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2296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09
一种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及其使用方法,在支具本体上设置矫正气囊,通过矫正气囊充气膨胀对矫正力作用点施加压力,或者将支具本体设置为内层支具和外层支具两部分,在内层支具和外层支具之间设置矫正气囊,通过矫正气囊充气膨胀带动内层支具上的施力区域对矫正力作用点施加压力,从而提高矫形器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贴合度和支持度;在整个矫形过程中矫正气囊可以根据矫正情况进行充气程度调节,在脊柱不断回位的过程中,通过各矫正气囊的充气度适应性变化能够持续为脊柱提供矫正力,避免恢复中出现断崖式矫正力丧失,以提高矫正效果;矫正恢复过程中,无需阶段性更换新的矫形器,使用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说是一种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脊柱侧弯畸形会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内脏的功能,重症患者会危及生命。现有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大多为机械式的简单矫形,在前后两个纵向固定架上,连接有与人体结构基本一致的硬塑料板,如果矫形量过小,几乎没有矫形作用,如果矫形量过大,患者会感觉很不舒服,甚至造成伤害,而且矫形器的支具本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保证各位置与人体之间都保持同样的贴合度和矫形力度,从而有可能会导致在某一矫正力作用点产生压力过于集中,而另一矫正力作用点则受力不足,致使使用者在矫形过程中极为不适。另外,在矫形的过程中传统的矫形器无法及时根据脊柱的矫形回复进程进行适应性调节,只能够阶段性更换全新的矫形器,导致使用成本较高。采用3D打印的方法生产出的矫形器虽然具有与患者适配度高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矫形强度不够,容易在使用中发生矫形效果下降的问题,而且也需要根据矫正进程进行矫形器的多次打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支具本体和固定装置,支具本体构成包裹使用者身体并提供约束矫形背压的主体结构,支具本体上设置供穿脱的开口,固定装置与支具本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连接,并将支具本体开口两侧连接固定,支具本体内侧设置至少两个矫正气囊,各矫正气囊分别对应设置在支具本体的矫正力作用点;对应各矫正气囊设置充气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所述的充气装置包括电动充气泵和控制单元,气压显示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电动充气泵、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接,通过控制单元设置矫正气囊内部的预定气压值,电动充气泵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为矫正气囊充气,压力传感器采集矫正气囊中的实际气压值并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实际气压值对电动充气泵进行反馈动作控制;矫正气囊设置稳压管路,稳压管路中设置稳压阀,矫正气囊通过稳压管路与外部高压气瓶选择性连接。所述的矫正气囊包括气囊本体、外衬板和内衬板,气囊本体的背面与内衬板相固定,内衬板与外衬板分别位于支具本体的内外两侧,且内衬板与外衬板之间通过穿过支具本体的多个螺钉连接固定。所述的气囊本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且彼此隔离的气室,各气室中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电动充气泵的出气口设置主气道,主气道与分流器相连接,各气室分别通过副气道与分流器相连,分流器对应各副气道分别设置电磁阀,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接;内衬板中间位置、外衬板中间位置和支具本体上对应位置分别设置通孔,副气道管路与压力传感器的线路由通孔穿出;控制单元中设置计时器和存储器。所述的内衬板与外衬板之间的螺钉围绕通孔设置,内衬板上对应各螺钉的连接位置设置十字通槽,螺钉的钉帽对应于内衬板,螺母对应于外衬板,各钉帽与内衬板之间分别设置垫片,内衬板通过通槽相对于螺钉的顶杆位移。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支具本体和固定装置,支具本体构成包裹使用者身体并提供约束矫形背压的主体结构,支具本体上设置供穿脱的开口,固定装置与支具本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连接,并将支具本体开口两侧连接固定,支具本体包括外层支具、内层支具和矫正气囊,外层支具为整体结构,内层支具由至少两个施力区域相连接,外层支具与内层支具相互连接,在各施力区域与外层支具之间分别对应设置矫正气囊,矫正气囊分别对应设置在矫正力作用点,且矫正气囊间相互隔离,各气囊分别连接充气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所述的充气装置包括电动充气泵和控制单元,压力显示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电动充气泵、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接,通过控制单元设置矫正气囊内部的预定气压值,电动充气泵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为矫正气囊充气,压力传感器采集矫正气囊中的实际气压值并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实际气压值对电动充气泵进行反馈动作控制;矫正气囊设置稳压管路,稳压管路中设置稳压阀,矫正气囊通过稳压管路与外部高压气瓶选择性连接。