叶片可能有30-50片,这种一体化结构每片都要包含液态金属驱动装置和散热结构,造价不菲且功能重复,另外对传统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导叶、机匣、外涵散热片改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的并联式冷却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的并联式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联管,第二联管,支管,总管,换热器及液态金属泵,所述第一联管设于涡轮外机匣的外围,所述第二联管设于涡轮内机匣的内围,若干支管分别穿设于高压涡轮导向叶片中,若干所述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管连通,且若干所述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联管连通,所述总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管及所述第二联管连通,所述换热器及所述液态金属泵均设于航空发动机的外涵道中,且所述换热器及所述液态金属泵均设于所述总管上;/n所述系统采用液态金属作为换热介质,通过液态金属泵提供动力,使得所述液态金属在上述系统中循环流动,所述液态金属在若干所述支管中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叶的并联式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联管,第二联管,支管,总管,换热器及液态金属泵,所述第一联管设于涡轮外机匣的外围,所述第二联管设于涡轮内机匣的内围,若干支管分别穿设于高压涡轮导向叶片中,若干所述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管连通,且若干所述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联管连通,所述总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管及所述第二联管连通,所述换热器及所述液态金属泵均设于航空发动机的外涵道中,且所述换热器及所述液态金属泵均设于所述总管上;
所述系统采用液态金属作为换热介质,通过液态金属泵提供动力,使得所述液态金属在上述系统中循环流动,所述液态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辉朱江楠魏宽周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