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15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包括捕鱼笼,所述捕鱼笼底端正面和两侧均嵌入安装有锥形鱼篓,所述捕鱼笼顶端中部滑动连接有投料机构,所述投料机构包括放置板、海绵块、圆型网柱、连接杆、圆盘、倾斜杆、配重块、连接绳、鱼饵和凹槽,所述捕鱼笼顶端中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投料机构,通过投料机构的放置板、海绵块、圆型网柱能够便于鱼饵的安装,降低了鱼饵的安装难度,通过连接杆、圆盘、倾斜杆和配重块,同时能够对鱼饵进行配重,进而使鱼饵能够进入到捕鱼笼底部,而配重块的凹槽,能够防止外界的水流直接将鱼饵带走,从而能够增加鱼饵的使用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集装置
,具体为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鮡科是一种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类生物,分布于南亚印度河水系到中国长江、台湾及印度尼西亚州区,鮡科鱼类主要栖息在山区河流及激流小溪的水底,体色灰暗或具斑块,以与底栖环境相协调;现有的鮡科鱼类采集装置都是工作人员将鱼饵直接投入到捕鱼笼内部,造成鮡科鱼类对鱼饵进行进食,同时使得外界的水流将鱼饵带走,从而降低了鱼饵的使用时间,导致鱼饵的使用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鮡科鱼类采集装置都是工作人员将鱼饵直接投入到捕鱼笼内部,造成鮡科鱼类对鱼饵进行进食,同时使得外界的水流将鱼饵带走,从而降低了鱼饵的使用时间,导致鱼饵的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包括捕鱼笼,所述捕鱼笼底端正面和两侧均嵌入安装有锥形鱼篓,所述捕鱼笼顶端中部滑动连接有投料机构,所述投料机构包括放置板、海绵块、圆型网柱、连接杆、圆盘、倾斜杆、配重块、连接绳、鱼饵和凹槽;所述捕鱼笼顶端中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底端四角处对应捕鱼笼网孔位置处卡接有海绵块,所述放置板底端位于捕鱼笼内壁中部位置处连接有圆型网柱;所述放置板内壁中部位于圆型网柱内壁中部位置处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对应放置板顶端中部位置处焊接有圆盘,所述连接杆底端位于圆型网柱内部位置处焊接有倾斜杆,所述倾斜杆底端焊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外表面和圆型网柱内壁边部之间相互贴合;所述配重块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杆底端中部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底端位于凹槽内部缠绕有鱼饵。优选的,所述圆型网柱底端边部对应捕鱼笼顶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型网柱和捕鱼笼之间通过圆孔连接,所述圆型网柱外表面边部等距开设有定位孔。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和放置板之间通过倾斜杆和连接杆连接,所述配重块和放置板之间倾斜杆和圆盘限位。所述捕鱼笼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包括弧形过滤网、底层过滤网、连接块、定位柱、插销、连接网、固定块、锥形网、环形网、纤维丝和铁块;所述捕鱼笼外表面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弧形过滤网,所述弧形过滤网底端对应捕鱼笼一侧边部位置处缝合连接有底层过滤网,所述弧形过滤网顶端和底层过滤网一端均缝合连接有连接块,一个所述连接块顶端一侧贯穿连接有插销,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熔铸有定位柱;另一个所述连接块一端中部缝合连接有连接网,所述连接网顶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弧形过滤网、底层过滤网和捕鱼笼正面边部位置处缝合连接有锥形网,所述锥形网背面中部和捕鱼笼一侧的锥形鱼篓之间缝合连接有环形网;所述底层过滤网底端边部等距缝合连接有纤维丝,所述纤维丝底端中部连接有铁块。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定位柱连接,一个所述连接块和捕鱼笼之间通过插销连接,所述插销位于捕鱼笼的网孔内部。