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隔离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210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外隔离散热系统,包括用于与被散热产品内部空间连通的热风循环机构、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冷风循环机构、用于将热风循环机构的热风与冷风循环机构的冷风进行换热的换热机构。本申请通过热风循环机构将热量通过风不断循环的带到换热机构上;冷风循环机构将冷风不断循环带着经过换热机构,通过换热机构可以将被散热产品内部空间的热量带离,且冷风循环机构产生的风不直接经过被散热产品内部,所以既将被散热产品内部温度保持在系统要求温度范围内,又不会让冷风循环机构带来的沙尘、雨水等进入散热产品内部,避免造成内部电子器件的损坏,以及结构件的生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外隔离散热系统
本技术属于散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内外隔离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卫星通讯行业中车载Ku频段动中通,用于移动接收的天线装置。产品用于军用装甲车上通讯设备。由于系统需要,车载动中通产品内部有大功率放大器,长时间运行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此造成产品内部温度升高,如果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发到外部,会造成设备内部电子器件高温失效,且过热还会对产品内部的电气元件造成损坏。现有技术是直接采用一组风扇,一个进风,一个出风,将系统内部热量散出到外部,外部沙尘和雨水会随风进入系统,造成内部电子器件损坏,结构件生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方研发出了内外隔离散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内外隔离散热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内外隔离散热系统,包括:用于与被散热产品内部空间连通的热风循环机构;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冷风循环机构;用于将热风循环机构的热风与冷风循环机构的冷风进行换热的换热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内外隔离散热系统;本申请通过热风循环机构将热量通过风不断循环的带到换热机构上;冷风循环机构将冷风不断循环带着经过换热机构,通过换热机构可以将被散热产品内部空间的热量带离,且冷风循环机构产生的风不直接经过被散热产品内部,所以既将被散热产品内部温度保持在系统要求温度范围内,又不会让冷风循环机构带来的沙尘、雨水等进入散热产品内部,避免造成内部电子器件的损坏,以及结构件的生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散热组件分别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中散热器上盖板与散热器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散热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上腔体和下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第一风道与散热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内循环风扇;2-第一外风扇组件;21-第一连通管;22-第一过滤组件;23-第一外循环风扇;3-散热组件;31-散热器上盖板;32-散热器下盖板;33-散热腔体;331-上腔体;332-下腔体;4-第二内循环风扇;5-第二外风扇组件;51-第二连通管;52-第二过滤组件;53-第二外循环风扇;6-第一连接风道;61-风道壳体;62-上风道;63-下风道;7-第二连接风道;8-产品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内外隔离散热系统,包括:用于与被散热产品内部空间连通的热风循环机构;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冷风循环机构;用于将热风循环机构的热风与冷风循环机构的冷风进行换热的换热机构。本实施例工作时候,通过热风循环机构将热量通过风不断循环的带到换热机构上;冷风循环机构将冷风不断循环带着经过换热机构,通过换热机构可以将被散热产品内部空间的热量带离,且冷风循环机构产生的风不直接经过被散热产品内部,所以既将被散热产品内部温度保持在系统要求温度范围内,又不会让冷风循环机构带来的沙尘、雨水等进入散热产品内部,避免造成内部电子器件的损坏,以及结构件的生锈。此处强调冷风循环机构产生的冷风不会进入到被散热产品内部。如图1-6、9所示,换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3,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腔体33,散热腔体33形成有上腔体331、下腔体332,上腔体331用于与热风循环机构中热风的接触,下腔体332用于与冷风循环机构中冷风的接触。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腔体331和下腔体332均为一腔体然后通过多个隔板隔开成多个均匀的小腔体,以此来增大与冷风或者热风的接触面积,便于进行热量的传递。散热腔体33为铝合金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体33为银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体33为铜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体33为银合金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体33为铜合金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体33为铝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体33为具体良好散热特性的材料制成。如图1-7、9所示,热风循环机构包括:用于形成流动热风的第一内循环风扇1。在一般情况下热风循环机构只需要采用一个风扇即可形成流动热风;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形成持续性流动热风的装置,并不仅限于风扇;如图5、8所示,热风循环机构还包括散热器上盖板31,散热器上盖板31与上腔体331组合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热风风道。设置热风风道的作用是在一定区域内加快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如图1-6所示,热风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二内循环风扇4,第一内循环风扇1置于上腔体331的一端,第一内循环风扇1的进风端置于被散热产品内部,第一内循环风扇1的出风端与热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第二内循环风扇4置于上腔体331的另一端,第二内循环风扇4的出风端置于被散热产品内部,第二内循环风扇4的进风端与热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设置第二内循环风扇4的目的是与第一内循环风扇1配合,第一内循环风扇1送风,第二内循环风扇4抽风;可加快热风在热风风道内的流动;如图1-6、9所示,冷风循环机构包括:用于形成流动热风的第一外风扇组件2。在一般情况下冷风循环机构只需要采用一个第一外风扇组件2即可形成流动冷风;如图5、8所示,热风循环机构还包括散热器下盖板32,散热器下盖板32与下腔体332组合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冷风风道。设置冷风风道的作用是在一定区域内加快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如图1-6所示,热风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二外风扇组件5,第二外风扇组件5的进风端置于外部空气中,第一外风扇组件2的出风端与冷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第二外风扇组件5的进风端与冷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第二外风扇组件5的出风端置于外部空气中。设置第二外风扇组件5的目的是与第一外风扇组件2配合,第一外风扇组件2送风,第二外风扇组件5抽风;可加快冷风在冷风风道内的流动;如图1-6所示,散热腔体33形成为弧形。这种特殊形状的设置可以起到增加冷风与热风换热的路程,亦不会起到阻碍风的流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体33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例如直线形、S型等。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风扇组件2包括第一连通管21、第一过滤组件22、第一外循环风扇23,第一过滤组件22设置在第一外循环风扇23的进风端上,并用于过滤空气,第一外循环风扇23的出风端与第一连通管2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通管21的另一端将风传输至冷风风道的进风口;第二外风扇组件5包括第二连通管51、第二过滤组件52、第二外循环风扇53,第二过滤组件52设置在第二外循环风扇53的出风端上,并用于过滤空气,第二外循环风扇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外隔离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与被散热产品内部空间连通的热风循环机构;/n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冷风循环机构;/n用于将热风循环机构的热风与冷风循环机构的冷风进行换热的换热机构;换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腔体,散热腔体形成有上腔体、下腔体,上腔体用于与热风循环机构中热风的接触,下腔体用于与冷风循环机构中冷风的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外隔离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被散热产品内部空间连通的热风循环机构;
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冷风循环机构;
用于将热风循环机构的热风与冷风循环机构的冷风进行换热的换热机构;换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腔体,散热腔体形成有上腔体、下腔体,上腔体用于与热风循环机构中热风的接触,下腔体用于与冷风循环机构中冷风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隔离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散热腔体为铝合金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内外隔离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风循环机构包括:
用于形成流动热风的第一内循环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外隔离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风循环机构还包括散热器上盖板,散热器上盖板与上腔体组合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热风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外隔离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风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二内循环风扇,第一内循环风扇置于上腔体的一端,第一内循环风扇的进风端置于被散热产品内部,第一内循环风扇的出风端与热风风道的进风口连通;第二内循环风扇置于上腔体的另一端,第二内循环风扇的出风端置于被散热产品内部,第二内循环风扇的进风端与热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天马宁袁菁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盟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