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倾斜矿体顶底板残留矿体回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矿山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倾斜矿体顶底板残留矿体回采方法,适用于矿石品位高、价值好且矿岩稳固性好的缓倾斜矿体顶底板残留矿体回采。
技术介绍
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是最为典型的难采矿体之一,受赋存条件、凿岩、出矿、支护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实现该类型矿体的安全、高效、经济开采。导致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开采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采场矿石出矿困难。矿体赋存倾角缓,底板坡度小,采下矿石既不能靠自重自行放出,也不方便采用铲运机等无轨设备铲出,采场出矿时部分矿石被迫遗留在采场中,矿石损失严重。(2)顶板管理和维护困难。缓倾斜中厚矿体顶板稳固性较差或不稳固时,为确保出矿等作业的安全,须对采场顶板进行支护。由于矿体较厚大,一般的设备很难胜任支护工作;若采用预切顶支护技术,则采矿工艺相对变得复杂,采矿成本也会相应的提升。(3)采准工程布置难题。开采成本是决定矿山开采的至关重要因素,而采准工程量大小则对矿山开采成本产生重要影响。鉴于中厚矿体的厚度大小,其单位面积矿量处于经济合理敏感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倾斜矿体顶底板残留矿体回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原房柱法的老采空区形态进行扫描,测得矿房跨度s,并通过老采空区面积和体积计算得到老采空区平均厚度h;/n(步骤2)、自下盘斜坡道施工联络道至矿体底板围岩中,然后沿矿体走向施工一条下盘沿脉运输巷,自下盘沿脉运输巷沿倾向方向每隔2s的距离施工一条倾斜上山至上中段顶柱,倾斜上山位于老采空区两个矿房的中心线上,并采用人行通风井一与上中段运输巷联通,然后自倾斜上山向两侧开掘斗穿、斗颈,并扩漏形成铲运机出矿漏斗底部结构,并在底部形成0.5-1m的空顶高度,自人行通风井一中每隔4m向两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倾斜矿体顶底板残留矿体回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原房柱法的老采空区形态进行扫描,测得矿房跨度s,并通过老采空区面积和体积计算得到老采空区平均厚度h;
(步骤2)、自下盘斜坡道施工联络道至矿体底板围岩中,然后沿矿体走向施工一条下盘沿脉运输巷,自下盘沿脉运输巷沿倾向方向每隔2s的距离施工一条倾斜上山至上中段顶柱,倾斜上山位于老采空区两个矿房的中心线上,并采用人行通风井一与上中段运输巷联通,然后自倾斜上山向两侧开掘斗穿、斗颈,并扩漏形成铲运机出矿漏斗底部结构,并在底部形成0.5-1m的空顶高度,自人行通风井一中每隔4m向两侧开凿联络道、凿岩硐室一;
(步骤3)、在倾斜上山中采用中深孔钻机或地质钻施工一列钻孔,探明下层矿体的厚度a,在每个矿房范围内自下盘沿脉运输巷施工两条人行通风井二与下中段运输巷联通,自人行通风井二中每隔4m开凿联络道、凿岩硐室二;
(步骤4)、采用QZJ-100型凿岩机在凿岩硐室一、凿岩硐室二中施工带一定角度的扇形中深孔,所述扇形中深孔的孔底边界位于原房柱法同一列点柱左右两侧边界连成的直线上,炮孔孔径90mm,炮孔排距2.0m,孔底距2.8-3.2m,并以老采空区为自由面和补偿空间分次进行爆破,崩落下层矿体,每次爆破n1排炮孔,n1为正整数且n1≤h/3,崩落矿石自铲运机出矿漏斗底部结构中出净,出矿设备为铲运机;
(步骤5)、自上中段顶柱上盘位置处的充填回风巷、充填联络巷、充填回风井采用充填体将下部空区充填接顶;
(步骤6)、在下中段底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兵,程力,王剑波,赵杰,陈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深井开采实验室分公司,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