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担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81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5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担架车,所配置的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交叉铰接支腿或交叉滑动支腿或双铰接支腿,利用前后交叉重叠或上下交叉重叠,实现超高支腿的有效收纳,收纳后尺寸不超过担架床身尺寸;此外,担架床身由多层构成,最底下一层是车架,用于定位支腿和脚轮,中间一层为横向平移托架,通过移动副与车架横向滑动连接,最上面一层为纵向平移托架,通过移动副与横向平移托架或与车架纵向滑动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动担架车不仅能攀登更高的汽车底盘,并且能够在车上实现升降及平移操作,完成急救患者在车上及时检查或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担架车
本申请涉及伤病患者急救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自动升降的电动担架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救护车大多配置了登车担架,一类是手动登车担架,配置有前后铰接支腿,且前后支腿可分别独立折叠,登车过程一般无需人力搬抬担架,只是不具备调整担架高度功能;另一类电动登车担架更为先进,不仅可以实现自动登车,还能实现高度调节,不过其剪刀叉式伸缩支腿结构无法实现前后腿独立收缩,因此登车过程需要借助接引滑轨。再考虑到支腿折叠后不超出(或少超出)担架轮廓尺寸,因此以上所述登车担架的支腿高度受限,导致登车高度受限,目前最大登车高度约700毫米,另外,登车后不具备在车内带电升降和平移功能,无法实现车载检查和治疗作业。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实施“医院前移,科室效应”战略,越来越多救护、体检、抢救车辆应运而生,比如大型体检车、手术车、脑卒中检查车等逐渐普及,只是这些车辆因为车载设备重、作业空间大,一般需用卡车底盘改装,而更高的卡车底盘和车上更复杂的救护作业需求给现有登车担架造成无法逾越的障碍。是故,如何提供一种既可以攀登超高卡车底盘,又能在登车后实现车上升降、平移的新型急救担架已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担架车,用以提高登车高度并提供更多车上作业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担架车,包括:车架,用于定位支腿并承载患者;脚轮,用于担架车推行和转向;以及前支腿和后支腿,用于连接车架和前、后脚轮,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交叉铰接支腿或交叉滑动支腿或双铰接支腿。利用前后支腿交叉重叠或上下支腿交叉重叠,既可实现超高支腿的有效收纳,又能实现车上升降和平移;独立折叠的前后腿,无需接引滑轨,既简单高效,又低廉可靠。本文使用的术语“或”、“或者”以及“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A、B或者C”以及“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方位定义:车架前后水平方向为纵向,对应尺寸为长度,垂直于纵向的左右水平方向为横向,对应尺寸为宽度,垂直于车架水平面的上下方向为竖向,对应尺寸为高度。当表述中未明确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定义时,所述部件包括前件、上件、左件和/或后件、下件、右件,比如所述支腿包括前支腿和/或后支腿,所述下支腿包括前下支腿和/或后下支腿,所述前支腿包括单一前支腿和/或前左支腿与前右支腿的组合和/或前上支腿与前下支腿的组合等,文中不明确方位之处主要是为了简化表述,或者表述的重点不关联方位,或者读者可根据表述的前后语境明晰部件方位。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交叉铰接支腿,下端配置有前脚轮的前支腿顶端铰接于车架后部和/或下端配置有后脚轮的后支腿顶端铰接于车架前部,铰接于前支腿下部和/或铰接于后支腿下部的折叠驱动器顶端铰接于车架中部,前后支腿呈交叉状,所述前支腿与后支腿左右错开,所述前腿折叠驱动器与后腿折叠驱动器左右错开,用于前、后支腿交叉折叠。所述交叉铰接前支腿与后支腿左右错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左右两个前支腿内侧横向间距大于单个或两个后支腿外侧横向宽度,或者所述单个或两个前支腿外侧横向宽度小于左右两个后支腿内侧横向间距;单个或两个前支腿全部位于车架左侧或右侧,单个或两个后支腿则全部位于车架另一侧;两个前支腿及两个后支腿的横向跨度一致且内侧横向间距均大于单个支腿外侧横向宽度,前后支腿整体相对左右错位大于单个支腿横向宽度。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交叉滑动支腿,下端配置有前脚轮的前支腿顶端通过前腿滑块定位于车架下面向后延伸的前腿纵向滑道上和/或下端配置有后脚轮的后支腿顶端通过后腿滑块定位于车架下面向前延伸的后腿纵向滑道上,当担架车姿态由高变低时,前腿滑块从中部滑向后部,后腿滑块从中部滑向前部,铰接于前支腿中部的支撑杆顶端铰接于车架前部和/或铰接于后支腿中部的支撑杆顶端铰接于车架后部,驱动支腿折叠的驱动器有多种安装形式,较佳的是连接于前腿滑块上的直线驱动器另一端与车架前部连接和/或连接于后腿滑块上的直线驱动器另一端与车架后部连接,所述前支腿与后支腿左右错开,所述前腿折叠驱动器与后腿折叠驱动器及其纵向滑道等均左右错开,用于前、后支腿交叉折叠。