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纸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317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纸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纸制品带有肺炎克雷伯氏菌,易传播疾病,且制备工艺的复杂及污染环境的问题,其方案是:1)分别制备纳米碳酸钙复相沉淀物、纳米氢氧化镁复相沉淀物和改性剂铝酸酯偶联剂溶液,并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改性的纳米钙镁复相沉淀物;2)向该沉淀物中加入剪碎的废弃纸得到改性纳米钙镁复合纸浆浆料,3)再将改性纳米钙镁复合纸浆浆料经过过筛、晾干,获得钙镁改性的纳米复合抗菌纸。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减小了环境污染,其制备的纸制品韧性好,且无毒、无腐蚀,抗菌效果显著,可用于大型办工场合学校医院的室内装修的建筑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纸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纸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大型办工场合、宾馆、饭店、学校、居民家庭、医院等的室内装修的建筑行业,以及食品行业和医院的纸制包装,预防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其引起的疾病传播。
技术介绍
克雷伯氏菌是德国病理学家E.弗里德兰德于1882年首先提出的,其属肠杆菌科,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粗短杆菌。单个或呈短链,不运动,有明显荚膜,与肠杆菌科其它细菌一样,具O抗原和K抗原,即菌体抗原和荚膜抗原。克雷伯氏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氏菌、臭鼻克雷伯氏菌和鼻硬结克雷伯氏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俗称肺炎杆菌对人致病性较强,其所致疾病占克雷伯氏菌感染的95%以上,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肺炎克雷伯氏菌为较短粗的杆菌,其大小为0.5~0.8×1~2μm,单独、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有克雷伯氏菌较厚的荚膜,多数有菌毛。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较大的灰白色粘液菌落,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目前,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人体主要产生以下危害:1.患病后,病情加重的速度很快。肺炎克雷伯氏菌,俗称肺炎杆菌,其所导致的肺脓肿和脓胸的发生率要高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生长繁殖快、有破坏性,其感染人体器官组织后会渗出液,此液粘稠而重、内含大量带荚膜的新繁殖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大量的这种肺炎杆菌常常会引起肺泡壁和肺组织坏死、液化及胸膜受累,从而会导致肺脓肿和脓胸的发生。2.患病后,治愈难度大、病死率高。“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病情进展较快,治愈难度大,重症多有肺组织损伤,若不治疗,病变可由一肺叶扩展到另一肺叶,很快出现紫绀和呼吸困难,还可有黄疸、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本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会非常危险。慢性病例有时需行肺叶切除。3.易于并发肺外感染,更加大了治愈难度。克雷伯氏菌肺外感染并非少见,医院中由于肺炎克雷伯菌并发的肺外感染率近期逐年增高。肺外感染包括:(a)克雷伯氏菌肺外尿路感染;(b)克雷伯氏菌败血症;(c)克雷伯氏菌脑膜炎。4.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外界抵抗力强,此菌非常容易变异。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一类有荚膜的杆菌,由于肺炎克雷伯氏菌表面为屏蔽大多数表面抗原的体积庞大的荚膜多糖,使得可接近的分子靶标非常有限。同时,即使对于容易接近的,荚膜多糖又显示出高度的结构变异性和因此而导致的高度抗原变异性。5.此菌对多数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性逐年增强。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临床分离及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在治疗时,广谱抗菌素被广泛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最主要的药物。但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容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以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对常用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呈现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目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手段:中国专利CN201811541684.0公开了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灭菌剂。其主要成分是利普司他汀,利普司他汀的质量分数在0.1-30%之间,可以用于室内消毒使用,特别是医院等肺炎克雷伯氏菌容易引起传播的公共场所。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其一,利普司他汀的使用,极大的增加了灭菌剂制备的成本,这是因为利普司他汀是毒三素链霉菌发酵生产的一种抑制胰脂肪酶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二,根据该专利技术专利公布的预加菌液倾注平板法的试验,其中的平板抑菌操作实验结果可知,该方法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效果有限,这是因为当菌体浓度过大,会拮抗抑菌剂的作用,导致抑菌圈偏小。中国专利CN201610329697.6公开了一种基因Hdiv-SARP19-I1及其重组蛋白的抗菌应用。其中,Hdiv-SARP19-I1重组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合成的目的基因及载体pPIC9.0K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NotI进行双酶切;2)利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将重组质粒pPIC9.0K-SARP19线性化,在转化平板上选取所要的Mut+转化子;3)挑选高拷贝的Mut+转化子,在YPD液体、BMGY液体、BMG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离心收集菌体,并将发酵液离心收集上清,用SDS-PAGE检测;4)对目的蛋白的纯化和活性进行检测:即先用MWCO30K膜和MWCO1K膜包滤膜依次过滤发酵上清液,收集截留液,添加PMSF溶液防止蛋白分解;再将目的蛋白带有组氨酸标签,采用结合镍的ChelatingSepharoseFastFlow填料纯化;最后采用抑菌圈法检测目的蛋白的抗菌活性。