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继红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289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渗漏修复领域中的一种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通过以下步骤:a)将能与施工器具产生磁力作用的导向器具(7)置于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b)使施工器具与导向器具(7)间产生磁力;c)移动导向器具(7),牵引或推送施工器具,同时由施工器具完成对地下工程外围土体的切屑、清理或扰动;d)通过施工器具输送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所需的材料;e)由施工器具完成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磁场可穿越地下结构产生磁力作用原理,解决了地下工程因深埋于土体,施工面难易到达而造成的诸多施工难题,实施方便,造价底,质量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的渗漏修复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地铁、隧道、管廊、地下室、地下竖井、地下管线等工程项目均为部分或全部埋设于地下,在工程领域中一般定义为地下工程。地下工程的特点是埋入地下,并通过建(构)筑物支挡土体形成地下空间,地下建(构)筑物的外侧埋在土体中。地下建(构)筑物的内侧易于到达,且部分下建(构)筑物埋深有可能很深,比如有的地铁隧道的埋深多在地面以下十米至四五十米,竖井埋深会更深。渗漏是已建地下工程常见病害。目前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施工方法主要在地下建(构)筑的内侧进行施工处理,比如地铁隧道的注浆加固,防水堵漏等。在地下建(构)筑物的内侧进行施工处理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缺点是修复效果差,需要反复处理,成为伴随地下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慢性病”,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该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可实现在已建地下工程的临土侧进行渗漏修复,实现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方面的技术突破。该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定位已建地下工程待修复位置,将能被磁力牵引的施工器具置于地下工程的临土侧,将能与施工器具产生磁力作用的导向器具置于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b)使施工器具与导向器具间产生磁力;c)在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移动导向器具,通过导向器具与施工器具间磁力,牵引或推送施工器具,同时由施工器具完成对地下工程外围土体的切屑、清理或扰动施工;d)通过施工器具输送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所需的材料;e)由施工器具完成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施工。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所用的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装置,该施工装置可以顺利实现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实现地下工程迎土面的渗漏点修复,施工造价低,实施方便、快速,质量可靠。该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装置包括导向器具、铣削动力头、高压输送管、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四部分,其中的导向器具为在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移动并能与铣削动力头之间产生磁力作用的装置,铣削动力头是具备对土体进行切削、清理或扰动施工功能的装置,高压输送管一端与铣削动力头连接,另一端连接于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上,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是为铣削动力头提供施工动力并具备向铣削动力头输送修复材料功能的装置。在上述的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施工装置中,上述的铣削动力头包括油路接口、密封箱、驱动叶片、传动装置、切削齿轮五部分,其中的油路接口为与高压输送管连接的位于密封箱上的开口,密封箱为具备盛装高压流体功能的器具,驱动叶片位于密封箱内,驱动叶片是在流体流动驱动下具备转动功能的器具,传动装置与驱动叶片连接,传动装置是将驱动叶片的转动动能传递给密封箱外部的切削齿轮的装置,切削齿轮为在传动装置带动下,具备对岩土体进行切削、清理或扰动施工功能的器具。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利用磁场可以穿越地下工程结构的特性,在由地下结构提供的地下空间内对地下结构深埋于土中的部分进行渗漏修复,修复效果好,修复层不占用地下空间,实现了隔物施工。特别是对于地下结构的防水等修复领域,在迎土面处理效果好,造价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所用的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所用的铣削动力头结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图1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具体实施方式。