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裁床用裁刀及裁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16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裁床用裁刀,包括裁刀本体,裁刀本体设有共面的主刃口、副刃口和刀尖刃口,主刃口和副刃口之间的夹角为180°,主刃口和副刃口中的一者自刀尖刃口的刀尖处向背离刀尖的方向延伸,另一者与刀尖刃口的末端相连。在采用该裁床用裁刀裁割布料时,可以确保裁床用裁刀两侧相对位置的布料均能够被完全割断,相比于现有技术,不存在未裁割完全的布料,因此,可以避免布料随着刀尖的下移被带入鬃毛砖,避免鬃毛砖难以清理的情况,提高鬃毛砖的使用寿命。当刀尖上升时,可以避免在摩擦力作用下布料随着刀尖向上产生微小的位移,也即,避免了带布现象,提高了布料的完整性及裁剪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裁床用裁刀的裁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裁床用裁刀及裁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裁床工艺装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裁床用裁刀。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裁床用裁刀的裁床。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裁床在服装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也即,裁床裁剪的布料高度或层数越来越多。然而,由于裁床的现有裁刀刀刃结构的限制,容易使布料裁割不完全,因此,在采用现有裁刀裁割布料时,容易将布料带起,尤其是在裁割小片布料时,带布现象尤为严重。另外,在采用现有裁刀裁割雪纺类等面料时,还容易将未裁割完全的面料带入鬃毛砖,使得鬃毛砖难以清理,降低了鬃毛砖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带布且可避免布料被带入鬃毛砖的裁床用裁刀,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裁床用裁刀,可避免将布料带入鬃毛砖内,同时可避免带布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裁床用裁刀的裁床,布料的裁割精度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裁床用裁刀,包括裁刀本体,所述裁刀本体设有共面的主刃口、副刃口和刀尖刃口,所述主刃口和所述副刃口之间的夹角为180°,所述主刃口和所述副刃口中的一者自所述刀尖刃口的刀尖处向背离所述刀尖的方向延伸,另一者与所述刀尖刃口的末端相连。优选地,所述主刃口的长度大于所述裁床用裁刀的最大裁割高度与所述裁床用裁刀的最大行程的和。优选地,所述副刃口的长度大于所述裁床用裁刀的最大行程。优选地,所述主刃口的开刃角度范围为25°~40°。优选地,所述副刃口的开刃角度范围为30°~60°。优选地,所述刀尖刃口的开刃角度范围为25°~35°。优选地,所述刀尖刃口与所述副刃口的夹角范围为30°~45°;或者,所述刀尖刃口与所述主刃口的夹角范围为30°~45°。优选地,所述裁刀本体包括硬质合金质裁刀本体或陶瓷质裁刀本体。优选地,所述裁刀本体为金属质裁刀本体,所述主刃口和/或所述副刃口和/或所述刀尖刃口设有硬质合金涂层或陶瓷涂层。一种裁床,包括裁刀,所述裁刀为上述任意一种裁床用裁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裁床用裁刀,由于主刃口、副刃口和刀尖刃口三者共面,主刃口和副刃口之间的夹角为180°,且主刃口和副刃口中的一者自刀尖刃口的刀尖处向背离刀尖的方向延伸,另一者与刀尖刃口的末端相连,因此,在落刀的瞬间,可以使位于该裁床用裁刀两侧相对位置的布料同时被切割,确保该裁床用裁刀两侧相对位置的布料的经纬线均能够被完全割断。相比于现有技术,在采用该裁床用裁刀进行裁割布料的过程中,不存在未裁割完全的布料,因此,随着刀尖的下落,可以避免布料随着刀尖的下移,而被带入鬃毛砖,从而可以避免鬃毛砖难以清理的情况,提高鬃毛砖的使用寿命。另外,当刀尖上升时,可以避免在摩擦力作用下布料随着刀尖向上产生微小的位移,也即,避免了带布现象,提高了布料的完整性及裁剪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裁床,包括上述裁床用裁刀,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裁床用裁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图5为图1的仰视图;图6为图1所示裁床用裁刀安装到裁床上后的局部装配示意图。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为裁刀本体、2为主刃口、3为副刃口、4为刀尖刃口、5为装夹固定孔、6为刀盘夹持轴承、7为刀盘底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裁床用裁刀,可避免将布料带入鬃毛砖内,同时可避免带布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裁床用裁刀的裁床,布料的裁割精度高。