该方法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制备工艺过程复杂;二是使用范围有限,仅可以用于相关蛋白类药物中。中国专利CN201410583120.9公开了中国林蛙抗菌肽Brevinin-2CE改造体B2-N26-V5K及其应用。其合成方法为:(1)通过截断中国林蛙Brevinin-2CE的C端11个氨基酸,并将第五位的缬氨酸替换为赖氨酸得到改造体序列;(2)采用固相合成法,用自动多肽合成仪合成改造体全序列。该方法存在两方面不足之处:一是制备工艺过程复杂;二是使用范围有限,仅可以用于相关药物中。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曹放在学位论文“应用裂解性噬菌体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研究探索应用裂解性噬菌体防治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为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具体工艺过程为:1)从病人的痰液中分离纯化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分离获得一株产生物被膜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2)将已分离的病原菌作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医院处理前污水中分离裂解性噬菌体,3)获得裂解性噬菌体的特征;4)考察噬菌体对病原菌的体外裂解效果;5)记录用不同感染复数的噬菌体的小鼠死亡率。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a)制备工艺过程复杂;(b)治疗效果有限,仅可以用于改善小鼠肺炎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噬菌体不能对小鼠肺炎起到预防作用;(c)使用范围有限,仅为小鼠肺炎的实验结论,还未用于人体实验。综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是:制备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抗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抗菌效果有限,不能满足抗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抗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纸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以减小纸制品所带的肺炎克雷伯氏菌,防止疾病传播,并同时降低其制备成本和工艺的复杂性,减小对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1.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纸制品,其特征在于,采用由0.28~1.35mol/L的镁盐悬浊液、0.26~0.85mol/L的含有钙离子的悬浊液、0.82~1.12mol/L的氢氧根离子溶液、0.11~0.82mol/L的碳酸钠溶液、改性剂溶液与8.5g/L~37.9g/L废弃的纸这些材料混合制成。进一步,所述0.28~1.35mol/L的镁盐悬浊液,是用摩尔比为1:1的碳酸镁和硫酸镁混合配制而成。进一步,所述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纸制品,其特征在于,采用由0.28~1.35mol/L的镁盐悬浊液、0.26~0.85mol/L的含有钙离子的悬浊液、0.82~1.12mol/L的氢氧根离子溶液、0.11~0.82mol/L的碳酸钠溶液、改性剂溶液与8.5g/L~37.9g/L的废弃纸这些材料混合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纸制品,其特征在于,采用由0.28~1.35mol/L的镁盐悬浊液、0.26~0.85mol/L的含有钙离子的悬浊液、0.82~1.12mol/L的氢氧根离子溶液、0.11~0.82mol/L的碳酸钠溶液、改性剂溶液与8.5g/L~37.9g/L的废弃纸这些材料混合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0.28~1.35mol/L的镁盐悬浊液,是用摩尔比为1:1的碳酸镁和硫酸镁混合配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0.26~0.85mol/L的含有钙离子的悬浊液,是用摩尔比为1:1的氢氧化钙和氯化钙混合配制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0.82~1.12mol/L的氢氧根离子溶液,是用氢氧化钠配制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0.11~0.82mol/L的碳酸钠溶液,是用碳酸钠配制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溶液,是在500mL去离子水中溶入1.59~5.3g硅烷偶联剂或0.82~2.78g铝酸酯偶联剂获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的纸,包括办公废纸、报刊废纸、书本废纸和废弃纸箱。


8.一种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纸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8.428g~40.685g的MgSO4和5.88~28.35g的MgCO3溶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混合,配制成浓度为0.28~1.35mol/L的镁盐悬浊液;
(2)将16.4g~22.4g的NaOH溶入到500mL去离子水中混合,配制成浓度为0.82~1.12mol/L的氢氧根离子溶液;
(3)将5.83g~43.46g的Na2CO3溶入到500mL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0.11~0.82mol/L的碳酸钠溶液;
(4)将7.215g~23.59g的氯化钙和4.8165~15.745g的氢氧化钙溶入到500mL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0.26~0.85mol/L的含有钙离子的悬浊液;
(5)将1.59g~5.3g的硅烷偶联剂或0.82g~2.78g的铝酸酯偶联剂溶入到500mL的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改性剂溶液;
(6)制备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复相悬浊液:
(6a)将碳酸钠溶液和改性剂硅烷偶联剂溶液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液反应温度控制在25℃,并向此混合液中以4~5毫升/分钟的速度加入200~250毫升含有钙离子的悬浊液,再以200~300转/分钟速度进行混合搅拌;
(6b)将混合液加热到35℃,继续以10~20毫升/分钟的速度加入250~400毫升含有钙离子的悬浊液,并以500~600转/分钟速度继续进行混合加热搅拌,得到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复相悬浊液;
(7)制备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复相沉淀物:
将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复相悬浊液在18~30℃的室温下静置60~100分钟,倒掉上层清液;再在该纳米碳酸钙复相沉淀物中加入500mL的去离子水,静置40~60分钟,倒掉上层清液,反复此操作3~4次,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庆利杨如森崔彬施建章陈华胡英李智敏孙鹏刘岩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