所述锥形鱼篓背面边部贴合连接有防逃机构,所述防逃机构包括转动网、转动柱、轴承、定位杆、复位弹簧、L型杆、圆环、立柱、槽口和指示杆;所述锥形鱼篓背面边部贴合连接有转动网,所述转动网一侧中部贯穿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外表面顶端和底端对应捕鱼笼内壁顶部和底部位置处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一端中部焊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中部对应轴承外表面边部位置处焊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焊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一端对应转动柱外表面位置处焊接有圆环;所述转动柱顶端中部焊接有立柱,所述立柱顶端一侧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壁中部卡接有指示杆。优选的,所述轴承内圈和转动柱之间卡接连接,所述轴承外圈和捕鱼笼之间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指示杆外表面贴附有反光膜,所述指示杆一端形状为锥形。所述捕鱼笼背面两侧均焊接有显示机构,所述显示机构包括固定板、圆柱、锥形头、限位槽、塑料块、塑料杆和浮球;所述捕鱼笼背面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壁中部滑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底端中部焊接有锥形头;所述圆柱内壁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底部设置有塑料块,所述塑料块顶端位于圆柱内壁中部位置处卡接有塑料杆,所述塑料杆顶端中部设置有浮球。优选的,所述塑料杆和圆柱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塑料杆顶端对应圆柱内壁顶端位置处开设有限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设置有投料机构,通过投料机构的放置板、海绵块、圆型网柱能够便于鱼饵的安装,降低了鱼饵的安装难度,通过连接杆、圆盘、倾斜杆和配重块,同时能够对鱼饵进行配重,进而使鱼饵能够进入到捕鱼笼底部,而配重块的凹槽,能够防止外界的水流直接将鱼饵带走,从而能够增加鱼饵的使用时长。2、通过引导机构的弧形过滤网和底层过滤网,能够对河流内部的鮡科鱼类进行导流,防止鮡科鱼类沿着河流内部发生游走的现象,通过锥形网和环形网,能够便于鮡科鱼类进入到捕鱼笼内部,降低了鮡科鱼进入到捕鱼笼内部的难度,同时利用连接块、定位柱、插销、连接网和固定块,能够对弧形过滤网和底层过滤网进行固定,防止弧形过滤网和底层过滤网在河流内部发生晃动的现象。3、通过转动网、转动柱和轴承,能够对锥形鱼篓一端进行堵塞,防止捕鱼笼内部的鱼类沿着锥形鱼篓发生逃脱的现象,而利用定位杆、复位弹簧、L型杆和圆环,能够便于对打开后转动网进行回位,进而便于锥形鱼篓一端进行对此堵塞,同时利用立柱和指示杆,能够便于人员观看鱼类是否进入到捕鱼笼内部。4、通过固定板、圆柱和锥形头,能够便于捕鱼笼和河流之间进行连接固定,防止捕鱼笼在河流内部发生晃动的现象,同时利用限位槽、塑料块、塑料杆和浮球,能够便于对捕鱼笼进行查找,降低了捕鱼笼的查找难度;综上所述,通过投料机构,能够便于鱼饵进入到捕鱼笼底部,同时能够对鱼饵进行固定和限位,防止鱼饵因水流的带动而发生移位的现象,进而能够增加鱼饵的使用时长,通过引导机构,能够鱼类进行引导,从而便于鱼类进入到捕鱼笼内部,降低了鱼类进入到捕鱼笼内部的难度,通过防逃机构,能够防止鱼类在捕鱼笼内部发生逃脱的现象,通过显示机构,能够便于对捕鱼笼进行固定,同时能够便于使用人员对捕鱼笼进行寻找。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捕鱼笼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捕鱼笼的后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引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防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复位弹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投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配重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显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捕鱼笼;2、锥形鱼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包括捕鱼笼(1),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鱼笼(1)底端正面和两侧均嵌入安装有锥形鱼篓(2),所述捕鱼笼(1)顶端中部滑动连接有投料机构(3),所述投料机构(3)包括放置板(301)、海绵块(302)、圆型网柱(303)、连接杆(304)、圆盘(305)、倾斜杆(306)、配重块(307)、连接绳(308)、鱼饵(309