请参考图1-图6,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裁床用裁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图5为图1的仰视图;图6为图1所示裁床用裁刀安装到裁床上后的局部装配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裁床用裁刀,包括裁刀本体1,裁刀本体1设有主刃口2、副刃口3和刀尖刃口4,主刃口2、副刃口3和刀尖刃口4三者共面,主刃口2和副刃口3之间的夹角为180°,主刃口2和副刃口3中的一者自刀尖刃口4的刀尖处向背离刀尖的方向延伸,另一者与刀尖刃口4的末端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主刃口2和副刃口3之间的夹角为180°,也即,主刃口2和副刃口3位于同一平面内,两者平行设置,且主刃口2和副刃口3的朝向相反,这可以使位于该裁床用裁刀两侧相对位置的布料同时被切割,确保布料的经纬线能够被完全割断。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刀尖刃口4相对主刃口2或副刃口3的位置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如图1所示,副刃口3自刀尖刃口4的刀尖处向背离刀尖的方向延伸,主刃口2与刀尖刃口4的末端相连。当然,也可以是主刃口2自刀尖刃口4的刀尖处向背离刀尖的方向延伸,副刃口3与刀尖刃口4的末端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对刀尖刃口4与副刃口3或主刃口2之间的夹角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当副刃口3自刀尖刃口4的刀尖处向背离刀尖的方向延伸,主刃口2与刀尖刃口4的末端相连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刀尖刃口4与副刃口3的夹角范围为30°~45°。或者,当主刃口2自刀尖刃口4的刀尖处向背离刀尖的方向延伸,副刃口3与刀尖刃口4的末端相连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刀尖刃口4与主刃口2的夹角范围为30°~45°。由此可以看出,在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裁床用裁刀对布料进行裁割时,如图1所示的裁床用裁刀,在落刀的瞬间,朝向刀尖刃口4的布料被刀尖刃口4割断,朝向副刃口3的布料被副刃口3割断,随着刀尖的下落,朝向刀尖刃口4侧的布料能够继续被主刃口2割断,也即,在该裁床用裁刀裁割过程中,位于该裁床用裁刀两侧相对位置的布料均能够被完全割断。相比于现有技术,在采用该裁床用裁刀进行裁割布料的过程中,不存在未裁割完全的布料,因此,随着刀尖的下落,可以避免布料随着刀尖的下移,而被带入鬃毛砖,从而可以避免鬃毛砖难以清理的情况,提高鬃毛砖的使用寿命。另外,当刀尖上升时,可以避免在摩擦力作用下布料随着刀尖向上产生微小的位移,也即,避免了带布现象,提高了布料的完整性及裁剪精度。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对主刃口2的长度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主刃口2的长度大于该裁床用裁刀的最大裁割高度和该裁床用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裁床用裁刀,其特征在于,包括裁刀本体(1),所述裁刀本体(1)设有共面的主刃口(2)、副刃口(3)和刀尖刃口(4),所述主刃口(2)和所述副刃口(3)之间的夹角为180°,所述主刃口(2)和所述副刃口(3)中的一者自所述刀尖刃口(4)的刀尖处向背离所述刀尖的方向延伸,另一者与所述刀尖刃口(4)的末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裁床用裁刀,其特征在于,包括裁刀本体(1),所述裁刀本体(1)设有共面的主刃口(2)、副刃口(3)和刀尖刃口(4),所述主刃口(2)和所述副刃口(3)之间的夹角为180°,所述主刃口(2)和所述副刃口(3)中的一者自所述刀尖刃口(4)的刀尖处向背离所述刀尖的方向延伸,另一者与所述刀尖刃口(4)的末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床用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刃口(2)的长度大于所述裁床用裁刀的最大裁割高度与所述裁床用裁刀的最大行程的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床用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刃口(3)的长度大于所述裁床用裁刀的最大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床用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刃口(2)的开刃角度范围为25°~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床用裁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刃口(3)的开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周超项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