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82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包括卡扣式转运床面、肢体约束机构与头部卡紧机构;卡扣式转运床面包括转运床面与床面卡扣;肢体约束机构为约束网,均布于转运床面的表面;头部卡紧机构包括头部支撑板与固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两个转运床面可水平连接,保证床面稳固,避免转运时患儿坠床;可堆叠使用,用于抬高患儿躯体;还可分开使用,直接推入核磁仓;有效避免多次、剧烈搬动患儿,避免造成生命体征改变、骨折的移位等伤害;同时还可根据需求对患儿进行约束,以配合检查要求,避免临床使用镇静药物时不易控制剂量而对患儿造成损伤;可通过液压杆使转运床面与地面形成任意角度,已满足影像学检查时对患儿患儿直立位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
本技术属于辅助检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医学的临床诊断中,除了询问病史,以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为基础的体检方法之外,还有实验室检査、病理组织学检査、影像学检査,而医学影像学检査又有X线、CT、磁共振、DSA、超声、核医学。这些检查资料是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对病人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査、病理组织学检査均可以在病人床边进行。而影像学检査必须转运至有专用检查设备的地点进行检查。临床现在影像学检查的转运,尤其是重症患儿的转运存在以下待解决问题。(1)对于危重患儿因其病情复杂、变化快、生命体征不平稳,需要快速、安全转运。现在临床使用的转运床或转运担架均需搬动病人,搬动会造成生命体征改变、骨折的移位;胸腹部的骨折的移位易造成重要脏器及血管的损伤,引起内脏穿孔、大出血等;头部及脊椎损伤的患儿的移动易造成颅脑、脊椎、甚至生命中枢的损伤,这些医源性损伤对患儿日后恢复甚至生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2)年幼儿、疾病造成神志不清、谵妄等意识障碍的患儿,不能配合影像学检查所需要的体位,临床为了满足影像学检查的需要,常对患儿进行镇静,而镇静的深度不易掌握,常会镇静不足或镇静过深。(3)X线等检查对患儿躯干和四肢的高度和垂直角度有要求,临床上常由家长抱住或扶住患儿进行X线等检查,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检查要求,造成多次、反复检查,增加患儿及家长不必要的摄入射线,对身体造成伤害,延长检查时间,降低检查效率。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研制出一种便于放置及抽出转运以及能够针对各年龄段患儿进行约束固定的转运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包括卡扣式转运床面、肢体约束机构以及头部卡紧机构;卡扣式转运床面包括转运床面与床面卡扣;转运床面为水平设置的两个;床面卡扣分别固定于两个转运床面的前后两端,且相邻的两个床面卡扣能够相互卡接固定;肢体约束机构为约束网,均布于转运床面的表面;头部卡紧机构包括头部支撑板与固定架;头部支撑板水平固定于位于转运床面前端的床面卡扣内侧;固定架水平滑动于头部支撑板的表面,且与头部支撑板相垂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由卡扣式转运床面、肢体约束机构以及头部卡紧机构组成,其中卡扣式转运床面由转运床面以及床面卡扣组成,转运床面设为水平设置的两个,前后两端均固定有能够相卡接固定的床面卡扣,可通过床面卡扣将两个转运床面卡接成同一整体,同时也相互堆叠,抬高患儿躯体,或分开使用,使之能够进入核磁仓;本技术中的肢体约束机构为约束网,均布于转运床面表面,可结合约束带对烦躁、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进行固定;本技术中的头部卡紧机构由头部支撑板与固定架组成,头部支撑板水平固定在位于转运床面前端的床面卡扣内侧,用于支撑患儿的头部,固定架水平滑动于头部支撑板表面,且与头部支撑板相垂直,通过两个头部支撑板上能够相向滑动的固定架对患儿的头部进行固定与支撑。