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320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规划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包括给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所述给水系统用于将水传送中各用水地区,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系统以及污水排放系统,所述雨水排放用于排放城市中的降雨,所述污水排放系统用以排放各类使用后的污水;所述污水排放系统包括过滤部、污水管以及污水处理部,所述过滤部一端连接于污水的进水端,所述过滤部另一端与所述污水管连接,所述过滤部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所述污水管远离所述过滤部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污水处理部;所述污水处理部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效果是:排水系统不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规划的
,尤其是涉及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有10亿人口得不到足量和安全卫生的饮用水,21亿人没有安全的排污设施,每年有400多万儿童因此而死去,他们中几乎所有人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与水质日趋恶化,不能满足水体正常使用的功能要求,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997年全国建制市污水产生量351亿,2020年预计将达536亿;而污水处理率却增长缓慢,1997年实际处理污水量为1292万/d,处理率仅为13.4%,如果考虑到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各种原因运行不正常的状况,污水达标排放率仅百分之几而已。其中,绝大部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造成水体污染,破坏了天然水体的良性循环。现有的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包括给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排水系统通过为埋设于地表下方的管道,而现有的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导致下水道中的水溢流出来,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具有的效果是:排水系统不易堵塞。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所述给水系统用于将水传送中各用水地区,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系统以及污水排放系统,所述雨水排放用于排放城市中的降雨,所述污水排放系统用以排放各类使用后的污水;所述污水排放系统包括过滤部、污水管以及污水处理部,所述过滤部一端连接于污水的进水端,所述过滤部另一端与所述污水管连接,所述过滤部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所述污水管远离所述过滤部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污水处理部;所述污水处理部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在使用时,通过给水系统将水传送中各用水地区,雨水排放排放城市中的降雨,污水排放系统排放各类使用后的污水,污水排放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通过过滤部对污水进行过滤,过滤掉部分杂质,使得污水管不易堵塞。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管、过滤网以及杂质收纳部;所述过滤管两端分别连接于污水的进水端以及污水管,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过滤管内,所述杂质收纳部安装于所述污水管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位置以收集杂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水进入过滤部时,粒径大于过滤网孔径的杂质被过滤网阻隔,然后杂质掉落至杂质收纳部内,将杂质继续收集,便于后续同一处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杂质收纳部包括弧形的杂质收纳管,所述杂质收纳管两端均与所述过滤管法兰连接,所述杂质收纳管最低位置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置设有控制出料口的通闭的通闭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杂质收纳部内的杂质积累到一定量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将通闭块打开,将杂质从出料口取出,从而实现杂质取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杂质收纳管与过滤管连接处均设置有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呈阀门片、转动轴以及驱动部;所述阀门片呈类圆饼状且位于杂质收纳管与过滤管的连接处,所述阀门片用于控制杂质收纳部与所述过滤管的通闭;所述转动轴一端与所述阀门片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杂质收纳管外侧壁以驱动所述转动轴旋转。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阀门片转动,使得阀门片将杂质收纳管与过滤管之间连通进行关闭;当需要进行取出杂质的时候,将杂质收纳管与过滤管之间连通进行关闭,避免取出杂质时,过滤管中的污水从出料口处流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部包括外壳体、蜗轮以及蜗杆;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过滤管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外壳体转动连接且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体;所述蜗轮与所述蜗轮相互啮合,所述蜗轮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连接,所述蜗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实现转动轴的转动,蜗轮蜗杆之间的不易于反向传动,因此转动至阀门片关闭之后,无需增设其他组件对阀门片进行锁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以及杂质收纳部设置为多组且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过滤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组进行分段进行过滤,使得杂质过滤较为充分,使得污水管不易堵塞。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排放系统包括地漏组件、雨水管以及雨水处理部;所述地漏组件与所述雨水管连接,所述地漏组件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所述雨水管远离所述过滤部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雨水处理部;所述雨水处理部用于对雨水进行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排放系统对雨水进行处理时,通过地漏组件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掉部分杂质,使得雨水管不易堵塞。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漏组件包括斜滤板以及收集盒;所述斜滤板位于所述雨水管正上方;所述收集盒设置为多组且沿斜滤板的长度方向首尾相连,所述收集盒位于所述斜滤板的最低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流至地漏组件时,经过斜滤板时,雨水中的杂质被挡住于斜滤板上,然后掉落至收集盒位置处,然后掉落至收集盒位置处,减少杂质流进雨水管中,雨水管不易堵塞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盒上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用于对收集盒进行固定锁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锁止件实现对收集盒的锁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给水系统包括取水部、水质处理部以及供水管件;所述取水部用于将水源中的水抽取至水质处理部中;所述水质处理部用于对水进行处理;所述供水管件用于将水质处理部处理完成的水传输出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给水系统将水传送中各用水地区的功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该给排水系统的污水管不易堵塞;2.该给排水系统的雨水管不易堵塞;3.该排放系统的雨水以及污水分开排放,由于雨水相较污水而言,较为清洁,无需过多处理,因此分开排放并进行处理,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整体架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污水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杂质收纳管以及过滤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封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雨水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雨水排放系统的侧视图;图7是图6中A-A的剖视图;图8是图7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过滤部;11、过滤管;12、过滤网;13、杂质收纳部;131、杂质收纳管;132、出料口;133、通闭块;14、回流片;15、封堵组件;151、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所述给水系统用于将水传送中各用水地区,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系统以及污水排放系统,所述雨水排放用于排放城市中的降雨,所述污水排放系统用以排放各类使用后的污水;/n所述污水排放系统包括过滤部(1)、污水管(2)以及污水处理部,/n所述过滤部(1)一端连接于污水的进水端,所述过滤部(1)另一端与所述污水管(2)连接,所述过滤部(1)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n所述污水管(2)远离所述过滤部(1)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污水处理部;/n所述污水处理部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所述给水系统用于将水传送中各用水地区,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系统以及污水排放系统,所述雨水排放用于排放城市中的降雨,所述污水排放系统用以排放各类使用后的污水;
所述污水排放系统包括过滤部(1)、污水管(2)以及污水处理部,
所述过滤部(1)一端连接于污水的进水端,所述过滤部(1)另一端与所述污水管(2)连接,所述过滤部(1)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
所述污水管(2)远离所述过滤部(1)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污水处理部;
所述污水处理部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1)包括过滤管(11)、过滤网(12)以及杂质收纳部(13);
所述过滤管(11)两端分别连接于污水的进水端以及污水管(2),所述过滤网(12)设置于所述过滤管(11)内,所述杂质收纳部(13)安装于所述污水管(2)位于所述过滤网(12)的位置以收集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收纳部(13)包括弧形的杂质收纳管(131),所述杂质收纳管(131)两端均与所述过滤管(11)法兰连接,所述杂质收纳管(131)最低位置设置有出料口(132),所述出料口(132)位置设有控制出料口(132)的通闭的通闭块(1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代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收纳管(131)与过滤管(11)连接处均设置有封堵组件(15),所述封堵组件(15)包括呈阀门片(151)、转动轴(152)以及驱动部(153);
所述阀门片(151)呈类圆饼状且位于杂质收纳管(131)与过滤管(11)的连接处,所述阀门片(151)用于控制杂质收纳部(13)与所述过滤管(11)的通闭;
所述转动轴(152)一端与所述阀门片(1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153)连接;
所述驱动部(153)安装于所述杂质收纳管(131)外侧壁以驱动所述转动轴(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权黄乙彬李振鑫梁方正蔡东沿黄志鸿谢水双祁振肇许兰启刘生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鹏之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