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000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入端与接收线圈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接电阻Rs后接地,电阻Rs的前端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工作状态;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池,用于给电池充电;所述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并联有分流电路,分流电路上的控制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控制器内的电池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在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与负载接地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可有效保护电池,提高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属于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无线充电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方案被广泛应用到蓝牙耳机,无线电动牙刷,手机等。为了减少充电时间,某些无线充电方案提供1C(1000mAh的电池用1000mA电流充电称为1C充电)或更高充电电流,高倍率充电的优点是充电时间快,缺点是需要对电池质量和安全管理要求高。所以本领域技术急需要解决无线充电在保证电池安全前提下,更快充电的问题,用于带来给用户更佳的电器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芯片、控制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入端与接收线圈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接电阻Rs后接地,电阻Rs的前端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工作状态;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池,用于给电池充电;所述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并联有分流电路,分流电路上的控制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控制器内的电池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在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与负载接地端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流电路,包括电阻Rc1、电阻Rc2,电阻Rc1与控制开关K1相串联,电阻Rc2与控制开关K2相串联,两个串联支路均并联在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控制开关K1、K2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流电路,包括电阻Rc,所述电阻Rc与控制开关K1串联后并联在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所述控制开关K1上还分别与电阻R1,电阻R2与控制开关K2的串联支路相并联;控制开关K1、K2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采用SGD5141芯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开关K1、K2采用NMOS管。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开关K1、K2采用NPN管。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接收电路、电池电压监测电路、开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工作状态;所述电池电压监测电路用于被充电池端的实时电压;所述开关信号输出电路用于根据电池实时电压情况,开启和关闭控制开关。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采用无线充电接收芯片与分流电路相配合的电路结构,可有效调节电池在不同电压下的充电电流,达到对电池充电的有效管理。本设计结构合理,可有效保护电池,提高充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芯片、控制器,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入端与接收线圈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接电阻Rs后接地,电阻Rs的前端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工作状态;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池,用于给电池充电;所述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并联有分流电路,分流电路上的控制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控制器内的电池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在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与负载接地端之间。如图1所示,所述分流电路,包括电阻Rc1、电阻Rc2,电阻Rc1与控制开关K1相串联,电阻Rc2与控制开关K2相串联,两个串联支路均并联在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控制开关K1、K2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分流电路,包括电阻Rc,所述电阻Rc与控制开关K1串联后并联在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所述控制开关K1上还分别与电阻R1,电阻R2与控制开关K2的串联支路相并联;控制开关K1、K2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采用SGD5141芯片。所述控制开关K1、K2采用NMOS管。所述控制开关K1、K2采用NPN管。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接收电路、电池电压监测电路、开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工作状态;所述电池电压监测电路用于被充电池端的实时电压;所述开关信号输出电路用于根据电池实时电压情况,开启和关闭控制开关。实施例1:无线充电接收芯片采用SGD5141芯片,VCHG引脚:外接无线充电线圈,电磁耦合的能量输入此端口;CHS2引脚:外接LED或者MCU的IO,充电状态指示;VDD引脚:芯片电源正,接被充电电池正端;CM引脚:负载GND,内置锂电过放、过流,短路保护的开关;GND引脚:芯片电源地,接被充电电池负端。恒流充电电流最大120mA,涓流最小电流30mA;CM为负载GND,内置锂电过放、过流,短路保护的开关。CHS2还能外接LED后提供充电状态指示,6Hz快速闪烁:异常状态,发生放电过流或短路;1Hz慢速闪烁,正常充电;常亮:电池已充满,在充电座上;长灭:没有放在充电座上。实施例2:SGD5141芯片设定为输出恒定电流;当主控器监测电池电压小于电压下限阈值Vbl或大于电压上限阈值Vbh时,需要涓流充电时,闭合控制开关K1和K2,电阻Rc1和电阻Rc2导通分流,系统以小电流对电池充电;当主控制器监测到电池电压大于Vbl且小于Vbh时,断开控制开关K1或K2,电阻Rc1或Rc2不导通分流,系统以较大电流对电池充电。实施例3:本实施例对定制的10mAh的微型锂电池充电,SGD5141芯片的最小工作电流为30mA,通过调整线圈大小和距离将SGD5141芯片输出电流设计为35mA;电阻Rc=90Ω;电阻R1=48Ω;电阻R2=400Ω。当检测到电池电压小于2.7V时,闭合控制开关K1,2.7V/90Ω=30mA,电池充电电流为5mA。当电池电压上升>2.7V时,断开控制开关K1,闭合控制开关K2,3.3V/(90Ω+48Ω//400Ω)=25mA,电池充电电流为10mA。当电池电压上升到4.14V时,断开控制开关K1,K2,4.15V/(90Ω+48Ω)=30mA,电池充电电流为5mA。当检测到充电完成时停止充电。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芯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入端与接收线圈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接电阻Rs后接地,电阻Rs的前端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工作状态;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池,用于给电池充电;所述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并联有分流电路,分流电路上的控制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控制器内的电池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在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与负载接地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芯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入端与接收线圈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接电阻Rs后接地,电阻Rs的前端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工作状态;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池,用于给电池充电;所述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并联有分流电路,分流电路上的控制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控制器内的电池电压监测电路连接在无线充电接收芯片的能量输出端与负载接地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电路,包括电阻Rc1、电阻Rc2,电阻Rc1与控制开关K1相串联,电阻Rc2与控制开关K2相串联,两个串联支路均并联在能量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控制开关K1、K2与控制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法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维董树荣董婉莹刘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艾伦摩尔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