所述交叉滑动前支腿与后支腿左右错开的几种情形以及前腿纵向滑道与后腿纵向滑道左右错开的情形与前述交叉铰接前支腿与后支腿左右错开的情形类似。所述“滑块定位于车架下面的纵向滑道上”是指滑道有上下限位结构限制滑块脱离滑道,或者所述滑道有上限位结构,在重力作用下保持滑块不脱离滑道,可以直接用滑轮将支腿顶端定位于车架下面的纵向滑道上,所述滑轮是滑块的一种简化结构。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双铰接支腿,下端配置有前脚轮的前下支腿顶端通过第二横向铰接轴铰接于前上支腿下端和/或下端配置有后脚轮的后下支腿顶端通过第二横向铰接轴铰接于后上支腿下端,前上支腿顶端通过第一横向铰接轴铰接于车架前部和/或后上支腿顶端通过第一横向铰接轴铰接于车架后部,所述下支腿内侧左右间距大于上支腿外侧宽度,所述下支腿内部上下间距大于上支腿外形高度,用于上、下支腿沿第二横向铰接轴相对锐角交叉折叠或零度角完全交叉重叠。所述上支腿外形高度是指上支腿处于竖直状态时其顶端到第二横向铰接轴轴心的高度尺寸;所述下支腿内部上下间距是指下支腿处于竖直状态时其门框形下支腿内框底端至第二横向铰接轴轴心的高度尺寸,当所述门框形下支腿内框底端为脚轮轴时,所述下支腿内部上下间距等于脚轮轴与第二横向铰接轴的中心距减去脚轮轴的半径。为便于叙述,下面以A代表交叉铰接支腿,以B代表交叉滑动支腿,以C代表双铰接支腿,则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交叉铰接支腿或交叉滑动支腿或双铰接支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多种组合:A1-A2(1代表前支腿,2代表后支腿,下同),A1-B2,A1-C2,B1-B2,B1-C2,C1-B2和C1-C2。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铰接支腿上配置有扭簧和/或压簧,当支腿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扭簧和/或压簧处于自由状态或相对弹力较小状态,当折叠支腿时,所述扭簧和/或压簧弹力增加。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担架车还包括:横向平移托架和/或纵向平移托架,所述横向平移托架通过移动副与所述车架沿横向滑动连接;以适应车内狭小空间,在运送和检查的不同阶段平移至合适位置。所述纵向平移托架由一段或前后多段托架构成,每段之间通过横向铰接轴铰接,其中一段托架通过移动副与所述车架或横向平移托架沿纵向滑动连接。纵向平移托架可以完成车内平送患者进入检查区域。将多段平移托架折叠后,不仅能调整患者体位,还能减小电动担架车纵向尺寸,以便进入电梯等狭窄空间。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用于定位支腿并承载患者;/n脚轮,用于担架车推行和转向;以及/n前支腿和后支腿,用于连接车架和前、后脚轮,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交叉铰接支腿或交叉滑动支腿或双铰接支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用于定位支腿并承载患者;
脚轮,用于担架车推行和转向;以及
前支腿和后支腿,用于连接车架和前、后脚轮,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交叉铰接支腿或交叉滑动支腿或双铰接支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交叉铰接支腿,下端配置有前脚轮的前支腿顶端铰接于车架后部和/或下端配置有后脚轮的后支腿顶端铰接于车架前部,铰接于前支腿下部和/或铰接于后支腿下部的折叠驱动器顶端铰接于车架中部,所述前支腿与后支腿左右错开,所述前腿折叠驱动器与后腿折叠驱动器左右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交叉滑动支腿,下端配置有前脚轮的前支腿顶端通过滑块定位于车架下面向后延伸的纵向滑道上和/或下端配置有后脚轮的后支腿顶端通过滑块定位于车架下面向前延伸的纵向滑道上,铰接于前支腿中部的支撑杆顶端铰接于车架前部和/或铰接于后支腿中部的支撑杆顶端铰接于车架后部,所述前支腿与后支腿左右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支腿中至少有一组支腿为双铰接支腿,下端配置有前脚轮的前下支腿顶端通过第二横向铰接轴铰接于前上支腿下端和/或下端配置有后脚轮的后下支腿顶端通过第二横向铰接轴铰接于后上支腿下端,前上支腿顶端通过第一横向铰接轴铰接于车架前部和/或后上支腿顶端通过第一横向铰接轴铰接于车架后部,所述下支腿内侧左右间距大于上支腿外侧宽度,所述下支腿内部上下间距大于上支腿外形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支腿上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同飞盛子望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人合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