进一步地,转运床面为PE床面,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床面与下床面;上床面为折叠式床面,包括转动相连的前端床面与后端床面;后端床面与下床面的后端相贴合;前端床面的侧部通过液压杆连接至下床面的侧部。本技术中转运床面选择为PE床面,保证其能够进入核磁仓,转运床面由上下设置的上床面与下床面组成,其中上床面为折叠式床面,包括转动相连的前端床面与后端床面;后端床面与下床面的后端相贴合;前端床面的侧部通过液压杆连接至下床面的侧部,该结构使本技术中的转运床面能够通过液压杆使上床面与地面形成任意角度,以满足检查时对患儿直立位的要求。进一步地,头部支撑板的数量为四个,均布于两个转运床面前端的床面卡扣内侧。进一步地,固定架朝向头部支撑板的表面还配合安装有锁紧螺杆。进一步地,床面卡扣为带有圆弧形倒角的L形卡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两个转运床面可水平连接,保证床面稳固,避免转运时患儿坠床;可堆叠使用,用于抬高患儿躯体;还可分开使用,直接推入核磁仓;对于危重患儿因其病情复杂、变化快、生命体征不平稳,需要快速、安全转运,可有效避免多次、剧烈搬动患儿,避免造成生命体征改变、骨折的移位等伤害;同时还可根据需求对患儿的躯干、四肢进行约束,以配合检查要求,避免临床使用镇静药物时不易控制剂量而对患儿造成损伤;并且可通过液压杆使转运床面与地面形成任意角度,已满足影像学检查时对患儿患儿直立位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转运床面的侧视图。附图标记列表:肢体约束机构1、转运床面2、下床面21、前端床面22、后端床面23、床面卡扣3、头部支撑板4、固定架5、液压杆6、锁紧螺杆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包括卡扣式转运床面、肢体约束机构1以及头部卡紧机构。卡扣式转运床面包括转运床面2与床面卡扣3;转运床面2为水平设置的两个;床面卡扣3分别固定于两个转运床面2的前后两端,且相邻的两个床面卡扣3能够相互卡接固定,床面卡扣3为带有圆弧形倒角的L形卡扣。肢体约束机构1为约束网,均布于转运床面2的表面。头部卡紧机构包括头部支撑板4与固定架5;头部支撑板4的数量为四个,均布于两个转运床面2前端的床面卡扣3内侧;固定架5水平滑动于头部支撑板4的表面,且与头部支撑板4相垂直,固定架5朝向头部支撑板4的表面还配合安装有锁紧螺杆7。转运床面2为PE床面,如图2,转运床面2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床面与下床面21;上床面为折叠式床面,包括转动相连的前端床面22与后端床面23;后端床面23与下床面21的后端相贴合;前端床面22的侧部通过液压杆6连接至下床面21的侧部。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扣式转运床面、肢体约束机构(1)以及头部卡紧机构;所述卡扣式转运床面包括转运床面(2)与床面卡扣(3);所述转运床面(2)为水平设置的两个;所述床面卡扣(3)分别固定于两个转运床面(2)的前后两端,且相邻的两个床面卡扣(3)能够相互卡接固定;所述肢体约束机构(1)为约束网,均布于转运床面(2)的表面;所述头部卡紧机构包括头部支撑板(4)与固定架(5);所述头部支撑板(4)水平固定于位于转运床面(2)前端的床面卡扣(3)内侧;所述固定架(5)水平滑动于头部支撑板(4)的表面,且与头部支撑板(4)相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扣式转运床面、肢体约束机构(1)以及头部卡紧机构;所述卡扣式转运床面包括转运床面(2)与床面卡扣(3);所述转运床面(2)为水平设置的两个;所述床面卡扣(3)分别固定于两个转运床面(2)的前后两端,且相邻的两个床面卡扣(3)能够相互卡接固定;所述肢体约束机构(1)为约束网,均布于转运床面(2)的表面;所述头部卡紧机构包括头部支撑板(4)与固定架(5);所述头部支撑板(4)水平固定于位于转运床面(2)前端的床面卡扣(3)内侧;所述固定架(5)水平滑动于头部支撑板(4)的表面,且与头部支撑板(4)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专用多功能影像学检查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床面(2)为PE床面,包括上下设置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魏莉陈俊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