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77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焊接有固定箱,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螺纹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固定箱上设有驱动进气机构,所述固定箱的一侧设置有U形罩,U形罩上设置有与驱动进气机构相配合的出气降温机构,所述出气降温机构包括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在U形罩内侧的U形透气弹性垫,所述U形罩的内侧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U形透气弹性垫的顶部延伸至矩形槽内,所述矩形槽内设有固定管,固定管的顶端延伸至U形罩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根据实际对患者的创口处进行持续循环降温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满足使用需要,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
技术介绍
当前临床肢体皮肤烧伤是极为痛苦的,患者不仅要面临手术的风险,术后的康复护理同样至关重要,目前现有对肢体皮肤烧伤的创口护理普遍利用纱布将其包扎,但目前此类方法,存在以下缺点;用纱布包扎后,因透气效果差,从而会导致包扎位置温度升高,用纱布包扎不便于对包扎位置进行降温处理,易导致汗液产生,从而引起炎症等并发症,不利于伤口愈合,因此我们提出了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焊接有固定箱,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螺纹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固定箱上设有驱动进气机构,所述固定箱的一侧设置有U形罩,U形罩上设置有与驱动进气机构相配合的出气降温机构,所述出气降温机构包括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在U形罩内侧的U形透气弹性垫,所述U形罩的内侧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U形透气弹性垫的顶部延伸至矩形槽内,所述矩形槽内设有固定管,固定管的顶端延伸至U形罩的上方,所述固定管的顶端连通并固定有软管的一端,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箱内,固定管的底部密封接触有封堵板,固定管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杆,封堵板的顶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固定杆与对应的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壁与对应的固定杆的顶部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优选的,所述驱动进气机构包括密封滑动套设在固定箱内的活塞,所述活塞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焊接有横杆的一端,横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箱外并嵌套有滚珠,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偏心轮,滚珠远离固定箱的一侧与偏心轮靠近固定箱的一侧滚动接触,所述活塞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箱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内壁相焊接,所述固定箱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内壁上连通并固定有连接管,固定箱顶部的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冷却水,所述水箱的一侧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贯穿水箱延伸至固定箱内并连通固定有单向阀,单向阀位于活塞与固定箱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内壁之间,所述水箱的顶部一侧固定并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螺纹套装有管盖,单向阀的底部为出气口。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一侧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内粘接固定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内侧与进气管的外侧粘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的侧壁与进气管的外侧粘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侧壁与固定管的外侧粘接固定,所述固定管内固定套设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活塞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外侧与固定箱的侧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箱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横杆位于圆形孔内,圆形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的内侧与横杆的外侧滑动连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偏心轮、固定箱、活塞、横杆、第一弹簧、水箱、进气管、软管、U形罩、U形透气弹性垫、矩形槽、固定管、封堵板、固定杆、支撑块、凹槽、第二弹簧相配合,医护人员首先将U形罩放在卧床患者患肢外侧,启动驱动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转动前半圈时挤压滚珠并带动横杆向远离驱动电机的方向移动,横杆带动活塞移动并产生负压,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弹簧进行拉伸,进气管的进气口从外界吸气,冷却水对气体进行降温处理,气体经出气口进入到固定箱内,偏心轮转动后半圈时逐渐放松对滚珠的压力,第一弹簧弹力复位通过活塞挤压进入到固定箱内的气体,气体经软管进入到固定管内对封堵板进行挤压,气体通过封堵板带动两个支撑块向下移动,支撑块带动对应的第二凹槽向下移动并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气体经封堵板与固定管之间的缝隙流出并穿过U形透气弹性垫对患者的皮肤创口处进行散热,当偏心轮转动到后半圈最大值时,第二弹簧弹力复位通过两个支撑块带动同一个封堵板向上并对固定管进行封堵,驱动电机持续运转可以带动气体对创口处进行循环有效的降温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根据实际对患者的创口处进行持续循环降温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满足使用需要,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固定箱和水箱的内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U形罩的内部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电机、2偏心轮、3固定箱、4活塞、5横杆、6第一弹簧、7水箱、8进气管、9软管、10U形罩、11U形透气弹性垫、12矩形槽、13固定管、14封堵板、15固定杆、16支撑块、17凹槽、18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一侧焊接有固定箱3,底座的顶部另一侧螺纹固定有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的型号为65BM010HXE00,驱动电机1内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的型号为6ES721AB230XBB,固定箱3上设有驱动进气机构,固定箱3的一侧设置有U形罩10,U形罩10上设置有与驱动进气机构相配合的出气降温机构,出气降温机构包括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在U形罩10内侧的U形透气弹性垫11,U形罩10的内侧顶部开设有矩形槽12,U形透气弹性垫11的顶部延伸至矩形槽12内,矩形槽12内设有固定管13,固定管13的顶端延伸至U形罩10的上方,固定管13的顶端连通并固定有软管9的一端,软管9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箱3内,固定管13的底部密封接触有封堵板14,固定管13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杆15,封堵板14的顶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块16,两个支撑块1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17,固定杆15与对应的凹槽17滑动连接,凹槽17的顶部内壁与对应的固定杆15的顶部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18,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根据实际对患者的创口处进行持续循环降温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满足使用需要,有利于使用。本技术中,驱动进气机构包括密封滑动套设在固定箱3内的活塞4,活塞4靠近驱动电机1的一侧焊接有横杆5的一端,横杆5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箱3外并嵌套有滚珠,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偏心轮2,滚珠远离固定箱3的一侧与偏心轮2靠近固定箱3的一侧滚动接触,活塞4靠近驱动电机1的一侧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6的一端,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与固定箱3靠近驱动电机1的一侧内壁相焊接,固定箱3远离驱动电机1的一侧内壁上连通并固定有连接管,固定箱3顶部的固定安装有水箱7,水箱7内设有冷却水,水箱7的一侧设有进气管8,进气管8的一端贯穿水箱7延伸至固定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焊接有固定箱,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螺纹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固定箱上设有驱动进气机构,所述固定箱的一侧设置有U形罩,U形罩上设置有与驱动进气机构相配合的出气降温机构,所述出气降温机构包括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在U形罩内侧的U形透气弹性垫,所述U形罩的内侧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U形透气弹性垫的顶部延伸至矩形槽内,所述矩形槽内设有固定管,固定管的顶端延伸至U形罩的上方,所述固定管的顶端连通并固定有软管的一端,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箱内,固定管的底部密封接触有封堵板,固定管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杆,封堵板的顶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固定杆与对应的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壁与对应的固定杆的顶部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焊接有固定箱,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螺纹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固定箱上设有驱动进气机构,所述固定箱的一侧设置有U形罩,U形罩上设置有与驱动进气机构相配合的出气降温机构,所述出气降温机构包括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在U形罩内侧的U形透气弹性垫,所述U形罩的内侧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U形透气弹性垫的顶部延伸至矩形槽内,所述矩形槽内设有固定管,固定管的顶端延伸至U形罩的上方,所述固定管的顶端连通并固定有软管的一端,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箱内,固定管的底部密封接触有封堵板,固定管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杆,封堵板的顶部两侧均焊接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固定杆与对应的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壁与对应的固定杆的顶部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烧伤患处恒温护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进气机构包括密封滑动套设在固定箱内的活塞,所述活塞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焊接有横杆的一端,横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箱外并嵌套有滚珠,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偏心轮,滚珠远离固定箱的一侧与偏心轮靠近固定箱的一侧滚动接触,所述活塞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箱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内壁相焊接,所述固定箱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内壁上连通并固定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琴胡大海杨薛康刘佳琦焦晓春石雪芹张瑞王青曹洁刘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