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655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为两段式分体结构,左房盘面的近端与右房盘面的远端通过连接件相连,使得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从输送装置的鞘管中释放过程中,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可以更为灵活调整。当左房盘面释放并紧贴在房间隔缺损的左心房面侧后,在输送装置回撤过程中向后向下的拉力作用下,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之间的两段式分体结构能够使右房盘面在释放过程中可与左房盘面呈一定角度,而左房盘面扔锚固在房间隔缺损的左心房面侧,不易因输送装置的拉力而脱落,具有稳定的锚定效果,避免出现解纽扣现象。因此,本申请涉及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能够适应不同解剖形态的房间隔缺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技术介绍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主要形成于胎儿的生产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某种因素影响,心脏房间隔的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能闭合的缺损。对于房间隔缺损患者来说,由于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血液通常由左心房经房间隔缺损流入右心房,导致右心房的血液容量增大,引起右心室肥大,肺循环血量增加。房间隔缺损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yHypertension,PAH)、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心率失常(Arrhythmia)、中风(Stroke)、头晕(Dizziness)、昏厥(Syncope)等病症。通过微创介入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现已非常成熟。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根据房间隔缺损的形态、位置及缺损边缘组织特点,选择合适大小的封堵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多切面全方位的观察ASD的位置、大小、边缘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选择适宜大小的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目前临床上通常都是在TTE所测得的ASD最大直径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尺寸选择封堵器。ASD解剖形态变异很大,真正圆形或类圆形缺损少见,绝大多数ASD呈椭圆形缺损,甚至有的为长条形或不规则形。ASD介入治疗过程中先在左房打开封堵器左房伞面,并回撤输送系统使左房伞面紧贴房间隔,再释放右房伞面。由于输送系统回撤过程中产生向下向后的拉力,当ASD为平行于房间隔长轴的长椭圆形时,此向下向后的拉力使ASD形状变得更为细长,阻挡封堵器不易从左房脱落出来。当ASD为垂直于房间隔长轴的扁椭圆形ASD时,此向下向后的拉力使ASD形状变得更圆更大,封堵器极易从左房脱落出来,此情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解纽扣的原理相同,故我们称之为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解纽扣现象。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Amplatzer类型封堵器,其呈双盘片一体化结构,比如申请号为201521137262.9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心脏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又比如申请号为201520748139.4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心脏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其都是双盘片一体化结构。因此,上述现有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从输送装置中推出、释放时,左房盘面与右房盘面不可以分别调整;基于此,针对ASD垂直于房间隔长轴的扁椭圆形ASD,需要选择比通常更大尺寸的封堵器。但由于房间隔缺损距离二尖瓣等心内组织较近,大尺寸的封堵器会造成左房面伞盘压迫二尖瓣等并发症,从而造成封堵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其能够适应不同解剖形态的房间隔缺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所述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为两段式分体结构,所述左房盘面的近端与右房盘面的远端通过连接件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都是由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盘。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金属丝为镍钛合金丝。进一步地,所述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还包括用于阻隔血流的血流阻隔膜,所述血流阻隔膜平展地固定在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内。进一步地,所述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还包括近端集合点,所述左房盘面的近端和远端都由连接件约束固定、使左房盘面的远端侧为无铆结构,所述右房盘面的远端由连接件约束固定、近端由近端集合点约束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和近端集合点都包括固定连接的内钢套和外钢套,编织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的多根弹性金属丝固定在内钢套和外钢套之间、或紧配合地固定在内钢套中。进一步地,所述近端集合点的外钢套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用于和输送装置中的推送杆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房盘面的外径沿远端侧向近端侧的方向逐渐增加。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可以更为灵活调整,当左房盘面释放并紧贴在房间隔缺损的左心房面侧后,在输送装置回撤过程中向后向下的拉力作用下,左房盘面和右房盘面之间的两段式分体结构能够使右房盘面在释放过程中可与左房盘面呈一定角度,而左房盘面扔锚固在房间隔缺损的左心房面侧,不易因输送装置的拉力而脱落,具有稳定的锚定效果,避免出现解纽扣现象。因此,本申请涉及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能够适应不同解剖形态的房间隔缺损,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不需要选择比通常更大尺寸的封堵器也不容易出现术中脱落,也不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中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左房盘面11凹陷区2右房盘面3连接件4近端集合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位于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远端侧的左房盘面1、以及位于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近端侧的右房盘面2,左房盘面1和右房盘面2为两段式分体结构,即左房盘面1和右房盘面2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件,左房盘面1的近端与右房盘面2的远端再通过连接件3相连。上述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通过微创介入技术被植入并锚定在房间隔缺损处,左房盘面1锚定在房间隔缺损的左心房面侧,右房盘面2锚定在房间隔缺损的右心房面侧,连接件3在房间隔缺损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使用输送装置植入,输送装置包括鞘管和可移动且可转动地穿设在鞘管中的推送杆,推送杆可采用细杆件或钢缆等。输送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时,将推送杆与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近端相连、即与右房盘面2的近端相连,使推送杆向靠近手术操作者的方向拉动推送杆,则推送杆同步地拉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直至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全部被拉入鞘管中,在这过程中,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右房盘面2、连接件3和左房盘面1被先后拉入鞘管中,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由右房盘面2处先开始变形、并被逐渐拉成一条直线,最后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以直线状的形态被收拢在鞘管中。经微创介入手术将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房间隔缺损处时,使推送杆向远离手术操作者的方向推动推送杆,则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左房盘面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左房盘面(1)和右房盘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房盘面(1)和右房盘面(2)为两段式分体结构,所述左房盘面(1)的近端与右房盘面(2)的远端通过连接件(3)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左房盘面(1)和右房盘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房盘面(1)和右房盘面(2)为两段式分体结构,所述左房盘面(1)的近端与右房盘面(2)的远端通过连接件(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房盘面(1)和右房盘面(2)都是由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金属丝为镍钛合金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阻隔血流的血流阻隔膜,所述血流阻隔膜平展地固定在左房盘面(1)和右房盘面(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近端集合点(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闫伟赵天力龚善石白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普实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