对应同一施力区域设置多个相互彼此隔离的矫正气囊,各矫正气囊中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电动充气泵的出气口设置主气道,主气道与分流器相连接,各矫正气囊分别通过副气道与分流器相连,分流器对应各副气道分别设置电磁阀,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控制单元中设置计时器和存储器。所述的充气装置为手动加压装置,压力显示装置为气压表。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测量使用者的脊柱侧弯数据,制定矫形方案;B、根据上述脊柱侧弯数据3D打印支具本体的外层支具,在外层支具上设置固定装置;C、根据脊柱侧弯数据和矫形方案3D打印内层支具和施力区域;D、对应各施力区域在外层支具和内层支具间设置矫正气囊;E、通过充气装置为各矫正气囊充气,根据压力显示装置将矫正气囊的气压值调节至预设值;F、各施力区域对矫正力作用点施加压力。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中,在支具本体上设置矫正气囊,通过矫正气囊充气膨胀对矫正力作用点施加压力,或者将支具本体设置为内层支具和外层支具两部分,在内层支具和外层支具之间设置矫正气囊,通过矫正气囊充气膨胀带动内层支具上的施力区域对矫正力作用点施加压力,从而提高矫形器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贴合度和支持度,穿脱也更加方便;在整个矫形过程中提供矫正力的矫正气囊可以根据矫形佩戴者的矫正情况随时进行充气程度调节,矫形过程是一个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的过程,在脊柱不断回位的过程中,通过各矫正气囊的充气度适应性变化能够持续为脊柱提供矫正力,避免恢复中出现断崖式矫正力丧失,以提高矫正效果;矫正恢复过程中,无需阶段性更换新的矫形器,只需通过对矫正气囊进行适应性的充放气就能够达到适当的矫形效果,使用成本更低;对应同一施力区域设置多个独立的矫正气囊能够实现对矫正力作用点更加精确的控制,从而获得更好的矫形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矫正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支具本体1和固定装置2,支具本体构成包裹使用者身体并提供约束矫形背压的主体结构,支具本体上设置供穿脱的开口,固定装置与支具本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连接,使用者穿戴好支具本体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支具本体和固定装置,支具本体构成包裹使用者身体并提供约束矫形背压的主体结构,支具本体上设置供穿脱的开口,固定装置与支具本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连接,并将支具本体开口两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支具本体内侧设置至少两个矫正气囊,各矫正气囊分别对应设置在支具本体的矫正力作用点;对应各矫正气囊设置充气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支具本体和固定装置,支具本体构成包裹使用者身体并提供约束矫形背压的主体结构,支具本体上设置供穿脱的开口,固定装置与支具本体的开口两侧分别连接,并将支具本体开口两侧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支具本体内侧设置至少两个矫正气囊,各矫正气囊分别对应设置在支具本体的矫正力作用点;对应各矫正气囊设置充气装置和压力显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包括电动充气泵和控制单元,气压显示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电动充气泵、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接,通过控制单元设置矫正气囊内部的预定气压值,电动充气泵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为矫正气囊充气,压力传感器采集矫正气囊中的实际气压值并传输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实际气压值对电动充气泵进行反馈动作控制;矫正气囊设置稳压管路,稳压管路中设置稳压阀,矫正气囊通过稳压管路与外部高压气瓶选择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在于:矫正气囊包括气囊本体、外衬板和内衬板,气囊本体的背面与内衬板相固定,内衬板与外衬板分别位于支具本体的内外两侧,且内衬板与外衬板之间通过穿过支具本体的多个螺钉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气囊本体包括多个相互连接且彼此隔离的气室,各气室中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电动充气泵的出气口设置主气道,主气道与分流器相连接,各气室分别通过副气道与分流器相连,分流器对应各副气道分别设置电磁阀,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接;内衬板中间位置、外衬板中间位置和支具本体上对应位置分别设置通孔,副气道管路与压力传感器的线路由通孔穿出;控制单元中设置计时器和存储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内衬板与外衬板之间的螺钉围绕通孔设置,内衬板上对应各螺钉的连接位置设置十字通槽,螺钉的钉帽对应于内衬板,螺母对应于外衬板,各钉帽与内衬板之间分别设置垫片,内衬板通过通槽相对于螺钉的顶杆位移。


6.一种基于压力控制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支具本体和固定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华吴贤忠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东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