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可再生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170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可再生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碱减量工艺、染色工艺和染色后整理工艺;碱减量工艺采用碱减量助剂对再生涤纶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染色工艺所采用的染色剂是由染色助剂和染料组成,染料为分散染料,染色温度升温至120~130℃,染色保温时间为55~60min;染色后整理工艺采用染色整理剂对染色后的再生涤纶织物进行浸轧处理;其中,该染色整理剂包括低折射率树脂乳液整理剂15~25g/L、2D树脂0~10g/L、渗透剂1~2g/L、六水氯化镁0~5g/L。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织物自身特性,通过制定合适的染前处理、染色工艺以及染色后整理工艺,不仅提高了染色深度、色牢度和染色增深效果,而且保证了织物的较高的撕破强力和断裂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可再生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印染
,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可再生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根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涤纶长丝和短纤的产量为4014.87万吨,约占全部化学纤维的80.11%。涤纶纤维以其高强度、高刚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服装、鞋帽、医疗、建筑、国防等领域。但聚酯废料以及废旧衣物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越来越严重。我国每年废旧纺织品的数量超过2000万吨,但回收率不足10%,废聚酯存量更是已超过1亿吨。国际回收局(BIR)及相关研究表明,每每使用1kg废旧纺织物,就可减少3kg石油使用量,降低3.6kg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L,减少使用0.3kg化肥和0.2kg农药。可见废聚酯回收及再加工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十分可观。因此加强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不仅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也对纺织和化纤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对聚酯废料回收再生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一是物理法,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可再生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染整加工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碱减量工艺、染色工艺和染色后整理工艺;/n碱减量工艺采用碱减量助剂对再生涤纶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n所述染色工艺所采用的染色剂是由染色助剂和染料组成,所述染料为分散染料,在该染色工艺中,当染色机的染缸温度达到40℃时开始分别注入染色助剂和分散染料,然后染缸温度以0.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0℃,保温5min,再以0.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5℃,保温15min,再以1℃/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30℃,保温55~60min,接下来以1.2℃/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80℃,然后对织物进行水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可再生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染整加工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碱减量工艺、染色工艺和染色后整理工艺;
碱减量工艺采用碱减量助剂对再生涤纶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所采用的染色剂是由染色助剂和染料组成,所述染料为分散染料,在该染色工艺中,当染色机的染缸温度达到40℃时开始分别注入染色助剂和分散染料,然后染缸温度以0.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80℃,保温5min,再以0.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5℃,保温15min,再以1℃/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30℃,保温55~60min,接下来以1.2℃/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80℃,然后对织物进行水洗;
所述染色后整理工艺采用染色整理剂对染色后的再生涤纶织物进行浸轧处理;其中,该染色整理剂包括低折射率树脂乳液整理剂15~25g/L、2D树脂0~10g/L、渗透剂1~2g/L、六水氯化镁0~5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可再生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减量助剂包括液碱50~80g/L、长车快速退浆剂TF-127B1~2g/L,碱减量处理的温度为95℃,处理时间为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可再生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工艺中的分散染料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琴芳张建国赵学谦沈俊
申请(专利权)人: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