首先结合图1,介绍该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装置的结构构造,该装置包括导向器具(7)、铣削动力头(4)、高压输送管(5)、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6)四部分,其中的导向器具(7)为在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移动并能与铣削动力头(4)之间产生磁力作用的装置,铣削动力头(4)是具备对土体进行切削、清理或扰动施工功能的装置,高压输送管(5)一端与铣削动力头(4)连接,另一端连接于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6)上,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6)是为铣削动力头(4)提供施工动力并具备向铣削动力头(4)输送修复材料功能的装置。本实施例以下部分结合图1,介绍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实施步骤及其施工装置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介绍出现结构裂缝渗漏的地下隧道渗漏修复施工。如图1所示的埋入地下的隧道(1)的周边结构出现裂缝(2)导致渗水,需要进行修复。对于地下结构渗漏的修复,在隧道(1)的内部修复效果很差,因为一旦地下水浸入隧道(1)侧壁,总会从结构薄弱环节渗入隧道(1),对于隧道(1)防水修复,在隧道(1)的外侧施工效果好。但现有技术中,隧道(1)的外侧深埋于土体中,因难以到达隧道(1)的外表面而无法实施。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完成修复施工。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步,定位已建地下工程待修复的位置,将能被磁力牵引的施工器具置于地下工程的临土侧,将能与施工器具产生磁力的导向器具(7)置于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施工器具可以是对土体进行铣削的设备,为了减小施工器具的体积,可采用液压驱动的铣削设备,该种铣削设备包括铣削动力头(4)、高压输送管(5)、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6)三部分,其中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6)可以向铣削动力头(4)中通过高压输送管(5)输送修复材料与高压高速流动的液压油,其中,高速高压的液压油可以驱动铣削动力头(4)进行土体切削施工。铣削动力头(4)中有大量的钢铁材料,在磁场中可以作为磁感应体。完成第一步,进入第二步。在本步骤中,使施工器具与导向器具(7)间产生磁力,导向器具(7)可以是产生磁场的设备,也可以是永磁体,与施工器具的铣削动力头(4)之间便产生磁力。完成第二步,进入第三步。本步骤是在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移动导向器具(7),通过导向器具(7)与施工器具之间的磁力,牵引或推送施工器具,同时由施工器具完成对地下工程外围土体的切屑、清理或扰动。在本实施例中,施工器具由前述的铣削动力头(4)与高压输送管(5)、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6)组成,施工器具的本身具有对土体进行切削、清理与扰动施工的功能,高压输送管(5)体积小且为柔性的,可以在铣削动力头(4)的牵引下曲线运动。因此,导向器具(7)在隧道(1)内侧移动,可以通过磁力,牵引或推送铣削动力头(4)移动,控制施工方向,提供施工前进的动力。完成第三步,进入第四步。本步骤中,通过第三步,将隧道(1)外表面土体施工处理后,通过施工器具输送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所需的材料。针对本实施例中的防水修复,可以输入聚氨酯类不渗水材料,在隧道(1)外表面形成防渗膜或防渗层,完成本步骤。如果是结构加固与补强,可以贯入纤维砼等材料进行加固。完成第四步,进入第五步。本步骤中,由施工器具完成已建地下工程加固、修复或改扩建施工,在本实施例中,将凝固前呈液体状态的防水材料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定位已建地下工程待修复位置,将能被磁力牵引的施工器具置于地下工程的临土侧,将能与施工器具产生磁力作用的导向器具(7)置于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nb)使施工器具与导向器具(7)间产生磁力;/nc)在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移动导向器具(7),通过导向器具(7)与施工器具间磁力,牵引或推送施工器具,同时由施工器具完成对地下工程外围土体的切屑、清理或扰动施工;/nd)通过施工器具输送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所需的材料;/ne)由施工器具完成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定位已建地下工程待修复位置,将能被磁力牵引的施工器具置于地下工程的临土侧,将能与施工器具产生磁力作用的导向器具(7)置于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
b)使施工器具与导向器具(7)间产生磁力;
c)在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移动导向器具(7),通过导向器具(7)与施工器具间磁力,牵引或推送施工器具,同时由施工器具完成对地下工程外围土体的切屑、清理或扰动施工;
d)通过施工器具输送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所需的材料;
e)由施工器具完成已建地下工程渗漏修复施工。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磁力牵引控制渗漏修复施工方法所用的施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导向器具(7)、铣削动力头(4)、高压输送管(5)、驱动与材料输送装置(6)四部分,其中的导向器具(7)为在地下工程围成的空间内移动并能与铣削动力头(4)之间产生磁力作用的装置,铣削动力头(4)是具备对土体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张继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