)和凹槽(310);/n所述捕鱼笼(1)顶端中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板(301),所述放置板(301)底端四角处对应捕鱼笼(1)网孔位置处卡接有海绵块(302),所述放置板(301)底端位于捕鱼笼(1)内壁中部位置处连接有圆型网柱(303);/n所述放置板(301)内壁中部位于圆型网柱(303)内壁中部位置处滑动连接有连接杆(304),所述连接杆(304)顶端对应放置板(301)顶端中部位置处焊接有圆盘(305),所述连接杆(304)底端位于圆型网柱(303)内部位置处焊接有倾斜杆(306),所述倾斜杆(306)底端焊接有配重块(307),所述配重块(307)外表面和圆型网柱(303)内壁边部之间相互贴合;/n所述配重块(307)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310),所述连接杆(304)底端中部连接有连接绳(308),所述连接绳(308)底端位于凹槽(310)内部缠绕有鱼饵(30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包括捕鱼笼(1),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鱼笼(1)底端正面和两侧均嵌入安装有锥形鱼篓(2),所述捕鱼笼(1)顶端中部滑动连接有投料机构(3),所述投料机构(3)包括放置板(301)、海绵块(302)、圆型网柱(303)、连接杆(304)、圆盘(305)、倾斜杆(306)、配重块(307)、连接绳(308)、鱼饵(309)和凹槽(310);
所述捕鱼笼(1)顶端中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板(301),所述放置板(301)底端四角处对应捕鱼笼(1)网孔位置处卡接有海绵块(302),所述放置板(301)底端位于捕鱼笼(1)内壁中部位置处连接有圆型网柱(303);
所述放置板(301)内壁中部位于圆型网柱(303)内壁中部位置处滑动连接有连接杆(304),所述连接杆(304)顶端对应放置板(301)顶端中部位置处焊接有圆盘(305),所述连接杆(304)底端位于圆型网柱(303)内部位置处焊接有倾斜杆(306),所述倾斜杆(306)底端焊接有配重块(307),所述配重块(307)外表面和圆型网柱(303)内壁边部之间相互贴合;
所述配重块(307)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310),所述连接杆(304)底端中部连接有连接绳(308),所述连接绳(308)底端位于凹槽(310)内部缠绕有鱼饵(3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型网柱(303)底端边部对应捕鱼笼(1)顶端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型网柱(303)和捕鱼笼(1)之间通过圆孔连接,所述圆型网柱(303)外表面边部等距开设有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307)和放置板(301)之间通过倾斜杆(306)和连接杆(304)连接,所述配重块(307)和放置板(301)之间倾斜杆(306)和圆盘(305)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鮡科鱼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鱼笼(1)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机构(4),所述引导机构(4)包括弧形过滤网(401)、底层过滤网(402)、连接块(403)、定位柱(404)、插销(405)、连接网(406)、固定块(407)、锥形网(408)、环形网(409)、纤维丝(410)和铁块(411);
所述捕鱼笼(1)外表面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弧形过滤网(401),所述弧形过滤网(401)底端对应捕鱼笼(1)一侧边部位置处缝合连接有底层过滤网(402),所述弧形过滤网(401)顶端和底层过滤网(402)一端均缝合连接有连接块(403),一个所述连接块(403)顶端一侧贯穿连接有插销(405),两个所述连接块(403)之间熔铸有定位柱(404);
另一个所述连接块(403)一端中部缝合连接有连接网(406),所述连接网(406)顶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块(407),所述弧形过滤网(401)、底层过滤网(402)和捕鱼笼(1)正面边部位置处缝合连接有锥形网(408),所述锥形网(408)背面中部和捕鱼笼(1)一侧的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刘海平曾本和王晶晶王且鲁王万良王金林周建设吴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广州千江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