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65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包括外承筒,所述外承筒的一端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指承板,所述外承筒靠近指承板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外承筒的内部安装有活动杆,且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另一端穿过定位板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外侧面套接有密封环圈,所述活动板远离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载板,所述T型载板的侧表面等距开设有承载槽,所述T型载板与定位板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一,所述T型载板的外端开设有堵槽,所述堵槽的内部安装有堵塞;通过设置的顶出机构,可以使得进入承载槽中的骨肿瘤组织快速顶出,且顶出比较干净,便于骨肿瘤组织清除,减轻后续清理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
本技术涉及活检针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
技术介绍
在外科手术中常常需要对骨肿瘤组织进行取样活检,以便对患者疾病进一步确诊。目前临床使用的骨肿瘤组织活检针是采用内外两个套筒结构设计的,外筒用于固定,内筒用于取样,但是却经常出现骨肿瘤组织从内筒脱出、导致取样失败的情况,使得术者不得不再次进行取样,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加大了医生的工作量,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影响治疗的效果;专利公开号:CN207136871U,公开了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可以有效地防止取样骨肿瘤组织从内筒脱落,提高活检针取样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负担,以利于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但是该装置使用时,骨肿瘤组织取出后,不便从活检针上清除下来,且取出过程中仍会有微量骨肿瘤阻止从线缝中流出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包括外承筒,所述外承筒的一端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指承板,所述外承筒靠近指承板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外承筒的内部安装有活动杆,且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另一端穿过定位板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外侧面套接有密封环圈,所述活动板远离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载板,所述T型载板的侧表面等距开设有承载槽,所述T型载板与定位板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一,所述T型载板的外端开设有堵槽,所述堵槽的内部安装有堵塞,所述T型载板的内部安装有顶出机构。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T型载板内部对应承载槽处安装的顶出板,所述顶出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的另一端与堵槽边沿重合,所述顶出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T型载板的内部对应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二。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与T型载板通过超声波焊接,所述堵塞与T型载板通过堵槽卡接。进一步地,所述指承板与外承筒一体成型,所述复位弹簧一的一端与定位板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连接,且所述外承筒远离指承板的一端敞口。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顶出杆和顶出板一体成型,所述复位弹簧二的一端与限位块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槽的内壁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弹簧自回式推杆活检针,可以在获取骨肿瘤组织后,自动回缩至外承筒内,能够做到承载槽与外承筒密闭,从而阻止骨肿瘤组织在移出时掉落。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顶出机构,可以使得进入承载槽中的骨肿瘤组织快速顶出,且顶出比较干净,便于骨肿瘤组织清除,减轻后续清理的工作难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的T型载板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的T型载板组装示意图。图中:1、外承筒;2、活动板;3、T型载板;5、堵塞;6、承载槽;7、密封环圈;8、活动杆;9、复位弹簧一;10、定位板;11、指承板;12、压板;13、顶出杆;14、限位槽;15、顶出板;16、限位块;17、复位弹簧二;18、堵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图3,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包括外承筒1,外承筒1的一端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指承板11,外承筒1靠近指承板11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0,外承筒1的内部安装有活动杆8,且活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2,另一端穿过定位板10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活动板2的外侧面套接有密封环圈7,活动板2远离活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载板3,T型载板3的侧表面等距开设有承载槽6,T型载板3与定位板10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一9,T型载板3的外端开设有堵槽18,堵槽18的内部安装有堵塞5,T型载板3的内部安装有顶出机构。其中,顶出机构包括T型载板3内部对应承载槽6处安装的顶出板15,顶出板15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顶出杆13,顶出杆13的另一端与堵槽18边沿重合,顶出杆1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T型载板3的内部对应限位块16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二17,待外承筒1至患者体外后,使得T型载板3伸出,然后取下堵塞5,这时从指头伸入堵槽18分别按压顶出杆13,限位块16在限位槽14内部活动挤压复位弹簧二17,使得顶出杆13和顶出板15沿着承载槽6外移,推着承载槽6内部的肿瘤组织排出,然后松开顶出杆13,这时顶出板15向T型载板3的内侧移动留出承载槽6的空间,清洗后,以便下次使用。其中,活动板2与T型载板3通过超声波焊接,堵塞5与T型载板3通过堵槽18卡接。其中,指承板11与外承筒1一体成型,复位弹簧一9的一端与定位板10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2连接,且外承筒1远离指承板11的一端敞口。其中,限位块16、顶出杆13和顶出板15一体成型,复位弹簧二17的一端与限位块16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槽14的内壁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得外承筒1伸入患者体内,这时T型载板3对准肿瘤组织,然后按压压板12使得T型载板3沿着外承筒1敞口的一端伸出扎入肿瘤组织中,复位弹簧一9会被拉伸,然后轻微转动活动杆8,这时T型载板3会跟着转动,使得肿瘤组织进入承载槽6内部,这时撤去对压板12的压力,复位弹簧一9回缩拉着T型载板3回到外承筒1的内部,承载槽6与外承筒1的内侧壁形成封闭空间,然后抽出外承筒1,能够做到肿瘤组织密闭,不会洒落,待外承筒1至患者体外后,使得T型载板3伸出,然后取下堵塞5,这时从指头伸入堵槽18分别按压顶出杆13,限位块16在限位槽14内部活动挤压复位弹簧二17,使得顶出杆13和顶出板15沿着承载槽6外移,推着承载槽6内部的肿瘤组织排出,然后松开顶出杆13,这时顶出板15向T型载板3的内侧移动留出承载槽6的空间,清洗后,以便下次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包括外承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承筒(1)的一端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指承板(11),所述外承筒(1)靠近指承板(11)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0),所述外承筒(1)的内部安装有活动杆(8),且所述活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2),另一端穿过定位板(10)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的外侧面套接有密封环圈(7),所述活动板(2)远离活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载板(3),所述T型载板(3)的侧表面等距开设有承载槽(6),所述T型载板(3)与定位板(10)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一(9),所述T型载板(3)的外端开设有堵槽(18),所述堵槽(18)的内部安装有堵塞(5),所述T型载板(3)的内部安装有顶出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包括外承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承筒(1)的一端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指承板(11),所述外承筒(1)靠近指承板(11)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0),所述外承筒(1)的内部安装有活动杆(8),且所述活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2),另一端穿过定位板(10)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的外侧面套接有密封环圈(7),所述活动板(2)远离活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载板(3),所述T型载板(3)的侧表面等距开设有承载槽(6),所述T型载板(3)与定位板(10)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一(9),所述T型载板(3)的外端开设有堵槽(18),所述堵槽(18)的内部安装有堵塞(5),所述T型载板(3)的内部安装有顶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骨肿瘤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T型载板(3)内部对应承载槽(6)处安装的顶出板(15),所述顶出板(15)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顶出杆(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宁吴丽霞周洋洋冯硕陈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