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62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鼻导管,两个所述鼻导管上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鼻塞,所述连通管的底部设有防脱落机构,所述连通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二氧化碳监测管,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贯穿连通管并延伸至其中一个鼻导管内,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分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在病人佩戴鼻导管吸氧管的同时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进而对病人实时的生命体征作出更为精确的判断,方便实用,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用呼吸测试测量新陈代谢率的外科用检查呼吸器官的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呼气末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在国外早已是术中必须配备的监测手段,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是将装置上的导管插入病人的鼻子中,导管末端连接监测仪,通过监测仪对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监测。目前,在病人手术并需要吸氧时,由于鼻导管吸氧管均未连接二氧化碳检测管,导致病人术中吸氧时无法同时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医护人员无法对病人实时的生命体征作出精确判断,病人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不能及时发现,由此导致抢救不及时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该装置能够在病人佩戴鼻导管吸氧管的同时对病人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进而对病人实时的生命体征作出更为精确的判断,方便实用,大大降低了监测成本,同时切实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率。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鼻导管,两个所述鼻导管上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鼻塞,所述连通管的底部设有防脱落机构,所述连通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二氧化碳监测管,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贯穿连通管并延伸至其中一个鼻导管内,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分流管,两个所述分流管远离连通管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分流接头,两个所述分流管均与分流接头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分流接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氧气导管,所述氧气导管上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所述氧气导管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接头。优选地,所述防脱落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通管底部的套管,所述套管上穿设有挂耳架。优选地,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包括穿设在在氧气导管上的流量调节器,所述流量调节器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相对的内侧壁之间共同滑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底部与氧气导管的侧壁相抵。优选地,所述氧气导管与第二接头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挂耳架包括连接杆及固定在连接杆两端且端部弯曲的挂钩,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中部。优选地,所述分流接头内设有连通腔,所述分流管与氧气导管均延伸至连通腔内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连通管上连接二氧化碳监测管,保证了为病人提供氧气的同时,对病人呼气末二氧化碳进行监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监测成本。2、设置流量调节机构,通过滚动流量调节器上的滚轮,调节氧气导管中氧气流量的大小,根据病人的需求快速调节氧气流量,操作快捷,方便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能够在病人佩戴鼻导管吸氧管的同时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实时掌握病人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可及时抢救,保证了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利于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中第二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通管、2鼻导管、3二氧化碳监测管、4第一接头、5套管、6挂耳架、61连接杆、62挂钩、7分流管、8分流接头、9流量调节器、10通槽、11滚轮、12氧气导管、13第二接头、14鼻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包括连通管1,连通管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鼻导管2,两个鼻导管2上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鼻塞14,连通管1的底部设有防脱落机构,防脱落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通管1底部的套管5,套管5上穿设有挂耳架6,挂耳架6包括连接杆61及固定在连接杆61两端的挂钩62,该挂钩62端部弯曲,便于挂在耳部。连接杆61穿过套管5,即套管5套设在所述连接杆61中部。该挂耳架6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挂在耳部固定效果好,避免鼻导管2、连通管1、二氧化碳监测管3脱落或移位。连通管1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二氧化碳监测管3,二氧化碳监测管3贯穿连通管1并延伸至其中一个鼻导管2内。二氧化碳监测管3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4,用于外接二氧化碳监测管路,该管路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通过在连通管1上连接二氧化碳监测管3,保证了为病人提供氧气的同时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使用方便,监测成本低。连通管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分流管7,两个分流管7远离连通管1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分流接头8,分流接头8内设有连通腔,分流接头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氧气导管12,分流管7与氧气导管12均延伸至连通腔内部,实现了两个分流管7和氧气导管12与分流接头8的内部连通。氧气导管12上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流量调节机构包括穿设在在氧气导管12上的流量调节器,流量调节器上开设有通槽10,通槽10相对的内侧壁之间共同滑动连接有滚轮11,滚轮11的底部与氧气导管12的侧壁相抵,滚轮11在通槽10内朝一个方向滚动时可逐渐压紧(或放松)氧气导管12,以此调节氧气导管12内的氧气流量,满足根据病人需求快速调节氧气流量的要求,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高。氧气导管12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接头13,氧气导管12与第二接头13螺纹连接,便于拆装,通过第二接头13连接氧气瓶等供氧设备。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当需要对病人提供氧气并需要对病人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时,首先,医务人员将第一接头4接到二氧化碳监测管路上,将第二接头13接到氧气瓶上,同时滚动流量调节器9上的滚轮11,调节氧气导管12中氧气流量的大小使其满足病人需求,然后将鼻导管2插入病人的鼻孔中,将挂耳架6挂设在病人的耳朵上,氧气瓶中的氧气通过氧气导管12、分流管7、鼻导管2被病人吸入体内,病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则通过鼻导管2、二氧化碳监测管3进入二氧化碳监测管路中,二氧化碳监测管路上连接的监测仪对病人呼气末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分析出的数据通过显示屏传递给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根据显示的数据实时掌握病人生命体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包括连通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鼻导管(2),两个所述鼻导管(2)上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鼻塞(14),所述连通管(1)的底部设有防脱落机构,所述连通管(1)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二氧化碳监测管(3),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3)贯穿连通管(1)并延伸至其中一个鼻导管(2)内,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3)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4),所述连通管(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分流管(7),两个所述分流管(7)远离连通管(1)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分流接头(8),所述分流接头(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氧气导管(12),所述氧气导管(12)上设有流量调节机构并在自由端设有第二接头(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包括连通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鼻导管(2),两个所述鼻导管(2)上均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鼻塞(14),所述连通管(1)的底部设有防脱落机构,所述连通管(1)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二氧化碳监测管(3),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3)贯穿连通管(1)并延伸至其中一个鼻导管(2)内,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3)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头(4),所述连通管(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分流管(7),两个所述分流管(7)远离连通管(1)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分流接头(8),所述分流接头(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氧气导管(12),所述氧气导管(12)上设有流量调节机构并在自由端设有第二接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落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通管(1)底部的套管(5),所述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兰芝毛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